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购置税政策升级解读:消费者怎么买?车企怎么卖?

10月9日电,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调整公告。这场政策升级不仅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更直接关系到亿万消费者的购车选择与车企的市场布局。

新能源购置税政策升级解读:消费者怎么买?车企怎么卖?-有驾

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冲击1550万辆的关键节点,新政通过技术门槛优化,为市场划定了“买什么”“卖什么”的清晰框架。

新政核心:技术门槛划定“合格线”

此次调整聚焦纯电与插混两大品类,技术要求呈现“精准提标”特征。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耗需对接GB 36980.1—2025新国标,3500kg以上车型统一参照3500kg限值,倒逼大型电动SUV提升能效;插混车型则从续航、油耗、电耗三方面设限,纯电续航底线提至100公里,2510kg以下车型亏电油耗需低于国标70%,非汽柴油插混车型获油耗豁免,为替代燃料车型开辟新空间。

消费者怎么买?盯紧“三买三避”原则

新政下购车需兼顾政策适配性与使用性价比,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专家总结“三买三避”实用指南。

买目录内车型,避“清库存陷阱”。2025年12月31日前的《减免税目录》车型需重新核验,不符新标的将被撤销。建议通过工信部官网查询2026年第1期目录,优先选择比亚迪秦L EV、小鹏P7+等一级能效车型(2025年4月能效联盟测评显示主流车型一级达标率超90%),避免轻信“低价清库”的非达标车型。

买续航能耗双优,避“配置缩水款”。插混100公里续航已达市场主流(2025年平均续航超110公里),但部分入门车型可能削减电池容量达标。购车时需查看电池能量密度(建议选≥180Wh/kg),并优先搭载智能能量管理系统的车型,如吉利银河L7,其纯电续航115公里、亏电油耗4.4L/100km,实现通勤与长途双重经济。

买长期成本可控,避“高耗车型”。一级能效纯电车每公里成本仅0.05元(燃油车约0.5元),年均2万公里十年省45万元。可重点关注驱动电机效率≥97%、空调COP值≥3.8的车型,如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综合电耗比国标低12%,长期使用更划算。

车企怎么卖?走好“三路突围”路径

面对2025年12月12日申报截止的窗口期,车企需快速响应政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提出“三路突围”策略:

技术迭代抢跑“达标线”。纯电车型加速应用高能量密度电池(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255Wh/kg)与热泵空调,降低电耗;插混车型优化“油电耦合”系统,长城柠檬混动DHT通过双电机串并联架构,亏电油耗降至3.8L/100km。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搭载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销量环比增长40%,技术升级已成破局关键。

差异化布局“新赛道”。非汽柴油插混政策豁免带来机遇,吉利、奇瑞加速甲醇插混研发,其燃料成本仅为汽油的60%,且2025年甲醇加注站已在山西、陕西等省份建成超200座。同时,氢电混动车型可瞄准商用车市场,借助新政东风拓展细分领域。

全球适配打通“内外销”。2025年插混车型全球销量预计突破500万辆,车企需同步对标欧美标准。例如,针对欧洲碳排放标准,比亚迪唐DM-p欧洲版通过优化电池热管理,碳排放较欧标低15%;蔚来ET5T旅行版则通过模块化设计,同时满足中、欧碰撞安全要求,2025年上半年欧洲销量同比增长220%。

消费者与车企的双向奔赴

新政并非简单“设限”,而是通过“扶优汰劣”实现市场升级。短期看,老款车型降价清库可能带来购车窗口期;长期看,技术升级将推动产品体验跃升,2027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突破45%。

新能源购置税政策升级解读:消费者怎么买?车企怎么卖?-有驾

当消费者买到更高效、经济的车型,车企通过技术创新赢得市场,这场政策引导下的“双向奔赴”,将最终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领先”迈向“质量领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