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觉得,新能源车的价格战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在税政策要改变的背景下。今天就想讲讲这个购置税调整里,隐藏的那些弯弯绕绕的算盘。
我记得去年夏天,跟销售聊过,客户预算不足问我:啥时候能优惠点?我当时心想,别只盯着价格,政策的变动比想象中的还复杂。
刚开始公布这个2024年底前的免征购置税,到现在还存在点小争议。估算,去年年底,国内新能源车型的批发价在15-30万的区间,占绝大多数。
举个例子,比如我朋友想买辆两三年的新能源车,他说:优惠还在嘛?我笑了笑:优惠变少了,但不代表所有人的压力都升了。
很快就会恢复到正常的10%税率。其实这个调控像个调味料,你用的多了,味道就变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个数据:2023年新能源车的平均售价在22万左右,平均每辆车的购置税优惠差不多在2.2万元左右。
这其实就像买手机的优惠券,越便宜的机型,实际减免比例越大。
但问题来了,我在车企渠道碰到不少销售,他们其实挺怕2026年税率回到10%的,觉得压力大。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好车不便宜,便宜车也不一定划算,尤其当你要考虑后续成本。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有次我跟修理工聊天,他说:新政策对高端车影响大,因为税负一变,第一反应是车价要涨。他话虽直白,却让我想起以往政策导向对整产业的左右。
很多人在考虑什么时候买,比如有人说:我今年年底还能赶上免税末班车。其实这背后,潜藏的,是车企提前布局的订单透支。
我这几天反复琢磨,从车辆价格到后续维护成本,其实都要考虑。
如果以一个30万左右的纯电车为例,平均油耗大约在百公里0.2升(估算7元/升),百公里电耗折算1.2多千瓦时(估算/体感有限),那么一公里的用电成本大概在0.3元,远低于油车0.6元左右的油费。这意味着,虽然购置税多一千块,但后续的日常成本差异巨大。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你们有考虑过,新能源汽车能不能一直低成本?会不会因为政策变了,未来电价其实也会变高?我看到有报道说,电价未来可能会逐步上调,像过去燃格一样,涨个不停。
我得提醒一句:购置税调整其实是个反应市场的信号。就像你,不能光看涨跌,还得看背后的资金流和政策动向。
你们觉得,按现在的趋势,新能源车的价格会怎么变化?是涨还是跌?还是会变得更加多元化?
我觉得,如果说未来市场会越来越成熟,品牌也会越做越有竞争力,那价格变化其实是个必要的洗牌。
不过我也猜,政府应该还会想办法,通过其他政策维持这个新旧市场的平衡。比如补贴或者限购,依然会有一些组合拳。
补充一句:像我知道的,有些小厂为了冲出市场,价格压得特别低,但他们的质量、渠道控制就比较难保障。
也许有人会问:这样血拼下来,利润还能剩多少?
考虑到维修和用电成本,本身新能源车的用车成本就比燃油车低不少(这段先按下不表),但购车初期的压力变大了——税负压力拉回来,意味着车价变得看起来更高一点点。
说到这,我忽然想到:假设一辆车的原价30万,现在加上将来的购置税,税后价格可能会多出一万多,也就是说,原价与买车的综合成本之间的差距,可能会变得更加难以一眼看清。
让我们换个角度考虑:假如我现在打算买辆车,正好这个政策快到最后期限。是不是更应该趁早下手?但,又怕政策松动",未来还会不会再有啥变动?这让我心里蛮纠结。
你们是不是也会在犹豫?其实市场上,像我认识的几个销售,都在盯着最后的免税期。市场的火药味变浓了,谁都不想错过。
某位销售曾经跟我说:2000块算个屁,但这个差价摆在面前,就像一碗快凉的汤,你不就差这点。这话挺有意思。
我想,还得考虑到区域政策差异。有的地方补贴多,有的就少,要不要跑到别的城市蹭个补贴和优惠?这都算是买车套路。
既然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未来几年,新能源市场会不会像手机一样,趋于标准化多元化后,变得价格拼拼逐渐白热化?还是说,技术壁垒会让价格一直上不去?
我自己猜测——可能技术成熟后,成本降得快,价格也会跟着下来了,但政策稍一收紧,涨价的因素又会冒出来。
其实我一直觉得,新能源车最实在的魅力,还是在那用电养车的生活惯中。价格虽然不可能永远不变,但那个静悄悄的油钱节省,一直给人以希望。
比如我朋友说:我每月开4千公里,油费算下来,一年得省个五六千。算算心算,平摊下来还是挺划算的。
很多人还是没弄明白:购置税怎么变,是真的影响了他们的买车决策,还是只是个附加的成本披露而已?
(这段先按下不表)
这个问题倒挺有趣。可能,购置税的变化,像个调味料,让市场变得更复杂,也更有趣。
我还在想:未来的新能源车,技术越发智能化,是不是会带来新问题?比如软件升级对车辆价值的影响?这就像手机一样:越升级,旧的就越能打车价。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下一步我打算去看车,也还在犹豫,买还是不买?你的想法如何?
——(这段写完后,忽然觉得关注点变得越来越分散,不知道是不是太碎了)——
大概问一句:你觉得,政策调整后,新能源车的未来会更平静还是更激烈?或者…其实根本没人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