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固态电池的军备竞赛已经卷到连实验室数据都开始拼刺刀了,可你知道这些电池背后的产业链暗战有多精彩吗?
从一克卖到2000块的稀土材料,到能把成本砍半的硫化物技术,再到让电池厂抢破头的纳米级设备,这场技术革命里藏着无数造富密码。
东方锆业手里握着全球40%的氧化锆市场份额,宁德时代和清陶能源的送样检测报告已经堆成小山。
三祥新材的LLZO电解质更狠,1.2mS/cm的离子电导率直接把竞争对手甩开两条街,更别说成本还比硫化物低50%。
但硫化物阵营也没闲着,光华科技搞出纯度99.9999%的六N级材料,每吨成本压到20万元,这价格比日企报价整整砍掉60%。
正极材料战场杀得刀刀见血,容百科技的超高镍单晶材料市占率冲到第一,能量密度直接对标500Wh/kg天花板。
格林美掏出的富锂锰基材料更夸张,350mAh/g的实测数据让同行倒吸凉气,这玩意要是量产还得了?
再看负极领域,贝特瑞的硅碳负极含硅量干到25%,循环寿命硬是撑到1200次,比亚迪的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三季度。
设备商才是闷声发财的主儿,先导智能的全固态整线方案良率干到99.5%,宁德时代新扩产线60%设备都从这儿拉货。
赢合科技更绝,0.5μm的超薄电解质膜生产线刚落地,立马就被国轩高科和卫蓝新能源包圆了全年产能。
天通股份的烧结炉也不简单,能耗直降20%不说,生产速度还比传统设备快三倍,现在各家电池厂采购总监天天蹲在厂区抢货。
半固态电池已经杀进现实,国轩高科装车的300Wh/kg电池让电动车续航轻松突破1000公里。
赣锋锂业更狠,实验室里500Wh/kg的样品已经开始路测,充电10分钟续航800公里的广告语听着像科幻片。
但全固态阵营才是真神仙打架,宁德时代2000多项硫化物专利把技术路线锁得死死的,辉能科技的锂陶瓷电池实测380Wh/kg,据说装车测试时把特斯拉工程师都惊动了。
电解液添加剂这个冷门战场突然火了,天赐材料的硫化物前驱体全球市占率冲到60%,单月出货量突破500吨。
瑞泰新材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更夸张,30%的全球市场份额背后,是给宁德时代独家供货的江湖地位。
就连不起眼的氯化亚砜都成了香饽饽,凯盛新材的产能刚翻倍就被清陶能源和卫蓝新能源瓜分干净,现在二级市场分析师天天盯着反应釜数量算估值。
低空经济给固态电池开了新副本,亿航智能的飞行器换上固态电池后,悬停时间直接从30分钟拉到48分钟。
欣界能源更绝,专门为eVTOL设计的固态电池包能量密度干到400Wh/kg,据说已经拿下三家航空公司的战略订单。
连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都在抢货,Optimus项目组为了抢国轩高科的半固态电池产能,直接把预付款打到了2025年。
封装材料市场突然卷出新高度,紫江企业的复合电解质膜成本比同行低15%,清陶能源80%的封装材料都从这儿走货。
新纶新材的铝塑膜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还是架不住比亚迪和国轩高科天天派人驻厂催单。
灌封胶这种小东西都能玩出花,宏达新材给卫蓝新能源定制的耐高温胶水,能在150℃环境里扛住3000次循环测试。
中科大和清陶能源的合作项目曝光,99.99%纯度的硫化锂材料直接把量产成本砍到每公斤800块。
粤桂股份的硫铁矿开采量占全国16.6%,现在每天50吨高纯度硫化锂专供固态电池赛道。
