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岳跌到11.89万,合资车利润缩水,国产新能源一路猛追

最近车市的“价格战”是愈演愈烈,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感受到了。你说以前谁能想到,一个大众的中型SUV竟然能卖到十三四万,甚至这次探岳直接干到11.89万——这都快成了悬疑大片的情节了。其实现在回头看,国产车和合资车的贴身肉搏,真的让市场全变了样。

车价跳水,到底是谁的错?有人嚷嚷国产车搅局,也有人怪合资品牌太死板。可是换个角度想,谁不想多卖几台车呢?大家都说得冠冕堂皇,实际就是怕自己掉队啊。以前买合资,纯粹是冲着一个“信仰溢价”,图个靠谱。这几年国产又是工业升级又是智能互联,给你堆一墙选配配置不带眨眼的,连底价都像是白菜价。合资咋整?没得选,只好跟着往下跌。

以前去4S店,大众、丰田、本田随便一个中型SUV标价都快二十万起,可现在,不砍个七八万根本没人理。我们身边甚至不少朋友掏十一万买了探岳,自己还觉得像占了大便宜,见人就嘚瑟。但真便宜吗?其实背后藏着各种经销商的血泪:车卖出去了,赚头几乎为零,但库存要是趴在库里,光利息就够喝一壶的。

其实细想,这么低价的探岳能卖多久?表面上看大众好像妥协了,实际上是没牌可打了。每款新上市的国产SUV简直像开了挂:动力技术追着上、空间做得大、智能化一升级连手机都能投屏,还一步到位就给你高配。消费者都奔着体验去了,还在乎你这合资一纸品牌吗?就连一直拿稳的德系品质,现在都混不出多少优越感。不用我说,你随便拉个人都能数出探岳的卡顿小毛病,这都2024年了,车机还和十年前卡带似的,这谁受得了?

再看看销量数据,从去年到今年,中型合资SUV的平均标价一路跳水,从18万跌到14万,说夸张真不夸张。探岳最狠,直接腰斩。很多人说这是一场“自杀式降价”,其实说白了“悬崖勒马”比“富贵险中求”可难多了。你降到11.89万,先不说厂家怎么补贴,经销商的利润从哪来?厂家能不能撑到年底?如果后面库存压力还大,那真的不排除还有8、9万的合资SUV出现。指不定哪天买个探岳比买部iPhone还便宜。

探岳跌到11.89万,合资车利润缩水,国产新能源一路猛追-有驾

不少人疑惑大众降到这样,保修服务还能不能保证?毕竟为降价能省就省,三年十万公里和国产车动辄五六年十几万公里或终身质保一比,太寒碜了。大众这么多年沉淀下来的口碑,真愿意拿去赌一把短期销量?退一万步说,经销商都在想办法活命,要是赔光了,大众自己直营卖吗?直接面向C端咋整?本质上,一家大公司想扭转形象靠降价或许能救一时,真当能长期立足,这事大家心里都打鼓。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大众还值得买吗?你去看探岳的账面数据,其实优劣挺明显的。一是底盘扎实,驾驶感觉还在及格线以上,空间不拉胯,后备箱用料还是有。不像有些“换壳货”,一看就缩水。二是安全性还兜得住,海外碰撞五星认证在这杠着。可惜的是,高配堆料多,低配太抠门:座椅通风、方向盘加热、L2+级辅助都藏在最贵那档,谁愿意多掏几万?

说穿了,大众的玩法依然是“低价吸引进店,高配收割韭菜”,只不过这年头韭菜太精了,拿着手机查配置、比参数、试驾、蹭体验,真的不傻。随便隔壁一个吉利星越L、长安UNI-K、比亚迪宋L都追着卷,Nappa皮、8155芯片、L2自动驾驶,中控一亮,你这方向盘还没加热呢,谁还会买单?

有些人总是幻想大众靠短期降价能逆转局势,这不是把问题想简单了。本质上大众最大问题是“没赶上新能源浪潮”。只要你头脑清醒点都明白:市场的根本变了,汽油加电才有未来,纯燃油迟早得出局。国产新能源SUV大潮一过,中型油车们就跟单机游戏一样,狂甩打折也只能吸引对价格极度敏感的客户。质量再好,也难改油车跌落神坛的命。

说实话,宝马、奔驰、奥迪都在着急电动化转型,丰田都开始拼混动普及,大众牌子再大也架不住买单人群分流。探岳背后的MQB平台,再拿什么排放、油耗、百公里加速当卖点,年轻人愿意管?真正打动大家买单的,要不就是高性价比,要不就是体验创新。降价策略倒是简单,如果明儿头一天13万,后一天10.5万,谁还愿意早点出手?打价格战永远上不了台面,最后就是谁能先躺平,谁就跑不动。

探岳跌到11.89万,合资车利润缩水,国产新能源一路猛追-有驾
探岳跌到11.89万,合资车利润缩水,国产新能源一路猛追-有驾
探岳跌到11.89万,合资车利润缩水,国产新能源一路猛追-有驾
探岳跌到11.89万,合资车利润缩水,国产新能源一路猛追-有驾

说到底,这一轮探岳大降价还能撑几个月?其实并不好说。也许还有掉头再降的可能,也许它很快就回涨,卷个装修或者礼包啥的。说起来都是薅羊毛,其实大家心里清楚,一旦买的人发现自己几个月之后白多掏了几万,信心值就会一落千丈。就像2018年以后,大家都在琢磨一个问题:买车,到底想要啥?多省点还是能用十年不停修?要配置还是要面子?很多人慢慢在国产车、新势力车企身上感受到“体验比牌子重要”,这趋势压都压不住。

其实,不止探岳,合资品牌普遍的危机都是一样的。你配置太低,用户嫌你抠门;你延长质保,又扛不住亏损。做创新,拼不过新能源;守老路,走不远。韭菜们一茬茬被收割,下一波总会变得更精明。你说大众还有底牌没?恐怕连他们自己都没了主意,盯着库存量傻发愁。唯一能做的,就是咬死价位薄利多销,努力挨到新能源市场出清,看看能不能再捞点传统信任红利。

也不是说大众没一点出路。要救命,关键只在于三件事:彻底升级智能座舱,全线标配安全和便利配置,快速落地高性价比混动或插混。否则,纯靠经销商死扛,结果就是“卖一台亏一台”。甚至可以想想,等到某天国产新能源普及到十八线县城,小区一半都是新势力、大众销量还顶得住吗?

所以现在看探岳11.89万,还觉得是“捡便宜”吗?真要论命长命短,还得看大众自己什么时候醒悟。价格战再打,消费者最多是再等等,比一比谁更卷。但你指望它靠降价“回春”,恐怕悬了。毕竟市场不傻,迟早投票给更值的那一台。

总归一句话:合资燃油车的黄金年代已经完结,剩下的只是最后的淘汰赛。探岳还会不会降?只要竞争比现在还猛,经销商还压库存,大概率能再砍一刀。只是那时候,买家敢不敢出手,厂家能否安然——已全都不由自己掌控。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看谁能笑到最后吧。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