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超900公里!硬刚Model Y!瞅一眼这前脸,还是选小米YU7吧
续航突破900公里。这数字。像一记重锤砸进平静的湖面。
涟漪。扩散。整个中型电动SUV市场都在晃动。
特斯拉Model Y。那个标杆。那个“默认选项”。它感受到了吗。
宝马。这次真的不一样了。不是小修小补。不是油改电的残影。
是新世代平台。从零开始。骨子里的电动化基因。
2026年。国产。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价格。可能不再高高在上。意味着本土化。不再是敷衍的翻译。
续航900公里。CLTC工况。数字背后是第六代电驱技术。
现行款iX3的540公里?像上个时代的记忆。模糊了。
900公里。意味着北京到上海。中途不用充电。一脚到底。
意味着周末郊游。电量焦虑?不存在的。那玩意儿过时了。
但光有续航够吗。特斯拉Model Y的593公里。用户也够用啊。
够用。和。想用。是两回事。
用户要的不是“够”。是“多”。是“余量”。是安全感。
宝马给了。狠狠地给。900公里。像一张无限额信用卡。
可特斯拉的强项是什么。是性能。是加速。是推背感。
Model Y后驱版。5.9秒破百。够快。长续航版双电机。431马力。
数据很性感。宝马呢。现行款210kW。6.8秒。稍逊一筹。
新世代呢。官方没说。但平台升级了。电驱进化了。能差吗。
或许不追求极致零百。但动力平顺性。驾驶质感。宝马的看家本领。
电动化。不能把“驾驶者之车”的灵魂弄丢了。
外观。宝马还是宝马。双肾格栅。天使眼。霍氏弯角。
经典元素在。但更扁平。更流畅。像被风塑形过。
前脸。有辨识度。有力量感。不像某些新势力。靠大灯堆砌。
Model Y呢。极简。到近乎冷酷。流水线般的光滑。
你喜欢吗。见仁见智。但宝马的前脸。一看。还是宝马。
那种熟悉的。带着点傲气的优雅。还在。
坐进车内。变了。彻底变了。
17.9英寸大屏。竖立着。像一块数字纪念碑。
3D平视显示。信息悬浮在空中。科技感扑面而来。
物理按键?消失了。指尖滑动。语音唤醒。未来已来。
它用上了本土AI大模型。懂中国路况。懂中国司机。
和华为鸿蒙合作。生态打通了。手机、车机、家居。一线牵。
这步子。迈得比想象中大。比某些“本土化”口号实在得多。
特斯拉的中控大屏。集成了几乎所有功能。极简到极致。
但它的系统。有时像一个固执的天才。不近人情。
宝马这次。更愿意倾听。更愿意适应。更“懂你”。
空间呢。现行款iX3。4746mm车长。2864mm轴距。
宽敞。是肯定的。德系车的空间哲学。向来扎实。
Model Y呢。空间利用率。像俄罗斯套娃。总有惊喜。
前备厢。后备厢。地板下暗格。储物是门艺术。
但新世代平台。空间效率优化了。同样的车外尺寸。车内更大?
可能性存在。工程师总有魔法。
充电。快充。是电动车的命脉。
参数?官方没细说。但第六代技术。意味着更高电压平台。
意味着充电速度。可能逼近甚至超越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
国内的补能生态。宝马能跟上吗。和特来电、星星充电合作?
还是自建超充?答案在2026年揭晓。但必须跟上。
否则。900公里的续航。也敌不过半小时的充电等待。
价格。是最敏感的神经。
国产了。成本降了。能下探到25万区间吗。
如果能。那将是核弹级别的冲击。
Model Y现在卖多少。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宝马的品牌溢价。值多少。在电动时代。需要重新定义。
用户会为“宝马”两个字。多付5万?10万?
还是更看重实际体验。续航。智能。服务。
小米YU7要来了。海报上的前脸。有点眼熟。
犀利。张扬。带着互联网的冲劲。
有人说像保时捷。有人说像宝马。
但当你看到实车。看到那个熟悉的双肾轮廓。
心里某个角落。被触动了。
那是传承。是时间沉淀下的信任。
买小米YU7?可能因为新鲜。因为性价比。因为雷军的演讲。
但买宝马iX3?是综合的考量。是长期主义。
是相信一个百年车企。在电动时代的厚积薄发。
900公里续航。不只是数字游戏。
是宝马向世界宣告:我们认真了。我们准备好了。
不是追赶。是并驾齐驱。甚至。想引领。
Model Y。你不再是唯一的答案。
当2026年的阳光照进现实。中型电动SUV的棋盘。
要重新洗牌了。
你。准备好选择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