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让我们先看数据,别光凭感觉——比亚迪汉L DM-p,7月销量535辆,刷新三年新低,前几月也是一路下滑。唐L DM-p相对好看,但4月到7月销量,从3486辆跌到2389辆,曲线如同心电图最终变成直线,多少有点“扑街”的意思。
汉L上市本应雄姿英发,结果却像一场没喝酒的团建,气氛尴尬。唐L虽未跌至谷底,但一路下滑,显然也没讨得市场欢心。中国车市2025年,竞争如同“手搓麻花”,品牌号召力、技术底子、配置,都已不是稀缺品。比亚迪把技术堆到顶、价位定在22-28万的档口,居然也“感动不了自己”,消费者直接用钱包投了不信任票。
问题出在哪儿?技术不够吗?配置不强吗?品牌拉力差吗?都不是。问题的本质:价格节点没踩准,性价比没“点燃”。
全局回望:此刻的比亚迪,就是“卖不动怪市场,降价又怕掀桌子”。旁观者都清楚: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市,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友商们不讲武德,动辄来个纯电续航440km、800V闪充,价格还更有诚意。消费者都是“验货专家”,买车前货比三家,拿的比价放大镜快能炒菜了。比亚迪的价格优势,在一众新晋网红车型面前,失去了光环。唐L、汉L本身绝非平庸,但放在当下,就像穿着西装去爬珠穆朗玛——再体面,也不是合适场合。
只靠技术信仰,难抵价格风暴。其实比亚迪这事儿不是没有先例。回想当初豹5上市,气势如虹,可很快销量就“锁死”,原地踏步千余台。如果按传统套路搞一搞发布会、发发短视频,顶多混个声量,离“爆款”还差三条街。最后比亚迪咬牙官降5万,完全不顾老车主砸锅;结果呢?销量立刻冲到4000-6000台,验证了“真香定律”。豹5的转折就是活生生的一根降价大棒,证明价格才是枪的扳机。产品力没错,调价才是杀手锏。
反观唐L、汉L,照搬豹5经验,结论已跃然纸上。再拖下去,不光品牌信心受损,今年500万辆的销量目标只能靠工程师up主“嘴遁”实现。对于战略车型,月销几百辆,神仙也难保“气场”。此时不敢降价,市场更不会惯着你。降价,不是自认失败,而是兵行险着:用诚意打动市场。豹5已用销量证明,降价就是救命稻草,不是砒霜。
问题来了:唐L、汉L到底要打出多狠的降幅?豹5那种一刀5万当然刺激,但参照同级别竞争和定位,唐L、汉L至少要3万以上的优惠起步——官降+终端优惠合计3万,主力车型冲进20万区间,才会搅动市场,吸引观望者下场。
汉L情况更急,建议“药量加大”,综合降幅3.5万以上,必须让消费者产生“这价格,要冲!”的情绪。因为战术目标很明确:重新树立价值感,让潜在买家脑袋里“性价比”警铃大作。
不要小看这一波降价。它不是简单的清库存,而是比亚迪一次品牌自救。如果唐L、汉L迟迟不降,市场不会等你,网红车型和新势力已经排队“堵门”,友商也不嫌你累,都等着“围观落魄”。2025年国产车卷成麻绳,降价是“续命”,不是“自杀”。
当然,决定权不在我。比亚迪出牌还在酝酿,但可以预见,官降迟早要来,晚来一天,信心就损失一分。毕竟这场硬仗,不是“守成”,而是“夺回”,连豹5都已经用销量作示范。
最后抛出灵魂拷问:如果唐L、汉L降价3万、4万、甚至5万,你会觉得诚意到了吗?是冲一台,还是再等等?评论区欢迎各路“价师”来报个价。等风来,不如主动出击,胜负就在一念间。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