星越L:一个燃油车死忠的自我救赎
去年冬天,我站在一家4S店的停车场里,看着眼前一排排闪亮的新车,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连续跑了三个月的4S店。
从比亚迪到特斯拉,从理想ONE到蔚来,我把市面上能叫得上名字的新能源车都试了个遍。
但最后,我却提了一辆燃油车回家——吉利星越L。
这事说来有点意思。
现在满大街都在喊"电动化是未来",我身边的朋友换车也都奔着新能源去。但当我真正要掏钱的时候,却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就像相亲一样,看照片个个都是天仙,见面聊几句才知道适不适合过日子。
先说电车。最早我是冲着比亚迪去的,毕竟现在销量第一,口碑也不错。试驾完宋PLUS,动力确实猛,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十足。但销售跟我说,这车充满电要一个半小时。我当时就乐了,这不跟去加油站排队差不多吗?后来去看特斯拉,充电是快了,但那内饰简陋得跟毛坯房似的,座椅硬得像板凳。最要命的是跑长途,服务区充电桩经常要排队,上次国庆节我朋友在高速上等了两个小时才充上电。
混动车型倒是兼顾了油电两用的便利,但价格普遍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贵好几万。我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的油价和电价,得开上七八年才能把差价省回来。而且混动车的结构复杂,后期的维修保养成本也是个未知数。这就好比买了个会变魔术的瑞士军刀,看着功能多,真用起来可能还不如一把菜刀实在。
转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了燃油车的怀抱。星越L这车挺有意思,乍一看像个老实人,细品才发现是个狠角色。全系标配2.0T发动机,这在同价位里算是独一份。我试驾的时候特意找了段山路,油门踩到底,动力源源不断,超车就跟玩儿似的。后来跑高速更明显,车速上到120再加速,推背感依然强劲。这感觉就像有个永动机在下面撑着,随时待命。
内饰方面,星越L算是给足了诚意。座椅通风加热都有,方向盘也是真皮包裹。最让我意外的是那个腰托,对我这种常年坐办公室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车机系统反应挺快,语音识别准确率也高,至少比某些合资品牌强多了。配置单上那些驾驶辅助功能,刚开始觉得是花架子,用久了才发现真香。特别是跑长途,自适应巡航一开,脚不用一直踩着油门,轻松不少。
空间是另一个惊喜。官方说是紧凑型SUV,但实际坐进去跟中型SUV差不多。我1米75的个子,前排调到最后,后排还能跷二郎腿。后备箱也够大,上次帮朋友搬家,塞了两个大行李箱还有富余。最贴心的是后备箱开口低,搬重物不用费劲往上抬,这个设计很人性化。
当然缺点也不是没有。底盘调校偏硬,过减速带的时候颠簸感比较明显。隔音效果一般,高速上风噪有点大。但这些都在可接受范围内,毕竟这个价位不可能面面俱到。油耗倒是出乎意料,高速跑7个多油,市区9个左右,对于这么大个头的车来说算是省油的。
外观上,星越L走的是低调路线,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设计。但细看会发现很多沃尔沃的影子,尤其是前脸那个直瀑式格栅,看着就显贵。有次停车,旁边一位开XC60的大哥还特意过来问我这是什么车,说看着眼熟。
现在开了小半年,越来越觉得当初的选择没错。电动车固然是趋势,但现阶段燃油车依然有自己的优势。就像智能手机普及了,但总有人坚持用功能机,不是因为守旧,而是确实够用。星越L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它可能不是最时髦的选择,但绝对是最实在的那个。
买车这事,说到底还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别人说好的不一定适合你,关键是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对我来说,动力、空间、配置这些硬指标达标了,价格又在预算内,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至于新能源还是燃油车,那都是形式问题,本质上是交通工具,好用才是王道。
有时候想想也挺有意思,在这个电动车大行其道的年代,我反而因为太认真研究而回归了燃油车。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吧。不过话说回来,等过几年充电设施完善了,电池技术突破了,说不定我也会加入电动大军。但至少现在,开着星越L在路上,心里是踏实的。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发现:自从买了这车,我加油的频率反而比开电动车时充电的次数少。这大概就是燃油车最后的倔强吧——你可以说它不够环保,但不能说它不方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