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买车绝对算得上是家里的一件大事。
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钱,谁不希望能高高兴兴地把一辆崭新、完美的车开回家呢?
可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在提车这个最后环节,因为不懂得检查,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坑里。
兴奋劲儿一过,才发现自己花新车的钱,买到的却是一辆有着各种小问题的车,那时候再去找4S店理论,往往是既费时又费力,还惹得一肚子气。
其实,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在交钱提车之前,多花个十几分钟,仔细检查几个关键地方,就完全可以避免。
下面,咱们就用最朴实的大白话,聊聊去4S店提车时,那些销售人员最不希望你仔细看的地方。
首先,咱们得给新车“对对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就是车辆的铭牌。
你打开副驾驶的车门,在门框下面一点的位置,就能找到一块金属或者塑料的小牌子。
这上面有车辆识别代号、发动机型号这些复杂信息,但咱们普通人最需要关注的,是上面清清楚楚刻着的“制造日期”。
这个日期非常关键。
你想想,一辆车从工厂生产线下来,要经过运输、入库,再分到各个4S店,这都需要时间。
一般来说,如果是一辆国产车,从它出厂到你手里,超过三个月,就得留个心眼了。
如果是进口车,因为运输和报关时间更长,这个期限可以放宽到六个月。
一旦超过这个时间,这辆车就属于“库存车”了。
库存车虽然没上过路,但长期停放在一个地方,风吹日晒的,有些你看不到的地方可能已经开始“衰老”了。
比如,发动机里的机油,长时间不动可能会有点变质;电瓶的电量也在慢慢流失,寿命会缩短;还有车上各种橡胶件,像雨刮器、轮胎、车门密封条,都可能因为放久了而变硬老化。
所以,看到铭牌上的日期离现在太久,你完全有权利要求换一辆“新鲜出炉”的,或者以此为理由,跟销售多要一些实实在在的优惠。
看完了“出生日期”,下一步就是检查车辆的“原厂包装”还在不在。
一台刚从工厂运来的新车,为了保护内饰在运输和挪动中不被弄脏或刮伤,很多地方都会贴着一层薄薄的保护膜。
你坐进车里,要仔细看看座椅上、中控台的大屏幕上、方向盘的标志上、遮阳板的化妆镜上,这些地方的保护膜是不是都完好无损。
这层膜就像是新衣服的吊牌,是判断这辆车有没有被频繁使用过的一个重要依据。
如果别的地方膜都在,唯独驾驶座的座椅膜没了,方向盘的膜也磨得不像样,那这辆车很可能就是店里的展车,被无数来看车的顾客坐过、摸过。
更严重的情况是,它可能还是一辆试驾车,虽然里程表上可能显示只有几公里(这个是可以被技术手段清零的),但实际上它可能已经经历过不少次的急加速和急刹车了。
这样的车,机械部分的磨损程度肯定比真正的全新车要大得多,咱们可不能当这个“接盘侠”。
接着,咱们再来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检查方法,就是用手指摸一下排气管的内部。
你找张纸巾包着手指,伸到排气管里轻轻擦一下。
一辆真正的新车,发动机运转时间极短,排气管里面应该是干干净净的,最多有点金属本身颜色的浮灰。
但如果你伸进去一摸,手指头变得跟挖了煤一样,满是黑色的积碳,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这说明这台车的发动机已经工作过不短的时间,而且很可能经历过很多次冷启动。
什么情况会这样呢?
最常见的就是作为试驾车或者在4S店院子里频繁挪动,车子还没热就熄火了,燃烧不充分,积碳自然就多。
这就像一个人的肺,一个不抽烟的年轻人和一个老烟民,肺的颜色肯定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就是全车玻璃的生产日期。
你仔细看每一块玻璃的角落,都会有一小串数字和黑点,这就是它的生产日期。
通常,数字代表年份,比如“3”就代表2023年。
黑点的数量则代表月份,计算方法稍微有点绕,但规律是固定的:如果黑点在数字前面,就用7减去黑点的数量,得到的就是月份;如果黑点在数字后面,就用13减去黑点的数量。
比如,“...3”代表2023年4月生产。
关键在于,全车所有玻璃的生产日期,都必须比车辆铭牌上的整车出厂日期要早,或者基本一致。
这道理很简单,肯定是先有零件,才能组装成整车。
如果你发现,比如前挡风玻璃的生产日期,居然比整车出厂日期还要晚,那百分之百可以确定,这块玻璃是后换的。
为什么会换?
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运输途中或者在店里发生了磕碰损坏。
一块玻璃都换了,你很难保证车辆的其他部分没有受到损伤。
检查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还有一个关键部位必须看,那就是底盘。
很多人觉得不好意思,或者嫌麻烦,就忽略了这一步,这其实是给了4S店隐藏问题的机会。
你一定要理直气壮地要求销售人员把车开到举升机上升起来,让你仔細看看车底下。
新车的底盘应该是干干净净、非常规整的。
你要拿着手机打开手电筒,重点检查前后保险杠的下沿、悬挂的各个连杆、排气管路,还有发动机和变速箱下面的油底壳,看看有没有磕碰的痕迹、不正常的刮伤或者凹陷。
这些伤痕很可能是在运输过程中,比如上下板车时不小心“托底”造成的。
底盘受损不仅影响美观和车辆价值,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悬挂部件变形,影响行车安全。
轮胎也同样需要检查。
在轮胎的侧面,你能找到一个椭圆形的小框,里面有四个数字,这就是轮胎的“生日”。
这四个数字,前两位代表生产的周数,后两位代表年份。
比如“2523”,就表示是2023年第25周生产的。
你需要检查四条轮胎的生产日期是不是基本一致,通常相差不会超过一两周,并且它们的生产日期也必须早于整车的出厂日期。
如果发现某一个轮胎特别“年轻”,那很可能是因为原来的轮胎或轮毂在运输中损坏了,被更换过。
再下一步,咱们可以看看发动机的“血液”——机油。
拔出机油尺,用干净的白色纸巾擦一下尺尖上的机油。
新车的机油应该是清澈透亮的淡黄色,就像新买的食用油一样。
如果纸巾上的机油颜色发黑,甚至有些粘稠,那就说明这台发动机已经运转了不短的时间,机油已经开始劣化了。
这样的车,很可能就不是你想象中只跑了几公里的“处女车”。
最后,当车辆的“身体检查”都做完了,确认它是一辆健康的全新车之后,才进入到价格谈判的最后环节。
去4S店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通过各种汽车网站或者车友群,了解一下你心仪车型的市场行情,看看大家普遍的成交价是多少,有哪些优惠政策,附送些什么东西。
这样你心里就有了一杆秤,销售人员报出价格时,你就能判断出其中的水分有多少。
谈判时,不要只盯着裸车价,要把购置税、保险、上牌费、可能存在的金融服务费等所有费用都算进去,谈一个总的“落地价”。
对于销售承诺的赠品,比如贴膜、脚垫、行车记录仪,一定要问清楚品牌和型号,并且白纸黑字写在合同的补充协议里,防止事后赖账或者用劣质产品充数。
特别是现在买新能源车的朋友越来越多,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有几个额外的检查点。
一定要让4S店出示电池的健康度报告,也就是SOH值,新车的这个数值应该非常接近100%。
另外,还要关注一下实际续航表现。
官方公布的CLTC续航里程通常是在理想环境下测出来的,实际在路上开,尤其是在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风的情况下,续航里程打个七折甚至对折都是很正常的。
提前了解这些,调整好自己的心理预期,用车时才不会有太大的落差。
买车是件开心的事,多做一点准备,多一份细心,就能让自己买得更踏实,更放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