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要混二手车行业,没以前那么顺溜了?想当年,这行靠一套“低买高卖”的老把戏,逮着信不过新车贵,又对互联网还不那么熟悉的买家,倒腾一辆赚几千上万,容易得就跟摸鱼一样,真叫“躺赚”。
可现在呢?你跟上海哪路二手车销售哥们儿聊聊,聊起行情都要先叹口气,再挤出个苦笑,能有点小利润就谢天谢地,倒大霉的一年倒亏个十来万、几十万,都不稀奇。你琢磨这落差,背后的账到底怎么算的明白?
其实,咱们中国人买车心思很实在,谁不想“物美价廉”,谁都想占点便宜。但当这两年新车不断地降价风潮一起,二手车这摊水一下子就搅浑了。
新车都快白菜价了,谁还受得了?
今年各路新车直接杀到市场底裤都快露出来了,新能源车有的不到10万,油车厂家也没闲着,你降我也得降。你琢磨,一款车新车都降了小两万、三万,二手车再怎么叫卖,人家买家也得琢磨:“我咬咬牙凑个首付,多点贷款我直接新车开回家,不比买你二手老车强?”更要命的是,这新车降价不光把自家二手车价格给砸碎了,连带着老早收藏的“理财神车”也统统缩水。
你看过去那两年,疫情卡住新车生产线,芯片荒得一车难求。原来宝马3系二手都能卖出新车价,很多人那时钱挣得盆满钵满。不管你是不是行家,只要“车源”到手,稍微修修补补,翻个几千块就是净赚。结果2024年一到,新车价格土崩瓦解,谁还信这戏法?原来能赚一万,现在连3000都偷着乐,很多小商户六月一结还是“负”的,这个行道上的人,天天盯着行情,心里哪有点踏实劲?
说到底,二手车之所以能“暴利”,靠的就是“信息差”“供需差”。过去信息不透明,买家怕被骗,车商又有一手车源,小修小补价钱随口一报,赚得多。可现在网上能查,车况有APP能验,新老买家的心眼也多了,客户开始倒逼商家透明,你还敢漫天要价,买家一句“新车都降这么多,你还卖这么贵?”你怎么接?所以二手车的优势全没了,谁还像从前那么冤大头地接盘?
仔细一看,这波新车降价杀到底不仅是钱的事儿。二手车老问题被放大了。车况不透明、隐瞒事故、虚假宣传,搁以前买家忍了,反正买不起新车。现在新车越来越便宜,售后服务又有保障,谁还冒着踩雷风险买二手?二手平台的数据也扎眼:就拿燃油车来说,三年车龄本来还能保值个六成,今年直接洒下来保值率跌到五成出头。这要是一口气买个三十万的车,三年也得亏八九万,谁还敢说“买车是理财”?
新能源更惨,你以为“三年新”挺值钱,新车一降价比买大白菜都流血。像极越、哪吒这种,原来二十几万买的,过一年新车价都只剩大半,二手车市场再转手,卖个十万出头都不错,碰上断供的、没人要的,亏得比摔黄金还狠。说句怨气话,这波价格下杀,客观上等于替厂家和消费者“割老车主的韭菜”,谁前两年高价买入,谁就得老老实实认栽。
再往深里看,二手车数据越来越漂亮,但真正赚钱的人反而越来越少。生意火是火,可利润早没了。头部大玩家半年能卖十万多辆,赚的钱还没有去年几成,营业收入下滑三分之一。小玩家更不谈了,今年能保不赔钱就算是上上签了。为什么?因为换购补贴这种政策表面上提了交易量,里面掺的可都是“老掉牙”的六年车龄车。这种车又旧又难卖,回头利润薄得一塌糊涂。你说以前一辆均摊赚一两万,那是上天保佑。现在一辆赚三千都难,更多的是一辆还得倒贴。
有的人就会问,既然国内实在“太卷”,那咱们“二手车出海”能不能给咱们一口饭吃?这想法挺靠谱的。你一看东南亚、俄罗斯、拉美这些国家,新车贵,二手车需求量大,这活以前不是没人干。可真要干起来,发现事儿还是一堆。
一方面,出海成本高。你以为把中国的“车儿”卖出去就完了?人家也不是傻子。出口前一辆车得查一遍“健康证”,动力、底盘、刹车、电池全得过关。流程还搁着好几道关卡又慢又累,运到国外还得考虑当地能不能给你配件、能不能及时修理保养。再者,一个政策风向,业务就得“嘎嘎”急刹车。前脚俄罗斯超级缺车,国内商户捞得盆满钵满,后脚人家政策变天,进口一堵死,第二天大门关了你说不得不认。哪哪都没铁饭碗。你指望靠这个扭亏,除非押注非洲新兴国家,可也未知数大得很。
说到底,这行真是进化论的最佳样本。前两年那是满地捡钱,啥也不用愁。现在“赚快钱”的好日子没了,行业要洗牌了。你还指着拍脑袋忽悠买家、捂着车况糊弄行家,这钱怕是再也赚不到了。价格战拼到底,大家都饿着肚子卷,最后能熬下来的也就那么几个。
但你说有没有出路?还真有。现在真正活下来的,要么就是服务扎实,做口碑,哪怕利润低,客户信得过;要么就是SOP标准做到极致,一辆车修得清清爽爽、检测明明白白。终有那么一天,只卖便宜没人活得下去,只靠信息差转不了身,二手车也得拼“服务差”,谁能把检测、保修、售后都做好,谁就有机会。
其实所有的市场,最终都会回归到“谁让顾客安心,谁才活得久”。你只想着商品买卖转手赚钱,那是上一代人的活法。新车市场降价,淘汰了“靠忽悠信息差”的守旧车贩;二手车如果想变大、正道做强,也得走进新的透明阶段,用服务、用口碑赢市场,别只盯着低买高卖那点利润。
二手车都能这样进化,别的行业为什么不能?这是个很值得每个人都琢磨的问题——你准备好抛弃过去的“暴利忽悠梦”,走向一个拼专业、靠诚信的新未来了吗?
但愿五年、十年后,回头再看今天这场洗牌——许多人会明白,这不是行业的末日,而是中国二手车终于迈向成熟的起点。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