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为何越卖越亏?

来源:智趣财经社

北汽蓝谷,为何越卖越亏?-有驾

导读:2025上半年销量翻倍却亏24亿,北汽蓝谷“技术攻坚”何时兑现盈利承诺?

近日,北汽蓝谷(600733.SH)发布业绩预亏公告,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2亿元至24.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2.3亿元至24.8亿元。尽管上半年销量同比大增139.73%至6.7万辆,但这家曾连续七年问鼎国内纯电车冠军的老牌车企,仍深陷“销量增长与亏损扩大并行”的矛盾漩涡。自2020年以来的五年半间,北汽蓝谷累计亏损已超300亿元。在赛力斯凭借问界系列实现扭亏为盈的对比下,北汽蓝谷的"享界+极狐"双品牌战略正面临严峻考验。

北汽蓝谷的亏损困局,首先源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特有的“高投入、长回报”周期特性。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激增150.75%至37.7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9.53亿元,二季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2.47亿-14.97亿元。财报揭示,巨额研发投入与快速扩张的销售渠道成为利润“吞噬者”。

2020年至2024年,北汽蓝谷研发费用从9.73亿元跃升至17.6亿元,五年间累计投入超60亿元。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再增53.06%至4.83亿元,远超同期营收增速。尽管公司宣称“技术攻坚与产品迭代将构建长期竞争力”,但短期来看,这些投入尚未转化为盈利支撑。

北汽蓝谷由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汽集团”)控股,旗下目前主要有极狐、享界和BEIJING等品牌。为配合双品牌战略,北汽蓝谷2024年新增80家门店,总门店突破400家,享界品牌门店更达567家。2025年,计划继续净增门店,并建设数十家享界专网用户中心。销售网络扩张虽带动销量,但租金、人力等固定成本激增,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2024年上半年,北汽蓝谷销量2.8万辆时亏损25.71亿元;2025年销量翻倍至6.7万辆,亏损额仅小幅收窄至22亿-24.5亿元。这一反常现象暴露行业深层矛盾——上游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而终端价格战愈演愈烈,导致单车利润被双重挤压。即便销量增长,成本摊薄速度仍远低于投入增速。

为扭转颓势,北汽蓝谷将希望寄托于与华为合作的享界品牌,并启动极狐品牌增程化转型。然而,两条路径均面临严峻挑战。

2024年8月,享界S9以40万元以上价格入市,但月销量始终徘徊在1500辆以下。为挽救颓势,品牌5月推出增程版车型,降价超8万元后,6月销量首次突破4000辆,其中增程版占比超90%。2025年秋,享界计划推出旅行车S9T新车型,并构建1-3线城市专网渠道,但高端市场或已被蔚来、理想等品牌占据。

作为北汽蓝谷另一主力品牌,极狐2025年上半年销量5.55万辆,同比增长211%。但公司目标更为激进——2027年销量达50万辆,较2024年增长超5倍。为此,极狐计划推出多款增程车型,扩大细分市场覆盖。然而,当前增程赛道竞争已白热化:理想、问界、零跑等品牌占据主导,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6月增程式车型仅占新能源市场9.8%份额。北汽蓝谷如何从红海中突围,考验其产品定义与成本控制能力。

对标赛力斯,模式可复制,成功难复制,北汽蓝谷试图复刻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成功路径。2024年,赛力斯凭借问界系列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59.46亿元。但北汽蓝谷面临更复杂局面:赛力斯专注单一品牌,而北汽需同时运营极狐、享界、BEIJING三大品牌;此外,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深度远超北汽,问界车型从研发到销售均由华为主导,而享界虽采用“HI+智选”双模式,但资源整合难度更大。

北汽蓝谷,为何越卖越亏?-有驾

持续亏损导致北汽蓝谷现金流承压。2025年一季度,北汽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2.37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0%以上。为缓解资金压力,北汽集团4月启动60亿元定增计划,承诺认购不超过30亿元,募集资金将投向新能源车型开发、AI智能化平台等项目。目前,该定增已获上交所受理。

然而,资本市场对北汽蓝谷的耐心正在消退。2020年至今,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超60%,市值蒸发超400亿元。定增虽能短期补充现金流,但若无法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毛利率显著改善,或将面临更严峻的融资困境。

尽管公司试图通过高端化、增程技术、海外扩张等路径突围,但研发投入与渠道扩张的“双烧钱”模式,叠加规模效应滞后,使其陷入“越卖越亏”的怪圈。未来,能否在享界品牌上复刻问界神话,或通过极狐增程车型开辟新赛道,将成为其扭亏为盈的关键战役。然而,在行业洗牌加剧的背景下,北汽蓝谷的翻身仗,注定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