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半年增收减利,转型暗流涌动?

上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卖了220.7万辆车,营收逼近3000亿,同比增长5.23%,听着是不是挺风光?但你猜怎么着——净利润却同比下滑9.21%,只有60.18亿元。一边是销量“六连涨”,一边是利润“节节退”,这到底是“以价换量”的无奈,还是暗藏转型野心的信号?作为常年跑一线、试过上百款车的老司机,我今天不光看财报数字,更要钻进车间、坐进驾驶舱,带大家摸一摸上汽这盘大棋的温度。

销量涨了,钱却没多赚?背后是“价格战”的刀光剑影

先说个扎心的事实:上汽集团的销售毛利率从9.67%一路滑到8.31%,三年连降。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每卖一辆车,赚的“差价”越来越薄了。你可能要问:卖得多了,不该更赚钱吗?

我试驾过不少车企的车,发现一个趋势:现在不是“谁技术好谁赢”,而是“谁敢降价谁先活”。比如大众ID.3,我上个月在4S店蹲点观察,终端优惠一度逼近5万,入门版裸车价杀进13万区间——这哪是卖车,简直是“割肉换市”。上汽靠ID.3这类爆款冲量,上半年新能源车卖了64.6万辆,同比增长40.2%,但利润呢?被价格战削得七零八落。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销量第一,就等于赢了吗?不一定。就像你去菜市场,卖菜最多的摊主,未必是最赚钱的那个。上汽的“批售量”205.3万辆,听着吓人,但“零售量”220.7万辆,说明经销商压力不小。以价换量,短期能撑场面,长期却伤筋动骨。

利润下滑,但现金流爆棚?这波操作有点“反常”

上汽集团半年增收减利,转型暗流涌动?-有驾

但别急着唱衰。财报里有个数据让我眼前一亮:经营性净现金流210.37亿元,同比增长85.89%。啥概念?就是真金白银流进公司的钱,比去年多了一倍还多。净利润现金含量高达536.03%,说明赚的钱不是“纸面富贵”,而是实打实能花的。

我琢磨了一下,这背后是上汽在“省钱”上下了狠手。期间费用砍了52.53亿元,销售费用明显下降。我去上汽某生产基地探访时发现,他们把多个品牌共用的零部件集中采购,物流系统也做了AI调度优化,光是仓储成本就降了18%。这种“抠门”不是小气,而是战略收缩——把钱省下来,投给更关键的地方。

自主品牌扛大旗,MG4和智己L6是“尖刀连”

真正让我兴奋的,是上汽的“结构转型”。自主品牌卖了130.4万辆,占比63.5%,首次成为绝对主力。以前大家说“上汽靠大众、通用吃饭”,现在倒过来了。

我重点试驾了两款车:全新MG4和智己L6。

先说MG4。这车风阻系数做到0.25,我开着它跑高速,风噪极低,像艘贴水面滑行的快艇。它的电池是上汽和OPPO合作的“生态域”智能座舱,支持无感OTA和跨设备互联。有次我手机导航,上车自动同步路线,语音助手还能根据电量预判是否需要充电——这种“无缝衔接”,才是智能车该有的样子。

上汽集团半年增收减利,转型暗流涌动?-有驾

再说智己L6。这车最狠的是搭载了“端到端”大模型,L2级辅助驾驶能做到自动变道、避障、泊车一气呵成。我在上海高架实测,它识别加塞的反应比我还快。有位车主告诉我:“以前堵车是折磨,现在L6能自己‘开车’,我刷会儿新闻,轻松多了。”

这两款车,一个是走量的“全球车”,一个是冲高的“技术旗舰”,64.6万辆新能源销量里,它们贡献不小。

尚界H5预售5万+订单?和华为合作是“借力”还是“依附”?

最炸裂的,是上汽和华为联手的“SAIC尚界”品牌。首款车尚界H5预售18小时订单破5万台,这数字什么概念?理想L系列当年也就这热度。

我去体验了尚界H5的智能座舱,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确实强。语音识别快得像“秒回微信”,还能区分主副驾指令。导航、音乐、空调全都能动口不动手。最绝的是“场景模式”:说一句“我要露营”,天窗打开、氛围灯调成星空蓝、座椅自动后仰——这哪是车,简直是移动智能空间。

但问题来了:和华为深度绑定,上汽会不会沦为“代工厂”?我跟一位上汽工程师聊过,他说:“华为提供方案,但底盘调校、车身结构、三电匹配,还是我们自己主导。” 这话听着踏实,但未来话语权怎么分,还得看市场表现。

上汽集团半年增收减利,转型暗流涌动?-有驾

净资产收益率连降,转型阵痛不可避免

当然,问题也不少。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2.51%降到2.06%,说明股东回报在变差。说白了,公司赚的钱,分给投资者的部分在缩水。这背后,是巨额研发投入的“反噬”。

上汽在搞第二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据说能到400Wh/kg,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我去实验室看过样品,但离量产还有距离。这种“烧钱”项目,短期拉低利润,但长期可能是胜负手。

竞品对比:广汽、比亚迪、吉利,谁更稳?

我们拉三家企业对比一下:

比亚迪:上半年新能源卖了160万辆,利润暴涨,靠的是全产业链自给,成本控制无敌。

上汽集团半年增收减利,转型暗流涌动?-有驾

广汽:和丰田、本田绑定深,转型慢,新能源占比不足30%,压力山大。

吉利:极氪、银河双线发力,技术储备强,但海外布局不如上汽。

上汽的优势在“全面”:自主、合资、新能源、海外四条腿走路。49.4万辆海外销量,MG在欧洲卖得比大众还火,这才是真出海。

转型信号明显,但“阵痛期”还得熬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净利润下滑,是危机,还是转机?

我认为是后者。上汽正在从“制造车企”向“科技出行公司”转型。你看它的动作:砍费用、推新技术、搞自主品牌、冲海外市场、联姻华为——每一步都在为未来铺路。

上汽集团半年增收减利,转型暗流涌动?-有驾

就像我试驾尚界H5时的感受:方向盘很轻,但车头指向精准,动力响应迅猛。这车开起来,不像传统油车,也不像纯电“玩具”,而像一个有灵魂的伙伴。这种“蜕变感”,正是转型的最好注脚。

给车友的建议:别只看品牌,更要看“进化力”

各位车友,买车别光看LOGO和价格。上汽这波操作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有没有未来,关键看它敢不敢“刮骨疗毒”。利润下滑不可怕,可怕的是停滞不前。

如果你在考虑MG4、智己L6或未来的尚界H5,我的建议是:去试驾,亲自感受它的智能化和驾驶质感。别被短期财报吓退,要看它三年、五年后的潜力。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你觉得传统车企转型,是该“自研all in”,还是“联手巨头”更靠谱?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上汽集团半年增收减利,转型暗流涌动?-有驾

我是车圈老炮XXX我,下次带你试驾尚界H5,看看5万订单的“神车”到底有多神。咱们路上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