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羊这玩意儿,前些年吆喝得挺响,结果呢?虎头蛇尾,真正窜红的,委实没几个。可最近力刻捣鼓出个戈壁Gobi250,径直把价码压到了14999,这事儿就颇有些嚼头了。
老实讲,头一个念头是:这价签是不是挂错了?水冷250、倒叉、钢丝辐条,全盔肚量...这行头,搁往昔少说也得两万开外吧?如今直降到一万五,让那些还在一万八、一万九的150跨界小绵羊们情何以堪?
准有人嘀咕,这牌子闻所未闻啊,皮实不皮实?别慌,我有个哥们是力刻318的座驾,他跟我念叨,力刻的车做工还真拿得出手。当然,各花入各眼,见仁见智。
可话说回来,这价格战打得这般赤膊上阵,意欲何为呢?厂家断然不是散财童子,蚀本赚吆喝的营生谁也不会沾。
一种推测是,力刻想靠这波操作,先圈地为王。毕竟跨界羊这块饽饽,谁都想啃一口。眼下把身价压低,鲸吞市场份额,日后徐徐抬价,这门道也不是啥新鲜事儿。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供应链管理得心应手了。现今国内摩托车产业卷得飞起,零部件供应商也得跟着让利。力刻或许是在这方面下了狠功夫,把成本拿捏住了。
当然,也有人会挂心,这般低的身价,会不会在料件上做手脚?毕竟“便宜没好货”的理儿大伙都懂。可转念一想,眼下市场争夺这般白热化,倘若品质太次,口碑垮塌,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况且,这事儿也映衬出一个趋势:国产摩托是真个儿越来越内卷了。早先是比配置、比卖相,而今直截了当比价码。这对消费者来说,自然是喜闻乐见。可对厂家来说,压力山大啊。
遥想几年前,随便一台合资150小踏板,都能卖到一万多。现如今呢?国产250都快卖这身价了。这跃迁速度,简直令人咋舌。
不过,也不能一味地盯着价钱。摩托车这东西,骑乘起来舒坦不舒坦,手感怎样,日后养护便不便利,这些都得掂量进去。不能光贪图便宜,买回家一堆幺蛾子,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是以,我的拙见是,倘若你对跨界羊心有所属,又觉着囊中羞涩,那不妨去瞅瞅这台戈壁Gobi250。但务必试驾,多探听一下车主的口碑,莫要人云亦云。
归根结底,摩托车这玩物,适宜自己的才是王道。价码只是一个参考系数,不能一锤定音。
末了,想诌一句,力刻这步棋走得挺悬的。但倘若能把质量和售后伺候好,没准真能蹚出一条血路来。千真万确,在当下这个年头,性价比才是制胜法宝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