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前夜?兵装系高管集结长安集团,汽车圈的大洗牌开始了
01 我是做车这么多年的人。
今天本来在群里聊车险,结果一个小伙伴突然丢了一条新闻,说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挂牌成立了。领导班子还换了新脸,兵装系那帮老熟人又来了。贾立山被提名做副总。业内都炸锅了。
这种大动作的背后,多少有点“新央企”大洗牌的意思。说人话就是,长安汽车母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把汽车板块单拎出来,单独组了个新集团。这件事不是小事。公司不可能无缘无故拆家分灶做饭。
咱们每次看到汽车圈分立重组,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但这次不一样。长安本来就靠合资和自主车型在国内拼杀,现在集团独立了,以后路径会变吗?实际影响大不大?我也是边琢磨边查资料,想和大家聊聊。
02 先说兵装系这批高管,贾立山、邓威、邓跃明、王锟,基本都是系统里出来的。
我查了天眼查。贾立山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党委常委,还被提名为副总。不过现在头衔还是兵器装备集团产业推进部主任,还有济南轻骑铃木摩托董事长。
这其实带出一个行业小知识。国内很多央企,领导人流动属于“矩阵式”。兵装集团作为长安汽车的实际大股东,下棋一样布阵。贾立山出身工学博士,正高工程师。天津本地人,今年55岁。资历是够硬的。不过具体学校、专业没公开。
我前几年在兵装体系下面蹲过项目。办公室氛围很“系统”,人事升迁讲背景、讲资历。干部调整往往不是行业风云变化,而是体系内部布局。对于咱们车主来说,最直接可能是决策风格变了。比如以前长安汽车很多事决策慢,现在集团独立,兵装系班底全部集结,会不会更快?也可能内部派系摩擦会多。这就像你家装修,主材全换成一个品牌,工头是前任师傅,熟归熟,干活是两码事。
03 很多人疑惑,这种国企重组,成立新央企,和我们买车有啥关系?
我自己分析,首先,无论是兵装系领导,还是新集团模式,最终落在车主身上的影响,核心还是在产品和服务。从我的经验看,国内央企车型,在研发、人事、采购等环节,很受总部决策层风格影响。
比如以前长安推出新动力系统,经常卡在产业推进部那边被拖延几个月。这回贾立山兼着产业推进,有可能技术项目推进效率提升。反过来,组织切换期,很多资源调配容易出现“扯皮”。行业里有句话,国企重组,市场本身先等半年风向。短期看,产品线基本不会大变,售后体系也是原班人马。对消费者来说,影响不大,还能开,别担心。
但是,有一个细节决定未来产品结构。贾立山之前在摩托车板块做过董事长,也做过光电领域,这意味着技术视野和传统汽车不是同一个频道。我看好他把摩托思维带到汽车,比如动力集成、供应链管理,可能比以前更简练。打个比方,做汽车像做大锅菜,摩托行业更像小炒。新领导如果用摩托逻辑做汽车,那产品搞不好有速度,但不一定适合“众口”。这事值得观察。
04 还有一种声音,说领导班子大换血,可能是为应对行业压力,比如新能源赛道竞争太猛。有人甚至炒作说,兵装系高管来掌舵,是给自主品牌“装甲加身”,准备下一轮冲刺。
我只能说,现实没那么理想化。其实,国企系统领导换班,本质还是组织升级。你想让长安汽车像民企一样灵活,不太现实。好家伙,国企重资产路线,管理风格更讲规范。现在新央企挂牌,兵装班底全部落座,最大的意义是资源集中。未来长安汽车扩展自主板块、新能源领域,的确更有空间。不排除执行会更高效,但市场本身要看产品和服务落地。
05 总归说回来,本次长安汽车集团升级,对车主短期不会有什么根本影响。你什么时候去4S店,看见售后领班还是那个人。公司变名字,不等于修车人也换了。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还是车买了、省心不?安全不?动力够不够?这些更本质。
有时候,头顶的大变革离咱们很远。但作为老司机,我每次看到体系换帅,还是会多留个心眼。历史经验告诉我,牌子大了,产品未必变。人心、流程慢慢来。车圈巨变,往往是悄无声息的,不会像热搜那么轰动。但只要你记住,买车看产品、看服务、看长期稳定性,比什么高管调整靠谱多了。
要说价值总结。留心新的市场动静,但别为集团重组焦虑。关注产品,定期查查最新服务政策,反倒是真的。做决定的时候,别光看领导班子,那玩意儿有时候离咱太远。
这事儿只能说,还行吧,安全性没变,服务也没少,买车省心点才是真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