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比亚迪工厂前的道路刚刚更名为“比亚迪路”。 在这条以中国品牌命名的街道上,巴西总统卢拉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手中接过了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宋Pro的钥匙。
这场仪式选址于比亚迪海外独资工厂,且由总统级人物站台,你是否想过,为何一家中国车企的里程碑节点能成为南美国家的政治经济事件?
仪式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全球化话语权的重构,当卢拉在致辞中强调比亚迪工厂“让卡马萨里人民重拾尊严”时,这已远超商业合作范畴。
比亚迪选择在巴西工厂发布第1400万辆新车,非中国总部,意图鲜明,将全球产业注意力引向新兴市场腹地。
这座工厂前身是福特汽车旧厂,从“亨利·福特路”到“比亚迪路”的命名更迭,是否暗示全球汽车权力正在易主? 比亚迪仅用15个月便完成从破土动工到首车下线的跨越,这种速度背后,是中国制造业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创市场”的彻底逆转。
比亚迪的巴西11年,从电动大巴到销冠的深度绑定
回溯2014年,比亚迪初入巴西市场时,还是以电动大巴切入。 如今,其电动大巴已遍布巴西街头,乘用车领域更是连续两年蝉联新能源销冠,拥有超17万车主。
真正值得讨论的是,比亚迪如何用11年时间实现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融入的跨越? 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比亚迪在巴西销量达7.7万辆,其中9月单月突破万台,每10辆纯电车中就有8辆来自比亚迪。
这种市占率背后,是品牌与当地政府、供应链的深度捆绑。 例如,比亚迪巴西工厂预计创造5000个岗位,年产能规划15万辆,且进口车比例将压缩至10%以内。 当一家外企能带动就业、培育本地供应链,它是否已超越“外资”身份,成为新型利益共同体?
比亚迪改写中国智造游戏规则
与传统车企出海依赖性价比不同,比亚迪在巴西同步部署了整车制造和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实现从零部件到生产的本土化覆盖。 这种“全产业链出海”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壁垒构建策略。
例如,比亚迪计划在2025年底前在巴西建立240家经销商门店,并投资充电基础设施。 更关键的是,其巴西工厂将成为南美生产中枢,辐射周边市场。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比亚迪用本土化生产替代单纯出口,你是否注意到,这种“扎根式扩张”正重新定义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路径?
半年海外销量超去年全年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达47.22万辆,同比激增132%,甚至超过去年全年总量,海外销售占比升至21.63%。 这一数据背后是系统性布局:泰国工厂投产一周年交付第9万辆车,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年产能5万辆,匈牙利研发中心落地,柬埔寨工厂将于第四季度投产。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自建8艘滚装船组成运输舰队,实现“国车自运”。 当欧美车企电动化转型放缓时,比亚迪为何能逆势加速? 其核心在于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先发优势,转化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持续动能。
中国制造业出海的范式革命
比亚迪的崛起恰逢中国制造业出海的三次范式转换。 早期“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利润微薄。
2013年后,“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以全产业链整合实现能级跃迁;2024年至今,“智能三样”(跨境电商、智能驾驶、具身智能)则转向数字生态输出。
比亚迪的案例正处于第二到第三阶段的过渡中,其电动化技术是“新三样”的基石,而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技术又锚定“智能三样”赛道。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468.2亿美元,智能驾驶成为核心溢价点。 这是否说明,中国智造已从追跑者变为规则制定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