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风道门,4万2买了个“寂寞”?

小米汽车最近是真火啊,火到有点“烫手”了。

SU7 Ultra,旗舰中的旗舰,现在却因为一个选装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闹得沸沸扬扬。

小米SU7 Ultra风道门,4万2买了个“寂寞”?-有驾

简单说,就是几百名车主觉得被“忽悠”了,嚷嚷着要退车,还隔空喊话雷军:“保持真诚!”

这事儿得从小米的宣传说起。

当初宣传SU7 Ultra那个4.2万的碳纤维前舱盖,那可是“高大上”啊!

“增加2个空气动力学风道,前部空气高效导流”,还“内部结构改变,风道导向轮毂散热”。

听着是不是特专业,特有范儿?必须的!

有车主就说了:“当时之所以订车,就是因为看中双风道挖孔设计,这也是这款车的灵魂所在。”

大致意思就是:花大价钱,买的就是这个“灵魂”!

结果呢?车一到手,不少汽车博主上手一测,“哎哟喂,不对劲啊!”

所谓的挖孔下方,风道小得可怜。

拆开一看,好家伙,根本没连接到啥散热系统或者下压力结构。

这就尴尬了。难道这“灵魂风道”,主要功能是“好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装饰大于实用,这是很多车主的直观感受。网上有爆料车主维权群,已经有接近400名车主要求退车了!

结果: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直接“破防”了。

小米SU7 Ultra风道门,4万2买了个“寂寞”?-有驾

更让车主们“上头”的是价格。

选装价: 4.2万元。

有车主估算,实际成本: 最高约1万元。

这中间差了3万多,去哪儿了?品牌溢价?还是“智商税”?这笔账,车主们心里可门儿清。

一句话:钱花了,效果没看着,心里能平衡吗?

小米汽车一看,“坏了,事情闹大了!”赶紧在5月7日发了个致歉声明。

说啥呢?“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经典公关话术了属于是。

承认了这盖子除了好看,也就“提供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

那补偿呢?

未交付的:可以改回铝盖子,但得重新排队(30-40周,小半年没了)。

已提车或锁单的:送2万积分,约合人民币2000块。

退车?对不起,没提。

小米觉得这事儿能用2000块“摆平”?

车主们能买账吗?显然不能!

4万2的选装,赔2000积分?这是打发“丐帮”呢?

改铝盖?澎湃新闻受访车主说了:“我本来是追求挖孔设计才选择购车,小米提供的改配服务,失去了我原本购车的意义。”

而且,改配还得等那么久,黄花菜都凉了!

更重要的是,这位车主点出了核心:“高端车主更在意驾车带来的身份象征和情绪价值,现有车辆的挖孔设计名不符实,会影响驾车体验,因此我们的需求是直接退车。”

所以:我们要的是“灵魂”,不是“安慰奖”!

小米SU7 Ultra风道门,4万2买了个“寂寞”?-有驾

之后才有了车主才喊话雷军:“我希望雷军能保持真诚。”

“直面质疑才能挽回口碑;如果持续逃避,可能会影响SU7系列和未来高端车型的销量。”

这话,说得够直接,也够狠。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雷总,您的人设和小米的口碑,现在就看您怎么接招了。

“真诚”二字,千金难买,也千夫所指。

说实话,小米汽车从发布到交付,一路高光,自带流量。

但“流量”是双刃剑,捧得有多高,摔下来可能就有多惨。

这次的“风道门”,可大可小。

往小了说,是个别配置的宣传瑕疵。往大了说,可能动摇消费者对小米“真材实料”“价格厚道”的信任根基。

尤其是对于追求“情绪价值”的高端用户,这种“名不副实”的感觉,比单纯的产品缺陷更伤人。

毕竟,谁也不想花大价钱买个“样子货”,还被人指指点点说“不懂车”吧?这不纯纯“大冤种”么!

小米想做高端,没问题。但高端的不仅仅是价格,更是品质、体验和承诺的兑现。现在这操作,多少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了。

玩不起就别玩“高端”,玩了就得负责到底。

所以啊,雷总,这次的“风道门”,可不是2000积分就能轻松翻篇的。

车主们要的“真诚”,不仅仅是一句道歉,更是对产品负责、对用户尊重的实际行动。

小米SU7 Ultra风道门,4万2买了个“寂寞”?-有驾

这4万2的选装,究竟是“灵魂设计”还是“美丽误会”,甚至是有点“割韭菜”的意味?

小米的回应,将直接定义这次事件的性质。

希望雷总的“真诚”,别真的那么“贵”,贵到让“米粉”和潜在用户都寒了心。

咱们,拭目以待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