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挺魔幻的,一边是新势力们卷生卷死,发布会开得比演唱会还勤,老板们亲自下场肉搏,恨不得把友商的底裤都给扒了。另一边,一些浓眉大眼的“国家队”选手,也在悄悄搞事情,而且一出手就是王炸。
说的就是岚图,东风汽车的亲儿子。
这家伙最近干了一件让很多人看不懂的事儿,跑去香港递交了上市申请。但骚就骚在,它搞的是“介绍上市”,不发新股,不圈钱。
这就很灵性了。
大部分公司上市,不管是敲锣还是敲钟,本质都是大型集资现场,翻译过来就是:各位父老乡亲,我这有个好故事,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捧个场,后面是会所嫩模还是下海干活,就看这一哆嗦了。
岚图偏不,它像个去参加酒会的怪咖,到了门口把请柬一亮,说我就是来混个脸熟,不吃饭也不喝酒,大家随意。
图啥?
图的就是一个名正言un顺的单飞。这不叫上市圈钱,这叫办个离婚证,顺便把户口本分了。钱不钱的以后再说,关键是以后你过你的,我过我的,别耽误彼此再找下家。
这背后,藏着央企造车最深刻的痛苦和挣扎。
要理解岚图这波操作,得先明白央企造新能源车,到底有多拧巴。
传统车企,尤其是央企,就像一个穿着全身重甲的将军,你让他冲锋陷阵,没问题,稳如老狗。但你让他去跟一群穿着跑酷装备的街头小子玩巷战,那简直是要了亲命了。
动作对不对另说,光是转身就比别人慢半拍。
新势力们的打法是啥?快种快收。一个想法出来,三个月出原型,半年开卖,市场反应不好,掉头就改,甚至直接砍掉项目。老板拍板就行,大不了赌输了投资人买单。
央企行吗?一个新项目立项,得先开多少个会,写多少页PPT,走多少个流程,找多少个领导签字画圈?等一套组合拳打完,人家隔壁都已经迭代三个版本了。
更要命的是激励机制。
新势力能给核心技术人员开出天价薪酬,外加期权池伺候,大家都是给自己打工,007都觉得是福报。央企呢?薪酬体系是焊死的,想给一个天才工程师发三倍工资?对不起,级别和规定在那儿摆着,你这是破坏组织纪律。
这就导致一个尴尬的局面:外面的人才挖不来,里面的人才留不住,最后就剩下一群熬资历的老同志,用写报告的思路去琢磨怎么跟马斯克掰手腕。
所以央企造车难在哪?流程慢?决策长?都不是核心。
核心是啥?是基因。
是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求稳怕乱,是那种发个福利都得层层审批的惯性。
这种基因在燃油车时代是优势,保证了不出大错。但在新能源这个修罗场,求稳,就等于求死。
岚图的诞生,本身就是东风的一次挣扎。它想造一个特区,在这个特区里,能不能稍微不那么“央企”一点。
从结果看,岚图确实争气。不到三年干了二十万辆,这在央企高端新能源里是头一份。专利数量噌噌往上涨,什么800V超充、自研的鲲鹏智驾,技术参数拿出来,跟新势力们摆在一起也不虚。
但这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岚图的体检报告看着再漂亮,只要它还在东风集团这个母体里,那个叫“体制”的阴影就一直在。
它跑得再快,也还是那个穿着盔甲的将军,盔甲只是从铁的换成了碳纤维的,本质没变。
所以,这次“介绍上市”,才是岚图真正想干的大事。
本质上,这是东风集团在给自己动一场复杂的外科手术。
第一步,先把岚图的股份,像分家产一样,直接分给东风集团现在的所有股东。你原来有东风的股票,好,现在按比例白送你一堆岚图的股票。
第二步,让武汉的一家国资公司,把港股上市的东风集团给私有化,买光所有股份然后退市。
第三步,岚图作为一个独立的、干净的港股上市公司,留在了牌桌上。
你看这操作骚不骚?它不卖新股。它不圈钱。它就是把自己的股票,直接发给老妈东风集团的股东们。
这么一倒腾,岚图就从“东风集团的子公司”,变成了“和退市后的东风集团平级的兄弟公司”。
它把那身厚重的盔甲,彻底脱下来了。
脱下来之后有啥好处?
首先,可以正大光明地搞市场化的薪酬和股权激励了。以后再想挖个大牛,可以直接说:兄弟,港股上市公司的期权,了解一下?这比啥红头文件都好使。
其次,融资渠道打开了。虽然这次不融资,但上市公司的身份拿到了,以后不管是增发股票、发债,还是跟海外资本勾兑,都方便得多。不用再事事都找“妈”要钱,看“妈”的脸色。
再者,决策链路短了。成了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董事会就能决定很多事情,不用再层层上报到集团总部。市场的炮火声就在耳边,必须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定。这种快种快收的打法,才终于有了实现的基础。
说白了,岚图这波操作,是在赌一条没人走过的路:在保持国资控股的前提下,能不能通过资本市场的魔术,把一个“央企特种兵”,彻底变成一个“市场野战军”。
这条路非常险。因为隔壁的几家“国家队”兄弟,比如上汽的智己、长安的深蓝,都还或多或少地被母公司牵着。像岚图这样,直接要和母公司“划清界限”的,是第一个。
当然,光有身份的转变还不够,最后还得看产品和技术能不能打。
现在车圈最流行的词叫“技术护城河”,但很多时候,所谓的护城河就是个笑话。你今天发布的“遥遥领先”,明天就成了“不过如此”。
专利这玩意儿,就像健身房里秀的肌肉。光多没用,得看实战能不能打。不然就是一身死肌肉,看着唬人,一拳就撂倒了。
岚图的鲲鹏智驾,和华为合作的L3,这些故事听起来都很性感。但用户买车,不是买你的PPT和专利证书。用户关心的是,你的自动驾驶会不会在路口抽风,你的续航是不是真的不打折,你的车机是不是用起来像老年机。
这些都得靠实打实的用户口碑去堆。
所以,岚图这次上市,真正的看点根本不是股价。它选择介绍上市,股价第一天是涨是跌,意义都不大。
真正的考验,在后面三年。
第一,它能不能在欧洲市场真正站稳脚跟,拿到严苛的欧洲认证,而不是搞几个出口订单就发战报。
第二,当L3自动驾驶的法规真的落地时,它能不能成为第一批端出成熟方案的玩家。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脱离了母公司的输血和庇护,它独立的造血能力到底有多强?能不能在接下来更加血腥的淘汰赛里,活下去,并且活得好?
没人知道答案。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一个穿着盔甲的将军,下定决心脱掉盔甲,拿起匕首准备去玩巷战的时候,不管输赢,这本身就比战场上的胜负,更值得让人多看两眼。
毕竟,能对自己下狠手的,都不是一般人。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