但最让人看不懂的是北方稀土,虽然自家年报都没写明白稀土在固态电池里的具体用途,股价却跟着行业指数一路狂飙。
设备成本才是量产生死线,利元亨给卫蓝新能源定制的固态电池叠片机,生产效率直接提升20%。
璞泰来的纳米级涂布设备更离谱,0.1mm的电解质涂层误差控制在±1μm,这精度比传统设备高了三个数量级。
就连看似简单的注液工序都有黑科技,先惠技术的全自动注液机能做到0.01ml的精度控制,现在成了半固态电池厂的标配。
专利战场早就硝烟弥漫,宁德时代光硫化物电解质相关专利就申请了428项,比第二名丰田多了整整两倍。
比亚迪的氧化物专利组合更吓人,76%的核心专利都做了全球PCT布局,明摆着要通吃中美欧三大市场。
连刚入局的高能时代都攒了200多项专利申请,虽然产品还没量产,但专利墙已经筑得滴水不漏。
装车实测数据开始疯传,国轩高科半固态电池在-30℃环境里还能放出92%的电量,低温性能吊打所有液态电池。
卫蓝新能源的针刺测试视频点击破百万,钢针捅穿电芯后居然没起火没冒烟,就温度升了不到100℃。
最夸张的是宁德时代的挤压测试,30吨液压机压扁电池包后,电压居然还能维持在90%以上,这数据让传统电池厂连夜修改安全标准。
二级市场的狂欢来得猝不及防,三祥新材两个月股价翻三倍,现在市值管理团队天天忙着给机构做技术路演。
翔丰华的订单排产表已经塞到2027年,八家机构给出的目标价比现价平均高180%。
但真正的资本猎手盯着冷门标的,比如搞硫铁矿的粤桂股份,去年净利暴涨370%的业绩预告出来,董秘电话直接被机构打爆。
车企的焦虑肉眼可见,广汽埃安把孚能科技的半固态电池产能包圆了,昊铂车型明年要全系标配。
上汽集团更狠,直接战略投资清陶能源,放话2025年要有20万辆固态电池车型下线。
连造飞行汽车的亿航智能都加入战局,最新签订的电池采购合同金额直接顶得上全年营收。
中科院物理所的最新论文泄露天机,他们研发的复合电解质界面技术让全固态电池循环寿命突破5000次。
清陶能源的试生产线良率突然从65%飙到88%,业内传闻是搞定了纳米级烧结工艺。
卫蓝新能源的创始人在技术论坛上不小心说漏嘴,称明年要发布能量密度400Wh/kg的准量产产品。
这个赛道现在最魔幻的是,做电缆起家的金龙羽,靠氧化物电解质技术居然三个月斩获12亿订单。
上海洗霸更离谱,年报里就写了一句“涉及固态电解质业务”,市值立马暴涨50亿。
就连做农药的利民股份都来蹭热点,转型做锂盐添加剂的公告刚发,股价当天就封死涨停板。
工信部最新行业标准草案流出,要求全固态电池量产产品能量密度不得低于350Wh/kg。
上海自贸区突然给固态电池企业发设备补贴,最高能覆盖30%采购成本。
珠海政府更直接,只要企业落地固态电池项目,前三年税收全免不说,还白送50亩工业用地。
实验室里的神仙数据开始照进现实,宁德时代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实测能量密度干到450Wh/kg。
比亚迪的专利文件显示,他们正在测试金属锂负极搭配氧化物电解质的方案,理论能量密度直奔600Wh/kg。
辉能科技放出的视频更刺激,巴掌大的电池包就能驱动家用轿车跑500公里,这能量密度简直逆天。
资本市场的血雨腥风才刚刚开始,高瓴资本一口气砸20亿押注清陶能源C轮融资。
红杉中国更夸张,连尽调都没做完就抢着给卫蓝新能源打款,生怕错过这班车。
但最精明的还是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安徽和江苏的千亿级母基金现在只盯着固态电池赛道扫货。
这个行业的魔幻现实在于,做锆材料的和开硫矿的突然成了科技巨头,卖设备的反而掌握着量产命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