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三季报披露后,市场的共识很清晰:比亚迪这组数据,不仅是数字的堆叠,更像是对当前行业周期的一张清晰信号。
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23亿元,同比下降32.60%,扣非后净利润68.91亿元,同比下降36.65%。
这也是自2022年以来,单季度利润首次出现同比下挫,也是拖累今年前九个月业绩的重要因素。
以此推算,前九个月的归母净利润大约下降7.55%,扣非后净利润下降11.65%。
数字背后,是销量、库存、价格战、供应链等多重博弈正在上演。
从营收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05%至1949.85亿元,成为自2022年以来,季度营收首次出现同比下滑的一次。
回望近三年,第三季度曾是比亚迪提振全年业绩的关键节点:2022、2023、2024年的Q3营收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15.59%、38.49%、24.04%,而2025年却走出相反轨迹。
这一趋势不仅折射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回暖节奏的波动,也折射出国内市场竞争格局的再聚焦。
从结构看,汽车及相关产品长期贡献超过80% 的收入,这也让利润弹性高度依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和价格环境。
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在营收中的占比虽小,但在利润分布上却能对毛利形成博弈。
当前的价格竞争与车型更新速度,使得汽车业务的毛利空间承压成为现实。
市场上,竞争者密集、供应链成本波动、以及政府补贴节奏性调整,都会把汽车业务的盈利波动放大。
这也要求比亚迪在产品结构、成本控制和渠道管理上打出更精准的“组合拳”。
销量方面,2025年前九个月的月度数据呈现“二季度高峰、三季度增速放缓”的态势。
具体到月份,1月至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30.05万辆、32.28万辆、37.74万辆、38.01万辆、38.25万辆、38.26万辆、34.43万辆、37.36万辆、39.63万辆。
值得关注的是,7月和8月同比增速虽仍温和,分别为0.56%、0.15%,9月则首次出现同比下降,降幅为5.52%。
在“产销错位”的月份里,1–4月以及9月的销量甚至低于产量,这也让三季度的利润水平承压。
存货端同样显著发力。
2025年第三季度末,存货余额达到1529.73亿元,与2024年第四季度的1160.36亿元相比,增幅高达31.83%。
若把历史数据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这一水平在近年同期中位居第二,只有2025年第一季度末的1543.74亿元略高。
公告明确,三季度末的存货变动,主要来自汽车业务的扩产带来的库存上升。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增存货+促销去库存”的并存信号,往往意味着在行业竞争激烈、需求波动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在产销节奏和库存周转之间找到更优平衡点,以避免现金流和利润被双双挤压。
放在宏观层面,这组数据其实映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的结构性调整期:需求弹性由“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成长”,竞争加剧催生价格战与促销成为常态。
三季度的促销力度明显增强,也暴露出企业在调价与让利之间的博弈,以求在下半年维持市场份额与现金流的健康。
与此同时,全球市场的增长逻辑也在重新校准。
与过去的高速增量相比,如今的增量更多来自新车型升级、低成本化的供应链协同,以及海外市场的逐步放量,这都要求企业在创新与成本控制之间寻找更高效的协同。
在金融市场方面,10月30日收盘,比亚迪A股报103.61元/股,收盘微跌,市值约9130亿元。
市场对经营压力的预期在股价中有所体现,但不可否认的是,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完整产业链布局仍具备强韧的韧性与议价能力。
未来的关键,仍然落在两条腿上:一是需求端的回暖节奏与场景扩展,二是成本端的降本增效与供应链治理。
两者同时发力,才有机会在高存货、利润承压的周期中,维持稳健的增长轨道。
基于当前态势,我们不妨把问题拆开来看看:第一,存货同比大幅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主因在于需求波动叠加产销错配,以及汽车业务扩产带来的短期库存上升。
第二,Q3 营收首次同比下滑的背后,全球需求放缓、竞争加剧、价格战频发,以及出口与内需结构性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企业在后续周期如何实现“去库存、提效、扩量”的良性循环?
答案或许在于深化车型与产品升级、提升单位毛利、推进全球供应链协同降本、优化渠道结构提升周转效率、加强海外市场布局以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并用科技带动降本增效,提升盈利韧性。
展望未来,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下半年与2026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核心仍然是高质量增长、稳定现金流和可持续盈利能力。
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拥有在高竞争环境中持续优化产销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的底气。
只要把握好“需求回落时的降本增效、库存管理和市场扩张”的节奏,仍有望在全球新能源领域保持领先,推动全年业绩实现修复与升级。
各位读者朋友,不妨把这组数据当作一个窗口,看看行业在周期性波动中的结构性变化,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中的韧性和底气。
你是不是也在想,下一步该怎么读懂这组数字背后的逻辑?
存货为何会突然变成一个热议点?
在你看来,哪一条因素最决定比亚迪接下来几个月的走向?
欢迎留下你的看法,我们一起把这轮周期聊得更清楚一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