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SUV新途锐,降至40多万仍难畅销,问题出在哪?

7月,大众旗下的豪华SUV途锐在全国只卖出了298台,连300台的整数关口都没能突破。 这个数字甚至不及同级别BBA车型单周销量的零头。

这款与奥迪Q7、保时捷卡宴同平台打造的旗舰产品,明明拥有顶级的机械素质和豪华配置,却在中国市场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豪华SUV新途锐,降至40多万仍难畅销,问题出在哪?-有驾

在中国消费者眼中,大众品牌的核心形象仍集中在中低端家用车领域,一旦车价超过40万,很多人就觉得“不如加点钱上BBA”。 花50多万买一辆大众,在很多人看来不仅缺乏面子,甚至可能被误认为是一辆“大号途观”或“途昂”。 这种品牌认知上的天花板,让途锐的潜在消费者主要局限在那些追求低调、务实的小众群体。

途锐的官方起售价为58.78万,虽然终端优惠后最低可达41.98万左右,但消费者心理上仍然难以接受一款大众车型卖到50万以上。 相比之下,宝马X5起售价61万,奔驰GLE起售价69万,消费者认为多花10万买这些豪华品牌是“理所应当”。 途锐的降价策略反而加剧了这种认知偏差,越降价,越让人觉得它不值原价。

2023款车型被批评为“大号途观L”,缺乏辨识度;2025款又转向过于年轻化的设计,让原本喜欢途锐稳重风格的老用户感到失望。 大众试图同时吸引传统用户和年轻消费者,结果却两边不讨好。 这种设计上的摇摆不定,折射出大众对途锐产品定位的迷茫。

豪华SUV新途锐,降至40多万仍难畅销,问题出在哪?-有驾

2025年了,途锐的2.0T版本仍然没有配备全速自适应巡航,只有基础的定速巡航,全系都无法达到L2级辅助驾驶水平。 相比之下,同价位的国产新势力车型如问界M9,已经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遥遥领先。 即便是传统豪华品牌,也都基本普及了L2级辅助驾驶功能。

作为一款中大型SUV,途锐的轴距不到2米9,只能算是勉强够用,远谈不上宽敞。 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后排空间有着极高的要求,途锐在这方面明显逊色于加长轴距的国产宝马X5L等竞争对手。 后备箱容积虽达1800L,牺牲后排乘坐空间换来的大储物空间,并不是家庭用户的首选考量。

作为纯进口车型,途锐的零部件更换成本和工时费都显著高于国产化程度更高的竞品。 一次常规保养动辄数千元,更换特殊部件更是价格不菲,这种后续的持有成本让很多潜在买家转而选择维修保养网络更完善、成本更可控的国产豪华品牌车型。

豪华SUV新途锐,降至40多万仍难畅销,问题出在哪?-有驾

二手车保值率低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受品牌认知度和市场保有量双重影响,途锐的二手车保值率相对较低。 消费者担心购买途锐后,在车辆置换或出售时会面临较大的折旧损失。

理想L9、问界M9等国产新能源车型,凭借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看得见的配置,以及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吸引了大量原本考虑传统豪华SUV的用户。 这些新势力车型起价也在50万左右,给了消费者完全不同的驾乘体验和科技感知。

大众途锐的产品力本身并不弱,全系标配空气悬架、托森全时四驱系统、真皮座椅和HUD抬头显示。 3.0T V6版本拥有340马力的狂暴输出,零百加速直逼超跑阵营。

基于MLB Evo高端平台打造,与奥迪Q7、保时捷卡宴同源,机械素质无可挑剔。 但这些“内在美”难以抵消品牌、空间、智能化和保值率等方面的短板。

豪华SUV新途锐,降至40多万仍难畅销,问题出在哪?-有驾

2025年8月,大众推出了新款2.0TSI锐越版,将起售价进一步拉低至50.88万元,标配空气悬架和四驱系统。 这款新入门版车型精简了R-Line运动套件、矩阵大灯和部分驾驶辅助功能,保留了三大核心配置。

途锐的现状折射出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残酷现实,光有产品力远远不够,品牌形象、智能化水平、空间表现和后期保值率共同构成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在电动化浪潮席卷汽车产业的今天,一款缺乏智能驾驶功能的燃油动力SUV,哪怕机械素质再出色,也难逃市场边缘化的命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