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魏建军会踩坑吗,贾跃亭前科累累,合作风险有多大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大事,说起来挺有意思,也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就是那个在美国造车的贾跃亭,和他旗下的法拉第未来公司,突然发布了一款新车,叫FX Super One。

这车一亮相,咱们国内的网友们就炸了锅,大家一看,这车的外形、感觉,怎么跟长城汽车旗下的高端MPV,就是那个魏牌高山,长得一模一样?

长城魏建军会踩坑吗,贾跃亭前科累累,合作风险有多大-有驾

简直就像是亲兄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事儿奇怪就奇怪在,贾跃亭那边不仅不遮不掩,反倒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层关系。

在他的新车宣传材料里,什么“高山旗舰级舒适性”、“高山同款电四驱”这些话都明晃晃地写着,就差直接说“我这车就是用了长城的技术和平台”。

可另一边呢,咱们的长城汽车,作为这辆车的“亲生父母”,却表现得异常冷静,可以说是“沉默是金”。

不管外界怎么问,媒体怎么猜,长城官方就是不说话,不承认也不否认,态度非常模糊。

这就让咱们普通老百姓看不懂了。

长城魏建军会踩坑吗,贾跃亭前科累累,合作风险有多大-有驾

按理说,自家的车能跟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合作,打入美国市场,这可是好事一桩,怎么也得好好宣传一下,给自己长长脸。

长城这么一声不吭,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门道?

说白了,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长城汽车的当家人魏建军,这次跟贾跃亭这样一位在信誉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合作,被坑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先看看长城汽车现在面临的处境。

现在国内的汽车市场,那叫一个“卷”,竞争太激烈了。

长城魏建军会踩坑吗,贾跃亭前科累累,合作风险有多大-有驾

各个品牌都在拼价格、拼技术、拼服务,利润空间被压得越来越小。

对于长城这样的大车企来说,光守着国内这一亩三分地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走出去,到海外去开拓更大的市场,这才是长远发展的路。

但是,出海哪有那么容易,尤其是去美国市场。

美国市场这块蛋糕虽然大,但不好啃。

首先就是关税壁垒,咱们的电动车出口到美国,要交很高的关税,这就让车价一下子高出不少,没什么竞争力。

其次是各种法律法规和市场准入标准,非常复杂,一套流程走下来,费时又费力。

长城魏建军会踩坑吗,贾跃亭前科累累,合作风险有多大-有驾

再加上现在国际关系比较紧张,想作为一个中国品牌堂堂正正地打进去,困难重重。

长城汽车这几年在俄罗斯、东南亚这些市场做得还不错,但在欧美这些主流发达国家市场,一直没能真正打开局面。

魏建军是个很务实的企业家,眼看着正面进攻这么难,他可能就在想,能不能找个捷径,绕开这些障碍?

这时候,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F)就进入了他的视线。

FF这家公司虽然车没造出来几辆,但它有个巨大的优势:它是一家在美国注册、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有在美国生产和销售汽车的合法身份。

这就好比一张“美国绿卡”。

长城魏建军会踩坑吗,贾跃亭前科累累,合作风险有多大-有驾

长城把已经非常成熟的魏牌高山这款车,拿给FF去生产销售,车还是那个车,但贴上FF的牌子,身份就变成了“美国本土制造”,一下子就能绕开那些高额的关税和复杂的准入壁垒。

这招“借壳出海”,从商业策略上讲,确实是一条险棋,但也是一条看似能快速见效的捷径。

对于急于打开美国市场的长城来说,这个诱惑力太大了。

那么,牌桌另一边的贾跃亭,他图的又是什么呢?

贾跃亭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需要“救命稻草”。

他的FF公司成立快十年了,花了投资人几十亿美元,但造车这件事一直不顺利。

长城魏建军会踩坑吗,贾跃亭前科累累,合作风险有多大-有驾

根据公开的数据,去年一整年,FF总共就交付了11辆车,这个数字连维持一个展厅的正常运营都不够。

工厂的量产能力几乎等于零,公司的股价也跌得惨不忍睹,一直在退市的边缘徘徊。

他在投资人那里已经没什么信誉了,再光靠讲故事、画大饼,已经很难再融到钱。

这个时候,长城送来的魏牌高山,对他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这是一款在国内已经上市、技术成熟、供应链完整、随时可以投入生产的现成产品。

贾跃亭只要把它拿过来,换个标志,就可以立刻向他的投资人和市场证明:“看,我们有新产品了,而且这个产品背后有中国顶级车企的强大支持,我们的故事不再是空想了!”这样一来,他就能用这款有实物支撑的车,去稳定股价,去吸引新的投资,给自己续上一口气。

长城魏建军会踩坑吗,贾跃亭前科累累,合作风险有多大-有驾

说白了,贾跃亭需要用长城的“里子”,来撑起他自己的“面子”,用魏建军的信誉,来为自己的信誉背书。

看明白了两边的需求,这桩合作的矛盾点也就清楚了。

魏建军想办成这件事,但想低调处理,最好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车卖到美国,钱赚了,但名义上跟贾跃亭撇清关系,免得在国内引来非议。

而贾跃亭呢,他恰恰相反,他必须高调宣传,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他跟长城合作了,因为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救命稻草,是他向外界展示自己还有价值的唯一证明。

一个想“闷声发大财”,一个想“敲锣打鼓”,这俩人的步调从一开始就是拧着的。

更让人担心的是贾跃亭过往的行事风格。

长城魏建军会踩坑吗,贾跃亭前科累累,合作风险有多大-有驾

发布会上那个“订单突破10034台”的数据,听起来很振奋人心,但稍微了解一点情况的人都会打个问号。

这种“上线一小时订单破万”的营销手法,是很多年前互联网公司玩剩下的套路,真实性有多少,水分有多大,大家心里都有数。

这1万多台订单,很可能大部分是渠道商为了撑场面下的意向订单,甚至是重复计算的结果,真正由消费者真金白银下的订单,可能连零头都不到。

这就暴露了这次合作最大的风险:长城是真心想卖车,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市场和销量;而贾跃亭可能只是想利用这次合作,讲一个新故事来融资续命,至于车最后能不能真的大规模生产交付,可能并不是他最关心的。

如果最后合作失败,车没卖出去,那对于长城来说,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前期的投入。

那张梦寐以求的“美国绿卡”没拿到,反而可能因为和贾跃亭捆绑在一起,给自己的品牌声誉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长城汽车在国内辛辛苦苦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可靠、务实的形象,一旦被贴上“贾系”这种标签,未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想再获得消费者的信任,都会变得更加困难。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赌的就是贾跃亭这次能不能信守承诺,把事情办成。

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这场赌局的赢面,似乎并不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