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年轻人花3万抢倒闭车企烂尾车,有人修到哭,有人捡到宝?

最近二手车市场里藏着个怪现象:一批来自威马、哪吒等倒闭车企的“烂尾车”,居然成了年轻人的香饽饽。原本动辄十几万的新能源车,如今3万、5万就能拿下,不少刚毕业的年轻人扎堆抢购,朋友圈里还晒起了“低价提车”的照片。可热闹背后,有人修到钱包空空,有人连车险都买不到,这场“捡漏”到底是真香还是坑?

疯了?年轻人花3万抢倒闭车企烂尾车,有人修到哭,有人捡到宝?-有驾

刚工作两年的小周就是其中一员,他花4万买了辆停产的威马EX5,提车当天就拍视频发社交平台:“比打车划算,通勤代步足够了。”他跟我算过一笔账:同级别新车要15万左右,就算这台车有点小毛病,只要维修费控制在2万内,总花费也比买新车省一半。像小周这样的年轻人不少,他们大多预算有限,只用来短途通勤,觉得“低价就是王道”。

疯了?年轻人花3万抢倒闭车企烂尾车,有人修到哭,有人捡到宝?-有驾

年轻人的抢购热潮,其实是踩着新能源车企洗牌的风口。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还有487家电动车制造商,到2023年底就只剩40多家能正常运营,威马、爱驰等一批车企接连退场,留下大量未交付或库存车辆,这些车被经销商低价清仓,成了年轻人眼里的“漏”。有二手车商透露,最近这类“烂尾车”销量涨了3倍,来买的基本都是20到30岁的年轻人。

疯了?年轻人花3万抢倒闭车企烂尾车,有人修到哭,有人捡到宝?-有驾

但“捡漏”的快乐没持续多久,不少人就踩了坑。杭州的姚先生去年买了辆威马,今年就遭了罪:续航从原来的400公里跌到200公里,想修却发现4S店早就关门,客服电话打不通,当初承诺的终身质保成了空头支票。他找第三方维修厂,光换个电池模块就花了6万,比买车钱还贵,最后只能当废铁扔在车库。

姚先生的遭遇不是个例。中消协的报告里明确提到,车企倒闭退市后,车辆售后无保障已经成了消费者集中投诉的问题。这些“烂尾车”最大的坑就是售后:配件难寻,很多维修厂都不敢接;车险难买,不少保险公司怕担风险直接拒保;更要命的是,就算想维权都找不到主体,车企要么清算要么跑路,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疯了?年轻人花3万抢倒闭车企烂尾车,有人修到哭,有人捡到宝?-有驾

可能有人会问,法律不是有规定吗?没错,《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要求车企停产后至少保证10年的配件供应和售后服务。但现实中根本落不了地,经销商退网、车企破产清算,连公司都没了,谁还管售后?有律师朋友跟我说,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可以找消协调解,或者在车企破产时申报债权,但成功率很低,大多时候只能吃哑巴亏。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觉得“风险能承受”。广州的小李花3万买了辆哪吒库存车,他本身是学汽修的,自己网购配件保养,还在车友群里组织了“互助维修”。“我就市区代代步,一年开不了5000公里,就算坏了也能自己修,总比挤地铁强。”他的话代表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心态:用极低的价格换“有车”的体验,哪怕牺牲售后也愿意。

疯了?年轻人花3万抢倒闭车企烂尾车,有人修到哭,有人捡到宝?-有驾

专家们对这种“捡漏”行为并不看好。有行业分析师直言,年轻人只看到了低价,却忽视了背后的隐性成本。他建议,如果实在预算有限想买二手车,优先选大众、比亚迪这种售后体系完善的品牌,就算是老车也能找到配件和维修店;要是真想买倒闭车企的车,一定要提前查清楚车辆状态,最好找懂行的人验车,并且预留一笔维修基金。

更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得靠制度完善。现在有专家呼吁建立车企退市“售后保障基金”,让车企在售车时按比例交钱,万一退市了就用基金保障售后,这个办法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目前还在提议阶段,短期内很难落地,所以当下最靠谱的还是消费者自己擦亮眼睛。

你觉得年轻人花几万买“烂尾车”值吗?是勇敢捡漏还是自讨苦吃?如果是你,会选低价烂尾车还是攒钱买正规二手车?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转发给正在看车的朋友,别让低价蒙蔽了双眼,买车终究是买个安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