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车主成“全民公敌”,幕后推手浮出水面

清晨启动车辆前,一位理想L9车主习惯性地绕车一周,确认车身没有被扔垃圾,才忐忑上路——这已成为近期不少理想车主的日常仪式。

打开手机,满屏都是理想。社交媒体上,“理想车主素质差”的话题铺天盖地,评论区里,全国网友化身移动电子眼,360度无死角监控违停理想。

一位理想车主在社交平台倾诉:“现在打开社交软件,铺天盖地都是骂理想的帖子,我的车停在小区车位上,竟被人扔了一袋垃圾。”这并非孤例,多位车主反映遭遇线下骚扰,甚至 “不敢开车出门”。

网络狂欢背后,一条明码标价的黑产业链正在浮出水面。

理想车主成“全民公敌”,幕后推手浮出水面-有驾

1. 全网监控理想车主,明码标价的水军产业链

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一场针对理想车主的“全民监督”正演变为网络暴力。8月3日0时至7时的短短七小时内,某短视频平台集中涌现45条标题雷同的视频——《以前真没注意,理想车主,没有意外,一律乱停车…#理想车主》。

这些内容不仅呈现“24小时不间断、多平台同质化高频发布”特征,更通过算法推荐形成全天候舆论攻势。评论区迅速被“理想车主素质差”“买理想的人没公德心”等标签化言论淹没。

理想汽车法务部近日公布的调查证据揭示了背后的产业化操作。某兼职群发布的任务清单显示:

收集理想汽车“压线、变道不打灯、乱停车”画面,图片每张5元、视频每条8元,甚至允许AI生成“逼真”素材。

在车主内容下发布负面评论,普通评论1.5元/条,带图评论2元/条,要求“整屏截图”供审核。

一位理想MEGA车主在闲鱼平台挂出“接拍乱停车”的钓鱼订单,标价5元一次,结果真有人拍单,并明确要求:“只要理想MEGA的图片,今天给到就行”。这场网络猎巫的游戏规则已然清晰。

理想车主成“全民公敌”,幕后推手浮出水面-有驾

2. 标签化传播的狂欢,算法放大的刻板印象

当“孕妇效应”遭遇算法推荐,理性空间被急剧压缩。心理学上的孕妇效应揭示:当人怀孕时会突然感觉街上孕妇变多。同理,“理想车主素质差”的标签一旦形成,路人会下意识寻找乱停的理想车。

任何品牌都有低素质车主。但算法偏爱冲突性内容——发现其他品牌违停可能转头就忘,拍到理想违停则立即上传。正如一位网友观察:“高强度刷了一个星期,还真没重复的”。

这种标签化传播与两年前小米汽车被贴上“鬼火少年”标签如出一辙。当时小米汽车事故视频集中涌现,随后衍生出“保费远高于平均水平”“保险公司拒保”等谣言,形成完美闭环。

更值得警惕的是社会心态的投射。有分析指出,公众对定价30-40万区间的“新中产座驾” 存在复杂情绪——既非遥不可及的豪车,又高于普通家用车,恰好处于社会敏感地带。

理想车主成“全民公敌”,幕后推手浮出水面-有驾

3. 理想为何成为靶子?销量、尺寸与商业博弈

理想汽车陷入舆论风暴并非偶然,三大因素使其成为完美标靶。

销量基数决定素材规模。理想累计交付量已达150万辆。即使低素质车主比例仅千分之一,绝对数量也有1500人,足以支撑“每日不重样”的素材需求。相较之下,年销仅数百辆的顶级豪车几乎不可能被持续集火。

车型设计自带“靶心”。理想L9车长超5.2米,MEGA更是形似高铁车头。庞大车身在拥挤城市中面临更高停车难度,而高辨识度设计让任何违规行为都无所遁形。有车主无奈表示:“这么大的车但凡一个乱停,就是鹤立鸡群”。

竞争白热化的时间节点。此次风波恰逢理想纯电SUV i8上市关键期,该车型小订量已突破3万辆2。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中大型SUV市场竞争进入深水区,不排除有利益方通过舆论战转移消费者关注。

理想车主成“全民公敌”,幕后推手浮出水面-有驾

4. 破局之路:法律亮剑与认知重构

面对有组织的网络抹黑,理想汽车于8月7日宣布三管齐下的法律行动:要求平台下架违规内容,以侵犯名誉权起诉幕后黑手,向公安机关提交刑事报案材料,追究“损害商业信誉罪”责任。

但要真正破除标签化认知,还需系统性解决方案:

法律层面:完善网络黑公关的定罪标准。当前刑法第221条“损害商业信誉罪”最高量刑仅两年,难以震慑产业化水军。

平台责任:短视频平台需优化推荐算法,避免对特定群体标签化传播。当某类内容集中爆发时应启动人工审核,而非放任算法滚雪球。

公关创新:转移公众焦点是破解标签化攻击的关键。有观察人士建议,理想可借鉴防弹玻璃公司老板亲自测试产品的经典案例,通过更震撼的安全测试重塑“安全标杆”形象。

用户共建:理想汽车可发起“模范车主”计划,将公众注意力引导至爱心送考、灾害救援等正能量事件,稀释负面标签。

理想车主成“全民公敌”,幕后推手浮出水面-有驾

某社交平台上,一位同时拥有小米和别克的车主道出关键:“任何群体大了都有低素质的,但用刻板印象攻击车主,这打法就……”。他的个人观察中,身边几位理想车主都是标准中产奶爸画像:上班族,回家逗孩子,周末带家人出游。

夜幕降临,北京某小区地库,刚加班回来的张先生将理想L8精准倒入车位,前后留出等距空间。拍下车位照片发到车主群后,他写下今日总结:“第27天规范停车打卡完成,希望明天不会被扔垃圾”。车灯熄灭,阴影中的150万车主群体,正在等待舆论的理性回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