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国标”)9月1日正式实施。
新国标以提高安全准入门槛为核心,将电池管理系统和唯一性编码等纳入核心要求,推动北斗定位、通信及动态安全检测等技术从“选配”转为“标配”,加速行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技术的升级与行业的洗牌也将推动市场向高质量产品集中,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全环节提标,分阶段平稳过渡
从核心要求看,新国标重点强化三大维度突破:一是强化安全性能,除明确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标准外,进一步完善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技术指标,规定锂电池需通过热失控、过充、短路等严苛测试并强制配备电池管理系统(BMS),同时限制电动自行车塑料使用量(不超过整车质量的5.5%)。
从材料选择到核心部件设计,全面降低火灾、非法改装风险;二是推动智能升级,首次将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纳入强制规范,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管理,车主可实时掌握车辆状态,及时应对电池异常、车辆被盗等问题,从技术层面大幅度遏制非法改装行为;三是规范质量与使用,新增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要求,明确生产企业需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标注车辆建议使用年限,让消费者清晰了解产品生命周期,保障知情权。
在实施节奏上,新国标采取“分领域、分时间”的渐进式推进策略:生产端,2025年9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国标要求;销售端,2025年8月31日前按旧标准生产的车辆可享受3个月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2025年12月1日后,所有在售车辆须全部符合新国标;使用端,已购买的非合规车辆不强制淘汰,各地政府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以旧换新等政策引导消费者更新换代。
此外,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新规明确出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需获得CCC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确保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
为推动新国标落地,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配套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于2024年8月和12月发布两批《符合<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还联合印发相关举措,从生产、认证、销售、登记等全产业链环节强化监管。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7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当前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总量和占比逐步提高。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已部署全国专项行动,推进锂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进一步压减存量安全隐患。
▎头部企业抢先转型中小企业面临双重压力
面对新国标的技术要求与合规压力,不同规模企业的应对能力与转型节奏差异显著。
头部企业凭借供应链整合能力与技术储备,充分利用新国标发布后的过渡期提前布局,快速完成生产与产品切换。
例如,新日股份通过“预生产、缓释放”的节奏控制模式,合理规划新标车型的生产与市场投放;爱玛采用“以销定产”模式,依据渠道订单灵活排产,并从9月1日起全面停产旧车型;绿源集团围绕防火阻燃、塑料使用比例及防篡改等新要求,全面升级产品线并推进技术革新,目前已有两款车型首批通过新国标CCC认证,多款正在认证中,生产线改造也基本完成,预计可按时达标。
与之相对,中小企业则面临合规成本高、技术门槛提升的双重压力,多数仍处于等待新国标认证阶段。
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卢克林介绍说,实施新国标后,单车成本增加约600-700元,且认证周期长、技术门槛高,部分企业因资金不足已停产等待认证。“这种转型能力的差距,将进一步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CR5(前五名品牌份额)预计从目前的60%向70%迈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储备、规模化生产能力,能更快消化合规成本,巩固市场地位;而中小企业若缺乏资金与技术支撑,可能因成本压力退出主流市场,或转向代工、细分场景等领域,形成“头部主导、长尾分化”的格局。
▎短期波动后趋稳高质量发展成主流
新国标实施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影响贯穿短期与长期。
“短期看,行业或出现波动。”王鹏认为,新国标强化安全标准的短期效应是加速行业洗牌,而新车成本上升也可能暂时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导致市场规模起伏。“但长期看,随着消费者对安全、智能需求的提升,以及以旧换新、分期付款等政策与促销方式的推动,市场将逐步回归稳定增长。”
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当前电动两轮车智能化功能已成为车主购车关注的第三大因素,仅次于电池及续航、车辆耐用性,行业智能化趋势显著。
据了解,早在2020年7月份,相关企业就已推动北斗应用赋能电动自行车。雅迪、爱玛等企业在2021年就宣布在2022年实现千万级智联电动车标配北斗,率先形成北斗数据应用产业生态。
九号公司发布的上半年报告显示,该企业深耕智能化研发,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9.5%达5.22亿元,研发人员增至1786人;截至2025年7月18日,其智能电动两轮车在中国市场累计出货量突破800万台,从700万台增量到800万台仅用64天。
“从产业链发展看,新国标将推动行业从‘单一硬件生产’向‘硬件+数据服务’转型。”
王鹏表示,上游环节,北斗定位模块和智能传感器等硬件需求激增,将倒逼零部件企业技术迭代,推动电池和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向高安全性和智能化方向升级;中游环节,整车制造需整合车联网技术,通过骑行数据优化产品设计与售后服务,催生订阅制、换电模式等新业态;下游环节,动态安全监测功能支持的远程故障诊断、保险定制等运营服务将成为竞争焦点,推动行业从产品竞争转向全生命周期管理。
“但从发展方向看,‘平衡安全升级与成本控制’或将成为企业长期攻关的课题。企业可通过分层产品策略、以旧换新补贴、服务增值模式提升市场接受度。”卢克林说。
专家表示,新国标不仅是安全与技术的“升级令”,更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导航图”。未来,随着政策监管持续完善、企业技术不断突破、市场需求稳步释放,电动自行车行业将彻底告别“低质低价”的粗放模式,迈入“安全为基、智能为翼、服务为核”的全新发展阶段。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