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厂里‘蹭’完一辆测试车下来,坐在驾驶位,感觉那块中控屏比去年亮了不少。其实我还挺喜欢这种升级,像给老手机换个屏幕,总觉得用着更舒服。
最近行业趋势很明显,紧凑型轿车的升级不光在外观,配置、技术都在硬核提升。乐道L60这次算是面向未来的中坚力量,乍一看,好像变化不大,但细节一拨一拨,真能看出点心思。
我记得去年还跟修理工闲聊,他说:这车的电驱系统改了以后,电机散热几乎成了新难题。他也没细想过,可能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电机变得密度更大了——散热空间变小,散热难度变大。这次乐道L60顺便改了散热片位置,也不知道行不行,但实在是多了点省油灯。
你试过对比同级的车吗?比如比亚迪秦Plus和理想Ocean,配置表摆在那儿,但真正用起来差别在哪?我用感觉说——比亚迪固然内饰那块屏幕碾压,但车内空间和电池包布局,不要太紧凑。乐道L60这次突出一个人性化,后排多了个可折叠的小桌板,随手一放手机或饮料,感觉用意挺贴心。问一句,你会因为一个方便放东西的桌板多花点心吗?
对比这俩,我更喜欢乐道的整体设计,线条干净,开门那一瞬间还能闻到新车味。打开车门时,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或相册——发现那一排旋钮,和去年那款差不多,但多了个感觉是硬塑料就觉得廉价感油然而生。你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感觉,会不会在未来买车时反映出主义偏差?
我心里模糊觉得,乐道这次的电驱系统其实调得挺巧。900V的碳化硅逆变器,像是给电机装了漂亮的鞋子。用生活比喻,就是单车跑了久了轮胎磨损,换个好轮胎,可能噪音变小,耗能也下降一点。
我这次还真算是用了心的试驾体验,毕竟,百公里能耗的细微差别,对日常开车真的很重要。估算一下,百公里12.1千瓦时的能耗,换算成油,差不多得5升油的等价(这段先按下不表),那样的低耗能表现,确保了电池使用时的续航余地。现在的样本不多,估算大概,实际落地可能会有点偏差。
说到这里,诚实说我有点迷惑,为什么还要追求那么极致的性能?比如说,后来那个四驱版本加速快到4.6秒,是不是过度追求那领跑者阶段的标签?我有个想法,或许只是厂方想证明新电系统的实力,实际用车会不会装饰得太好看?
这让我想起一道问题:其实车的动力表现是不是只是一种虚荣?它在实际世面上会用到吗?还是说,像我实际驾驶感受,还是要看那个变速箱反应、刹车调校。凡事不都得量体裁衣么?
我心里还有个疑问:未来的电动车会不会所有这些高级配置都变成基本配,像手机一样,越来越便宜,越来越普及?是不是到了那时,大家买车的偏好也会变?我自己想还挺复杂的——或许,谁也不想,看车越来越像家电。
说来也是,车内那些新技术到可能还是得靠油门刹车来解决问题。性能配不上常用的舒适,这不也是个无解的命题吗?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刚才突然卡壳了,想了半天,觉得或许,汽车的未来最终还是得回到微小的细节,比如那块屏幕上多出来的某个小图标,某个微弱的吱声,或者那一刚带线的座椅调节旋钮。你是不是也同意?每次买车,最终还是被这些看不见的细节决定了满意与否。
我私下里想到,乐道L60这次升级——设计的细节,不得不说,可能没我想象中那么革命,但更像在琢磨一个细心的工匠。就像你在厨房里,认真调味的那种感觉,细节凌厉,却不张扬。
搭载了新配置的车,像极了我身边朋友说的:用得顺心就行。那你呢?你会为一个细节或小设计多花点心吗?又或者说,这些改动到底多大程度上能带来实在的改变?
说到细节,我更关心的是——未来会不会有一辆车,就是靠这些隐形的设计,突然变得特别了?就像那天我在停车场,看到一辆车的尾灯设计,突然觉得特别有人味,其实只是一点微调,但就很打动人。
我不知道,未来可能每辆车都会像一件作品——有点小瑕疵,但正是这些瑕疵,让它变得有血有肉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