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这次推出的2026款Address 125踏板车,乍一看挺招人注意。复古味儿十足,车头那U型LED日行灯格外亮眼,镀铬边框也让这车看着不那么廉价。前两天和一个修理工聊,他随口一句:看样子,这车是为街头那种骑士复古风准备的。讲真,我当时还挺认同的,毕竟这设计和现在那些中大排量的暴力风不太一样,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
刚进这行,我一直觉得小排量车就是省油、轻巧,没啥好说的。但2026款Address 125让我有点反思,不能一棒子打死。比如这次车重只有108公斤,座高770mm,骑起来没啥压力,市区堵车起步挺灵敏,低扭更足了。比起同价位的雅马哈巧格125,Address这扭矩峰值提到了10牛·米(样本少,估算的),确实在摇头起步时显得更轻松点。巧格扭矩略低,起步是慢了那么一丝。不过巧格的悬挂调校更软,颠簸时减震感觉更贴心,也真是见仁见智。
顺便说哈,这油箱容量5.3升,听上去不算大的样子,但官方说新材料用得轻了不少。这倒让我想起早年家里修锅炉换材料的事,换了新材料,既轻还耐用,就像车上的油箱。加油口设计到了座椅外侧,听销售说是为了方便,但我心里不免有点疑惑:这加油口位置靠近座椅,长期使用会不会有安全隐患?毕竟油箱5.3升不算大,但如果个别人刚好在拥挤的城市小巷加油,该怎么防止油溅到骑手身上?(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当时测试骑行时那个指针仪表盘两侧的光条,颜色动态提示油耗状态,绿色和蓝色切换。这简单的设计倒是挺聪明,能让人随时知道自己烧油是否合适。对比巧格的数字仪表,虽然看着现代但不够直观,Address这种复古加点科技感的设计反而让人感到人性化。你觉得呢,这种半机械半电子的仪表盘,和全液晶屏对比,哪个来得更实用?
说到供应链,这次的加大储物空间和轻量化那真是技术里程碑。座垫下储物空间从21.8升扩大到24.4升,表面上增了不少,但其实是材料改良的功劳。简单比喻,像厨房里换了个更轻更薄的橱柜,加大了储物空间同时柜子没重多少。这种材料改良背后,供应链的支撑很关键。半导体芯片缺货那会儿,很多车厂被拖得够呛,但小排量车的电子元件不算复杂,供应链相对更稳定,能快速调整量产计划。顺带一提,我没细想过,这复古设计流行起来会不会是厂家花了太多R&D预算在纯设计上,技术投入反而有限?(估计有点主观)
聊点细节,上周末听朋友吐槽:你看这款Address,丑得很别致。复古设计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我也嫌麻烦,现代人都爱大排量玩酷,真要弄这个小踏板扯着复古不累吗?试想下,拿着一把老式电风扇在夏天猛吹,比用空调咋样?虽然都凉快,但感受明显不一样。这车就像那老式电风扇,得有人懂得欣赏。
眼下市场上,Address 125对标的巧格和本田的类似车型多如牛毛。巧格的油箱和储物显得中规中矩,没太多亮点,且座椅没Address那么宽大舒适,长时间骑行可能累。Address胜在储物和操控轻松,特别是双置物格和挂钩,日常接送买菜这种小事儿方便不少。虽然号称轻便省油,猜想这车的实际百公里油耗得7升左右(体感),折合油费差不多5元出头吧,心算了下,日常通勤月油费大概在150元上下。你们说这个成本,能不能算划算?
讲个圈内小故事吧。前阵子去供应商那里,技术负责人无意透露,设计这车的动力特性时其实纠结挺久,一开始想做得更猛些,但最后还是放低调调,毕竟Address不是运动型。听着倒像是在凉拌菜里加芥末,想辣点提味儿,但怕太刺激影响整体口感。挺妙,设计其实跟做饭一样,料得用对位。
刚才我说这车适合新手轻松上手,可能说太大了,毕竟12寸前轮对提升稳定很关键,换个10寸可能略显飘,不过这个尺寸组合在125cc踏板车里算是主流水准了。说白了,就是骑出去大多数人不会觉得晕,小尺寸轮毂更灵活狭窄路段转弯,城市里表现不错。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复古设计到底多受欢迎?数据上没公开销量,我体感说是三五年后才能见高下。但我愿赌服输,如果设计再大胆点,能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这才是个值得聊的问题。总不能人人都喜欢大排,省油耐用的家用代步车就没市场了吧?我倒觉得,未来哪天这种小排量踏板能加点智能互联啥的,或许会更有看头。
最后说句,我一直想知道,实际上每天骑这种轻便踏板的兄弟姐妹们,对这种复古混搭科技到底满意不?油箱容量够不够?储物空间够不够?骑得舒心吗?不如你说说看。毕竟车是给人用的,最后得靠用户嘴说话。
站在街角,风吹过,车尾泛着LED灯光的微光,那细小却真实的闪烁,才是我对这个小车最直观的印象。骑它去上班路上,会是什么感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