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上半年,我们出口到俄罗斯的完整车辆总数是十八万辆,比去年同期降了不少。
消息一传开,网上就有人开始说,肯定是中国车的品质不好,才导致销量这么差。
一开始看到这个数据,我也有点懵,想随便说两句吐槽,但后来一琢磨,发现事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要弄明白这里面的套路,咱们得先搞清楚俄罗斯市场的实际状况。
在俄罗斯,拉达本土品牌稳坐榜首,而紧跟其后的就是中国制造的汽车,受欢迎程度挺高的。
俄罗斯总统护卫队用的可是长城汽车,要是质量不好,肯定不会列入这个名单。
到底为什么销量会跌得这么惨呢,答案其实藏在俄罗斯2023年推出的那一项政策里头。
那会儿,俄罗斯推出了一项新政策,叫进口汽车回收报废税。就是说,进口的车得交不少税,但在那边生产的,像白俄罗斯这些经济联盟国家出来的车,就不用缴这个税。
就这般一弄,要是有人还打算从中国运整车过去卖,那成本就得搞得很高,没人愿意干。
没招了,中国的车企们只得在俄罗斯那儿自己搞工厂。
长城早就打算了,早在2015年就在距莫斯科180公里的图拉建设了工厂,后来卖得特别火,去年底又租了个厂房来扩大产能。
吉利在白俄罗斯搞了一家合资厂,江淮接手了马自达的工厂,还帮忙代工“莫斯科人”这些品牌,而奇瑞呢,更是拿下了奔驰之前用过的那家老工厂。
到2025年,这些工厂的产能全面释放,根本用不着从中国进口成品车,数据上看,出口量自然就会大幅下降。
这也难怪,俄罗斯的通货膨胀造成整体汽车销售额下降,好像也带了点拖累。
出口数据跌了,中国车在俄反而更吃香?
我打算2024年11月去莫斯科玩,出门基本都靠打车,顺便对比了一下中国车和日韩车的表现。
在相同价格的车型里,中国车的驾驶感受可是真的比日韩车强好多,体验上优势挺明显的。
你能相信吗,折合人民币15万的日韩车,居然还在用老式的收音机。
这个价位的国产车,早就标配大屏幕和倒车影像啥的,跟以前可是天壤之别了。
要把中国车企在海外的表现说得明明白白,长城汽车的前三季度财报绝对能给你有力的佐证。
到2025年第三季度,长城的营收突破了612亿,比去年这个时候又有了明显的提升,还创出了同期的最佳记录。
销量也是一样,卖出了35万多辆,比去年同期多了两成,依然是这个时期的最高水平。
前三个季度合计的收入达到了1535亿元,销量超过92万辆,都是在逐步上升的轨道上。
长城营收涨了利润却下滑17%,三大原因揭开谜底
营业收入和销量都在往上走,但利润反而掉了17%,这事挺让人琢磨不透的。
我查了查数据才搞清楚,主要归咎于三个原因。
第一个事儿就是销售开销猛涨,比去年同期多出了半成以上。
这笔开支大部分用在了自营门店的建设和新款车型的宣传推广上。
如今,很多车企都在搞直营,直接面对消费者,虽然一开始投入挺大的。
想让新款车走俏市场,宣传工作少不得,另外,汇率的变动也带来不少麻烦。
财务费用从之前的负值转变为正值,三季度一共花了超过一亿。
长城在俄罗斯的销量挺不错,赚的钱大部分都是卢布,但卢布一跌,换回人民币就少了不少。
像这种汇率波动,做国际生意的企业肯定最能感受到吧。
第三个原因显得更重要,因为俄罗斯那边的报废税返还还没有到账呢。
这笔补贴对长城在俄罗斯的利润影响挺大的,三季度没拿到,利润自然就少了点。
幸好长城的现金流挺强的,三季度的经营现金流达到了122亿,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还多。
这就意味着卖出去的汽车都能顺利收回款,盈利的水准没啥毛病。
到三季度结束时,长城手上的现金和银行理财合起来有486亿,资金挺充裕。
长城在海外的发展,俄罗斯可是绝对的重点。
到2024年,长城在俄罗斯卖出了超过22万辆,占了当地乘用车市场的12%,海外销量的一半左右都来自这块地方。
2025年前半年,由于整体市场环境不好,销量有点减,但到了第三季度,得益于本地工厂的支持,市场份额重新攀升到14%,卖出了超过7万辆。
除了俄罗斯之外,长城也开始朝别的地方拓展。
2023年进入巴西市场,一年就卖出了超过一万辆,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又攀升到了两万多辆。
到2025年8月,巴西的工厂正式投产,到了三季度,这个厂就为销量贡献了1万5千辆左右。
澳大利亚那边的市场表现还挺不错,前九个月卖了三万九千多辆,在中国品牌里头稳坐第一把交椅。
听说长城有意跟贾跃亭合作,把产品贴牌打入美国市场,能不能成功还不好说,不过这也反映出长城出海的心态挺坚定的。
长城也经历过战略的变动,最明显的就是打造欧拉这个品牌。
起初,欧拉被定调为女性专属的纯电动车,与长城原有的越野和SUV品牌形象差了点协调。
其他纯电品牌都在全力冲刺的时候,欧拉就显得有点跟不上节奏,销售额也逐渐走低。
魏建军自从从蜂巢能源回来以后,对欧拉的关注感就逐渐减弱,转而专注于SUV以及高端新能源车辆的布局。
现在欧拉的月销量大概在五千台左右,基本上算是被“战略放弃”了吧。
这个调整挺接地气的,要是不擅长的领域死拼,不如把资源都投到自己擅长的项目上,省得折腾。
要说,长城走出国门这步棋也不是没有风险呀。
在海外市场里,俄罗斯占了大半,俄罗斯的政治局势和汇率变动这些因素,不太好预测。
而且像江淮、奇瑞这些同行的工厂也都开始陆续投产俄罗斯,之后的竞争肯定会变得更激烈。
看来呀,中国对俄整车出口减少,根本不是质量出了啥问题,而是车企们把重心从出口转到本土化生产,这也算是一种正常的调整。
从长城的例子里,你能明显感受到,提前布置海外工厂多重要嘛。营收还能上升,可利润却在掉,这可算企业扩张期的常态事情了。只要现金流走得稳,就不用太担心啦。
欧拉的调整,也反映出企业在面对问题时,能及时找到并改正错误的本事。
将来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国门,既得稳住国内的重要市场,又得不断探索新的海外领域,这样才能走得更踏实更靠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