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问,蔚来盈利到底值不值得期待?李斌信心那么足,四季度真能扭亏为盈吗?其实,这事儿我觉得还真有意思,能让人琢磨琢磨。每次只要一提到蔚来,这两年你都会听到两种极端的声音:一种是“要完”,一种是“牛得不行”。但现实往往没那么简单。到底蔚来这次能不能熬过去?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首先,李斌最近在财报里反复抛出“盈利不是口号,而是一定要实现”这种狠话。那为什么过去几百天、几千个日夜不盈利,偏偏现在非要交这张答卷?是不是忽然看透了,还是被逼到墙角?換句话讲,一个企业真正遇到生死关头的时候,它往往会逼出来那么一点狠劲。四季度定个死线,不光是给外界看,更是给自家兄弟喊话的意思——你们别觉得还能混日子,啥都要动真格了。
但狠话归狠话,咱们得看看有啥资本喊这个口号。其实蔚来这几年变化不小,干了一件不讨好但挺厉害的事——高端化、技术流、用户至上。什么意思?你看国内那一众电车品牌,小的玩低价卷死你,老的靠合资背景稳点存量。蔚来不像极氪、问界比亚迪那样大杀特杀卷价格。蔚来一直想当那个自带气场的“高冷”选手,追着“德国宝马”去的。这种打法,风险确实大,投入也大。你敢玩高端,就得扛住少有人买账的寂寞——可只要有人买账,钱和口碑能成正循环。
现在你会发现,蔚来的大车真的有点东西了。ES8、ET7,不管你是不是目标客群,你去店里看看,那个氛围、配置、整车质感,确实和天天满大街的卷价车不一样。没错,现在买这种高端电车的客户娃多、钱多,要求也多,但赢来的可都是忠粉型用户。你想,车企最怕啥?不是不卖,是卖出去又被人吐槽折腾。这批高端客户,一旦认可了,这一生能买你多少台车、安利多少朋友?这是个无形资产。蔚来聪明就聪明在舍得培养用户社群,玩粉丝效应,而不是单纯只想着眼前赚快钱。
另一方面,大家为什么以前一直觉得蔚来日子不好过?账一翻,人家每年亏掉十几二十亿,感觉都能去养残奥会一个队了。那为啥蔚来敢说自己能扭亏?核心是这两年蔚来在做一件几乎没人信它能做成的事:在产品力上卷到极致,然后把毛利率拉上来。别小瞧毛利率这个鬼东西,宝马奔驰都不敢天天降价,就是指望着富余的钱可以养技术、养品牌、养服务。蔚来这回不是外头吹牛就算数,人家从二季度起,毛利率真肉眼可见地涨了——成本控制得下来了,营收上来了,现在公司手里现金流也比前几年健康了不少。说人话,现在真的快到“养得活自己,不用啃老本”的时候了。
当然,很多人依旧在等着看蔚来四季度这个“赌局”怎么开。有人讲ES8和ET7热卖是昙花一现,蔚来销量只靠爆款撑着,底下的乐道、萤火虫能不能成气候还是未知数。在我看来,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一家车企能不能站住脚,归根结底不能只靠两三台明星产品,要有爆款矩阵和完整的用户生态才行。但我们仔细看看,目前蔚来手里,确实出现了个很有意思的“自来水”循环——大车爆火带动更多人看见蔚来,反过来店里除了主攻的车型,副线产品也被人顺便带火了,这就跟你去餐馆点菜,一个能镇场的招牌菜能拉一大桌子的消费一样。只要这个正循环能持续滚下去,销量不会差,亏损的窟窿就能一步步补齐。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琢磨,为什么大多数机构看了蔚来这季报还都给“买入”?这一幕好像跟去年、前年有点不一样了。以前大家都嫌弃蔚来“烧钱、做梦、玩概念”,现在一看它季度交付和指引数据,发现原来蔚来嘴上喊的高交付,真在一步步兑现,甚至管理层都在赌今年四季度能给出“单月五万台”的产能答卷。你说这是蔚来自身努力呢,还是整个电车市场风向也正好助了它一把?实际上,从传统车厂到造车新势力,今天谁都感受到压力了,能剩下来的,都是在关键时刻啃下硬骨头的主。蔚来能熬到这个份儿上,一是不服输,二是真的在迭代产品和优化后端上下了砸锅卖铁的功夫。
还有,别小看“中国制造”的力量。你发现没有,国内电车这些年拿全球都开始有点气场了,早两年你在欧洲街头见个中国电动车都稀罕,现在一放,发现真不少。蔚来如果真把高端车标杆树起来,走出去那也是顺理成章。我始终觉得,国产高端在电车领域是有机会迎头赶上的,它不只是让你省点用车钱,更重要是让一部分人对中国品牌彻底改观,愿意为国产高端买单。蔚来这条路很难,毛利、品质、品牌都要抓,失败也可能很惨,但一旦成功,是中国本土品牌站上世界牌桌的“范本”。
从全社会来看,其实有蔚来这样的企业存在,那就是给行业和市场更多的变量和可能。你说现在卷疯了,天天都是底价、补贴,技术都快坐冷板凳了,这时候能有一两家还傻傻守着原创技术和高端体验,那就等着收割“最后的大佬用户”。而且车这个行业拼到最后,就是要技术和品牌信仰,蔚来这几年其实已经走到了一个“要么一飞冲天、要么壮志未酬”的临界点。生死都在四季度这一哨。
有人问,蔚来的成功经验到底能不能复制?其实很难。外人以为这就是钱多甩到研发、营销上,砸出护城河。背后的门道却是,敢死队心态+长期资本耐心+核心团队不认怂,三者缺一不可。你研究李斌这几年,哪怕公司再艰难,他总是往正能量里引导,不光赌产品力和工厂管理,还死死拽住那批粉丝——有点谁都弃他而去也绝不带头唱衰自家伙计的意思。有了这种氛围,下面人的拼劲就有了,资本市场的信心也好维系。你说这是不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一个缩影?不光是干业绩,更是造气场。
总结一句话:蔚来到底能不能盈利?四季度真的是生死门槛吗?坦白讲,答案并没有定数。一切是留给最后三个月的。可一点是确定的,蔚来走到今天,已经比三年前、五年前都硬气多了,也比上海展馆那些开不完的发布会实在多了。关键是,这家公司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选择:不是所有人都得卷低价,掉头去“沙雕化”产品,也不是谁都要学耐克加价卖“信仰”。哪怕这条路很难、很贵,只要有一批人相信且坚持到底,就有另一种可能。
看着蔚来看着李斌,我脑子里老跳出来俩问题:第一,你要做行业里百年难遇的逆天案例,还是安心赚季度票子?第二,你养得起“粉丝经济”的高端产品线,能不能撑住品牌口碑别塌?这些问题,说到底也是给所有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考题。四季度以后,答案会更清楚。到那天,不妨大家一块来复盘:到底是蔚来成功带起中国高端电车的新时代,还是又变成一场高开低走的“故事车”?我是真想看看。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