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会赚钱的5大新能源车企小米前三,榜尾爆冷

新能源汽车盈利逻辑新格局技术进化之外的多维突围

最会赚钱的5大新能源车企小米前三,榜尾爆冷-有驾

现在,提到新能源汽车的盈利,大家总会想到“规模竞争”,不过最近几年,行业的共识已经悄悄变化,其实单靠销量已经不够用了,然后行业巨头们开始比拼“赚钱能力”,这才是新一轮较量的核心,特别是到了今天,“规模优势”跟“深度盈利”之间的博弈变得越来越激烈,所以我认为,新能源车企未来能否持续领先,关键不仅在技术或供应链,更在于“全产业创新力”与“盈利模式重构”,无论头部企业还是后起之秀,这些思路格局都值得每个人深挖。

我们先来看“技术壁垒”和“规模化”到底有多重要,譬如,特斯拉就一直被视为盈利榜的“常胜将军”,其实大家印象里特斯拉靠大卖Model 3和Y就够了,不过更深层逻辑其实在于“高毛利闭环”,比如它的超级工厂自动化水平极高,同时电池自研带来的降本,还有软件订阅与FSD收入的持续放大,所以特斯拉的毛利率能长期保持在18%以上,甚至有季度接近20%,反过来对比,大部分传统车企其实还在10%徘徊,可见特斯拉“车+服务”的盈利逻辑真的很难被轻易复制。

最会赚钱的5大新能源车企小米前三,榜尾爆冷-有驾

说到规模优势,不能不提比亚迪,过去大家总觉得比亚迪“靠量取胜”,“压成本”是老路,不过近几年它已全面升级盈利逻辑,比如刀片电池技术的专利溢价,以及DM-i超级混动的成本优势,继而拉高主力车型均价,比亚迪全产业链布局,包括动力电池、IGBT、电控、电机自制,这些点让比亚迪面对上游原材料波动时,能保持较强的利润弹性,所以2025年比亚迪单季度净利润已高达91亿元,与特斯拉逐步拉近差距,并且多年保持盈利稳定性,也为行业提供了教科书案例。

如果说技术与规模是“老玩家”的强项,那么新晋选手又有哪些新玩法?比如小米造车,过去大家认为互联网企业进军新能源很难赚钱,其实小米用一套完全不同的盈利模式实现“黑马逆袭”,首先它用手机供应链资源,将芯片、屏幕等关键零部件成本压得很低,然后又借“米家生态”自带庞大流量与智能服务,继而高效切入20-30万元主流区价,上市SU7后迅速放量,2025年仅二季度就能月交付3万辆以上,所以不到一年就打入全球前三,实现净利润270亿元,这种“硬件+生态”的协同降本和服务变现,让更多互联网公司看到新赛道的机会。

最会赚钱的5大新能源车企小米前三,榜尾爆冷-有驾

理想汽车同样走出了与众不同的盈利路径,不少人觉得新势力“烧钱”是常态,其实理想自上市起就开始“盈利为先”,比如采用增程式电驱技术,精准切中家庭用户对续航与空间的双重需求,ONE和L系列车型保持强劲热销,2025年一季度交付近10万辆,与此理想在供应链优化与成本管控上尤其细致,避免盲目扩产,保证现金流充足,现金储备已高达1107亿元,再加上连续十个季度保持盈利,毛利率稳定在20%以上,这种“小而美”的盈利策略,也逐渐转型成“大而强”的新范本。

再谈谈被忽视的赛道,比如两轮新能源市场,其实雅迪集团用一套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同样走到全球前五,不少人觉得两轮车利润天生低,雅迪却靠规模化和下沉渠道实现“厚积薄发”,2025年一年销量突破2000万辆,全球100多个国家有网点,同时不断推动高端智能化,比如冠能系列高端车型占比提升,产品均价有效上涨,并且锂电池技术换代带来利润空间,净利润达到17.3亿元,这说明,新能源车的盈利点不止在四轮,其实品类创新和渠道渗透一样重要,值得更多创业者参考。

最会赚钱的5大新能源车企小米前三,榜尾爆冷-有驾

不仅头部企业在玩全新盈利模式,其实不少二线品牌也开始抢滩“多元化变现”,譬如极氪推出高端定制服务,蔚来试水换电、二手车等增值业务,换句话说,未来想要跑赢赛道,已经不是简单卖车了,必须在“产品力”“服务力”“生态力”三个维度层层递进,譬如国内外品牌纷纷重视“车载OS”“数字座舱”等创新,进而挖掘后市场服务利润,这是下一个盈利爆发点。

最近丰田在日本试运营车载自动泊车订阅服务,每月费用约800元人民币,据数据分析,订阅用户月活留存高达70%,相比传统硬件一次性卖断的盈利模式,软件订阅更能带来长期稳定收入,假如未来每台车都能发展出几十项这样的付费服务,那么企业单车利润其实有望翻倍,这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盈利的新动能。

最会赚钱的5大新能源车企小米前三,榜尾爆冷-有驾

综观目前产业格局,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供应链加持同样不可少,但真正能实现长期盈利升级的企业,往往在产品、生态、服务各环节都有差异化布局,比如平台化底盘、模块化电池、智能座舱、汽车金融、出行服务,甚至于能源零售,这些创新决定了利润空间能不能持续打开,反过来有些企业即使短期销量很高,一旦缺乏后续创新,利润也会很快见顶,可见“盈利模式创新”才是新能源车企的长期护城河。

未来新能源企业还能有哪些穿越周期的盈利思路?公众和创业者又该关注哪些新兴领域?是继续深耕技术迭代,还是转向用户生态与服务创新,还是跨界布局能源、出行与智能硬件?或许,每一家企业都可以给出不一样的答案,你怎么看?

最会赚钱的5大新能源车企小米前三,榜尾爆冷-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