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造车,一直像让一个天天开会喝茶的老干部去打电竞,不是手速跟不上,是脑回路都不在一个频道。大家习惯了慢悠悠的节奏,PPT做得飞起,但车子就是磨叽。
但世界变了,变得魔幻起来。
现在,有头大象不仅学会了跳街舞,还要去香港开演唱会圈钱了,这事儿就非常有意思了。
我说的就是岚图,东风汽车的亲儿子,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却被扔进角斗场里肉搏的“央企二代”。
最近它递了招股书,要去港股IPO。这事儿,本质上不是公司办喜事,是拿着自家体检报告去相亲市场找富婆,顺便看看能不能现场收点份子钱,好回去继续在ICU里烧。
毕竟,新能源车这牌桌,上桌的门票是百亿,想不下桌,就得持续往里扔钱。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亲爹再牛,也顶不住这么个烧法。
所以,为什么现在要去上市?
缺钱?
当然缺。
想讲个好故事?
肯定想。
但最核心的是,大哥不给钱了?不,是大哥想让你自己出去挣钱,顺便证明你不是个败家子。懂了吗?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爹有,不如自己有。
岚图的招股书,就像一份P得没那么过分的体检报告,有几个指标确实亮眼,亮眼到让一群在泥潭里打滚的友商们看了会沉默。
首先是增长,跟开了氮气加速一样。两年时间,销量从不到两万干到八万,复合年增长率103.2%,这不叫开车,这叫贴地飞行。收入也是水涨船高,从60亿干到快200亿。
这些数字在今天这个卷到极致的市场里,算是相当炸裂了。但数字是给人看的,背后的逻辑才是要命的。
真正让资本市场愿意多看它两眼的,是毛利率。
这玩意儿就是一家公司造血能力的心电图。很多新势力咋咋呼呼,车卖得山响,一看毛利,负的,卖一辆亏一辆,纯属为爱发电,用投资人的钱给用户做慈善。
岚图的毛利率从2022年可怜的8.3%,一路爬到今年前七个月的21.3%。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你开了个包子铺,之前卖一个包子,连面粉钱都包不住,现在总算能把水电煤气费给cover了,甚至还能偷偷给自己加个蛋。这不叫增长,这叫渡劫成功。能做到行业第二,说明它已经跨过了规模效应的门槛,找到了赚钱的姿势。
更骚的操作是,它成了行业里最快实现经营现金流转正的新能源车企。这意味着它账上的钱,靠自己卖车、经营,已经能实现正向循环了。不用天天盼着下一轮融资的救命钱,自己就能给自己输血了。
很多新势力的增长,靠的是【瞎积薄发】,是风口吹起来的泡沫。但岚图这个现金流转正和毛利爬坡,背后是央企老父亲拿算盘珠子一颗颗抠出来的,路子虽然也野,但根基看着稳一些。
能做到这一点,靠的是一套朴实无华且枯燥的组合拳。
第一拳,产品布局,讲究一个“饱和式攻击”。
很多新势力都是单点突破,一款爆品打天下,成了就是下一个理想,败了就直接抬走。岚图不一样,它爹是东风,家底厚,所以它玩的是“我全都要”。
短短四年,轿车、SUV、MPV三大件给你配齐,价格覆盖20到50万这个“新中产”最纠结的区间。典型的【快种快收】打法,先不管地里肥不肥,把坑都占上再说,万一哪块就长出金坷垃了呢?
结果,还真让它在MPV这个细分市场刨到了金子。
岚图梦想家,硬是把合资品牌盘踞多年的高端MPV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销量坐二望一。这步棋走得非常鸡贼,因为MPV市场,用户更看重空间、舒适和品牌带来的那种“稳重感”,这恰好是岚图的“央企”背景能赋予的隐形光环。
一个单品打爆,整个品牌的士气和现金流就活了。这就像打拳击,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第二拳,技术路线,主打一个“成年人的务实”。
你看它的技术储备,纯电、插混、增程,三条路线一起走。这在all in纯电的狂热氛围里,显得有点“不纯粹”,但商业世界里,纯粹往往是幼稚的代名词。
用户的需求是多样的,有的人家里有桩,就爱纯电的丝滑;有的人有里程焦虑,就认插混和增程的踏实。岚图的选择是,不替用户做决定,而是把选择题【喂到嘴里】,你爱吃哪个吃哪个。
智能化方面更是如此。
自研?搞,鲲鹏智驾系统持续迭代。
和华为合作?也搞,乾崑ADS 4.0和鸿蒙座舱直接搬上车。
这叫什么?
这叫不丢人。
赚钱,不丢人。
自己厨房能炒的家常菜,坚决不点外卖,这是成本控制。但要是做佛跳墙这种硬菜,果断请米其林大厨(华为)来掌勺,面子和里子都有了。这种“自主研发+开放合作”的双轨制,确保了它在智能化体验上不会掉队,甚至还能跻身第一梯队。
所以你看,岚图的崛起,不是靠一个天才创始人的灵光一闪,而是一套严谨的、甚至有些“无聊”的商业逻辑在驱动。它不性感,但很有效。
当然,招股书里画的饼永远是最好看的。未来计划里,什么到2026年扩充到6-9款车,什么零售网络拓展到1000家,什么全球化布局进入39个国家,这些都是常规操作,每个要上市的公司都会这么写。
真正的挑战,从来都不是在IPO之前,而是在敲钟之后。
港股市场,可不是A股的亲妈,它更像个后妈,严苛且现实。你故事讲得再好,财报数据一出来,拉了就是拉了,股价会教你做人。
岚图未来要面对的,是几个躲不开的坎。
第一,品牌力如何从“东风的岚图”变成“中国的岚图”?央企背景是双刃剑,它带来了信任和资源,也可能带来“古板”、“不酷”的刻板印象。如何让年轻人觉得开岚图是一件有品位的事,这是个玄学问题。
第二,智能化下半场,如何持续跟上?和华为合作是捷径,但也是“毒药”。一旦用户认的是华为的标,而不是你的车,那你跟那些“华为智选”还有什么区别?自研的鲲鹏智驾,能不能打出差异化,真正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个生死问题。
第三,出海之路到底能走多远?在海外,你“央企之子”的光环会褪色,大家看的就是产品、技术和服务。面对特斯拉、欧洲老牌车企和同样在卷出海的国内同行,岚图的优势在哪里?这又是一个硬仗。
说白了,岚图这次去香港上市,就像一个从小在体制内长大的孩子,第一次自己出去闯荡。家里给凑了启动资金,也教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但外面的世界有多残酷,只有他自己去撞得头破血流才会知道。
它现在手里有了一些不错的牌:健康的财务模型、完整的产品矩阵、务实的技术路线。但牌桌上的对手,个个都是赌徒,随时准备All in。
这场淘汰赛,拿到钱只是第一步。
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怎么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保持住来之不易的毛利,怎么在技术迭代中不被甩下,这些问题,招股书里不会有答案。
答案,只能在未来一辆一辆卖出去的车里,在一个一个用户的口碑里,在一份一份难看的季度财报和好看的年度财报里,慢慢浮现。
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来说,多一个玩家,尤其是一个背景特殊的玩家下场肉搏,总是好事。
因为只有他们卷得越厉害,我们才能用更便宜的钱,买到更好的车。
至于岚图的股票,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毕竟,买车和买股票,永远是两码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