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的朋友们可能都琢磨过一个问题:油箱里还剩多少油的时候去加油最合适?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每个人的习惯却千差万别。
有的人,油表指针刚过一半就心里发慌,满世界找加油站,好像车子随时会罢工一样;而另一拨人,则是“不见黄灯不掉泪”,非得等到油表灯亮起,才慢悠悠地开始规划加油路线,享受那种“极限续航”带来的刺激感。
大家可能觉得,这不就是个个人习惯问题嘛,怎么方便怎么来。
但实际上,这个小小的习惯背后,藏着大学问,直接关系到您爱车的“健康”和您钱包的“厚度”。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加油这件小事里里外外给您说明白了。
首先,咱们得聊聊那个经常被我们忽视的“四分之一”刻度线。
很多司机朋友把油表看作一个提醒装置,觉得只要指针没指到头,就高枕无忧。
但汽车的设计可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在您的油箱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件,叫做电动燃油泵。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汽车的“心脏”,负责把汽油从油箱里抽出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发动机。
这个“心脏”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它不像发动机有专门的水冷系统,它的散热方式非常特别——就是靠浸泡在汽油里来降温。
汽油对它来说,既是工作的“燃料”,也是降温的“冷却液”。
当油箱里的汽油充足时,燃油泵整个都泡在凉爽的汽油里,工作温度能稳定在六十摄氏度左右,非常安逸。
可一旦油量低于四分之一,情况就急转直下了。
油箱里的液面下降,燃油泵的一部分甚至整个都会暴露在空气中,失去了汽油的冷却作用。
这就好比让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电器失去了散热风扇,它的温度会迅速飙升,从舒适的六十度一路冲到一百度以上。
这种高温对于燃油泵内部的金属线圈和精密电子元件来说,是致命的伤害。
一次两次可能您感觉不出来,但如果长期保持这种让油泵“干烧”的习惯,就等于是在慢慢地“烤”坏它。
很多修车师傅都反映,送到店里维修的烧坏的燃油泵,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车主经常等到油箱见底才去加油。
换一个原厂的燃油泵,根据车型不同,花费从一千多到几千块不等,这笔钱,可比您为了“省事”晚加油省下的时间成本要高得多。
除了高温的威胁,油箱见底还有一个更隐蔽的风险。
您的汽车油箱底部,并不是一个绝对干净的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汽油本身的一些胶质、空气中带入的微小杂质、甚至油箱内壁可能产生的微量铁屑,都会慢慢沉淀在油箱底部,形成一层类似“油泥”的沉淀物。
平时油量充足的时候,这些沉淀物被厚厚的汽油压在最底下,相对安稳。
可当油箱里的油所剩无几时,燃油泵在吸油的同时,就会把这些沉淀物一并吸入油路系统。
这就好比喝一杯带渣的饮料,喝到最后一口,满嘴都是渣子。
这些杂质被吸进去之后,轻则会堵塞汽油滤清器,导致供油不畅;重则会穿过防线,堵塞发动机上那些比头发丝还细的喷油嘴。
一旦喷油嘴被堵,您的车就会出现怠速抖动、加速无力、油耗异常升高等一系列问题。
去清洗一次油路和喷油嘴,又是几百上千块的开销,费钱又费时。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那个让无数司机“又爱又恨”的油表警示灯。
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说法:“油表灯亮了,车子还能再跑五十公里。”这句话流传甚广,但也误导了很多人。
事实上,汽车设计师点亮这个警示灯,并不是为了鼓励您挑战极限,而是给您发出的最后警告。
根据大多数家用汽车的设计,当油表灯亮起时,油箱里剩下的燃油通常只有总容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大概也就是四到五升。
咱们来算一笔简单的账,如果您的车在畅通的郊区道路上百公里油耗是八升,那五升油或许能勉强支撑六十公里。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城市里行驶,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走走停停,百公里油耗飙升到十二、三升是家常便饭。
在这种情况下,那仅存的五升油,可能连三十公里都撑不到。
如果您恰好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堵车,前后几十公里都没有服务区,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车子随时可能在车流中熄火,既危险又尴尬。
所以,请务必记住,油表灯是“救命符”,不是“续命丹”,它亮起的时候,您最该做的是立刻、马上寻找最近的加油站。
最后,我们来破除一些关于加油的“小窍门”和“玄学”。
比如,很多人相信“热胀冷缩”的原理,认为早上或者晚上气温低的时候加油,能比中午多加一点。
从物理学上讲,这个理论没错,但实际省下的钱,可能比您想象的要少得多。
汽油的体积膨胀系数非常小,即使早晚温差达到二十摄氏度(这在一天之内是很少见的),一箱五十升的油,体积差异也就在一百多毫升,折合成钱可能就一两块钱的事。
为了这一两块钱特意改变自己的作息去加油,实在没什么必要。
真正科学的加油习惯,其实很简单。
第一,加油时加到油枪自动“跳枪”就可以了,不要为了凑个整数反复拔插硬灌,多余的汽油很可能会损坏用于吸收汽油蒸汽的碳罐,修起来可比凑整的钱贵多了。
第二,严格按照厂家推荐的标号加油。
厂家建议加92号油的车,您非要给它“喝”95号,并不会让车子更有劲,反而可能因为燃烧不充分而增加积碳,得不偿失。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总而言之,养成在油表显示还剩四分之一左右就去加油的习惯,是对您爱车最实际的爱护,也是从长远来看最省钱、最省心的做法。
毕竟,毁掉一辆车的,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故,而正是这些日复一日、不被在意的用车小细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