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区到乡镇,从快充到互动,淄博高新区新能源布局实现“充电自由”

虽然热在三伏天,但是在淄博高新区泰美路特来电充电站的司机驿站里却凉意习习。网约车司机李师傅端着热茶,看着手机上跳动的充电进度条,屏幕另一端,他刚接的下一单预约信息正在闪烁。“以前充电像‘找偏方’,现在像‘进茶馆’,不光车能‘吃饱’,人也能歇好。”这个夏天,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主在淄博高新区感受到了“充电自由”的惬意——而这背后,正是一场以充电桩为支点的新能源产业布局,正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从城区到乡镇,从快充到互动,淄博高新区新能源布局实现“充电自由”-有驾

从“桩”到“网”:织密便民脉络,激活消费潜力

“每天往返40公里,单位门口就有充电站,再也不用绕路找桩了。”8月1日上午,中埠镇政府工作人员王先生的感慨,道出了新能源车主最朴素的需求。在淄博高新区,这样的“便利”已从城区延伸至乡镇:特来电198台充电终端星罗棋布,11个公快站、7个产业园区驻地站形成核心网络,日均服务超1000辆新能源汽车,从张店城区到中埠镇,充电服务的“触角”已实现城乡全覆盖。

从城区到乡镇,从快充到互动,淄博高新区新能源布局实现“充电自由”-有驾

这种“全覆盖”绝非简单的设施堆砌。2021年《淄博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适度超前、布局合理”原则,而淄博高新区的实践更在此基础上向前一步:在四宝山街道万杰路社区辖下的交运宿舍老旧小区,针对“无车库、难安桩”的居民痛点,智能充电站直接建在小区北邻,这座智能型充电站集冷暖空调、书刊阅读于一体的司机驿站,让等待充电的10分钟变成“充电+休憩”的高效时光。

从城区到乡镇,从快充到互动,淄博高新区新能源布局实现“充电自由”-有驾

“基础设施的完善,本质是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门槛。”8月2日下午,位于淄博高新区泰美路中段的淄博齐云特来电新能源充电站的负责人马先生说。当充电不再是“烦心事”,正在给爱车充电的车主王先生说,自己于今年6月份用“国补换购”新能源汽车,家住淄博高新区上城名府小区的网约车司机陈先生放弃“私桩执念”选择公共快充——数据显示,仅淄博高新区的示范效应就带动区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而每一辆新能源车背后,都是消费升级的缩影,是对电池、运维、保险等产业链环节的拉动。

从城区到乡镇,从快充到互动,淄博高新区新能源布局实现“充电自由”-有驾

“黑科技”破局:车网互动打开能源革命新窗口

由淄博高新区发展改革局联合国网淄博供电公司打造的“鲁中晨报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电示范站”,引来很多车主的好评。这座智慧型充电站设有25台智能充电桩,其中6台华为风液冷超充桩尤为抢眼。“10分钟充120度,续航400公里”——这样的“充电速度”,让网约车司机的“等电时间”压缩成品一杯香茗的工夫。但这座智慧型充电站的价值,远不止“快”。

作为全国首批30个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之一,这里的5台V2G双向充电桩正在改写“车主=用电者”的单一身份。深谷时段(11点-14点),车主享受低价充电;尖峰时段(17点-20点),车辆化身“移动发电站”向电网反向输电,赚取价差收益。“上个月光卖电就赚了80多块,相当于省了三分之一的充电费。”陈先生的“能量账本”,正是“车主得实惠,电网降成本”双赢模式的生动写照。

这种创新背后,是淄博高新区对“双碳”目标的深刻践行。当1公里辐射范围内的5座政务楼、23个社区、13处商业地标共享这一能源网络,每天500车次的充电需求不仅是“用电数据”,更是“调峰资源”。示范站实现的“光储绿色闭环”,让新能源汽车从“能源消耗者”变为“电网平衡者”,这种“车网互动”模式,既为电网节省了巨额基础投资,更推动区域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为新能源产业开辟了“技术溢价”的新赛道。

服务加速度:改革“软环境”托举产业“硬实力”

“线上申请,快速装表送电。”这句简单的承诺,是淄博高新区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报装一件事”改革的成果。过去,居民报装充电桩需跑多个部门、填多份表格;如今,通过部门联办、流程整合,“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成为常态。

这种“软环境”的优化,与“硬设施”的布局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当特来电将充电网延伸至乡镇,当示范站的“黑科技”触达社区,当报装改革打通最后一公里,淄博高新区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升级”:198台充电终端是“毛细血管”,车网互动技术是“神经中枢”,便民服务是“营养供给”,三者共同构成的“新能源生态系统”,正吸引更多新能源企业落户、更多技术成果转化。

数据证明一切:淄博高新区已成为淄博新能源产业的“强磁场”,充电设施建设带动的不仅是新能源汽车消费,更催生出充电桩制造、智能运维、能源管理等新职业、新业态。而这一切,最终都指向一个目标——以新能源基础设施为支点,撬动区域经济向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化转型。

从泰美路司机驿站的一杯热茶,到V2G充电桩的一度电收益;从10分钟充满电的“速度”,到当天装表送电的“效率”,淄博高新区的新能源产业布局,早已超越“建桩充电”的浅层意义。它是城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更是“双碳”时代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范本。当充电桩的“星星之火”连成“燎原之势”,一幅新能源之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而这画卷里,写满了创新、便民与未来。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张培 通讯员 高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