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万达最后一台旧车2400被抢,雅迪爱玛集体涨价400块,8月底这场电动车抢购战藏着什么门道?
8月31号晚上快九点,小赵把仓库里最后那台冠能E8S推出来,还没来得及擦灰,一对小两口直接扫码转账锁单。旁边还有三个人举着手机:“老板,真没了?我加钱!”小赵摆摆手,指了指空荡荡的展厅:“这周第四次断货了,明天来的新车限速25,你们爱要不要。”
那对小两口骑着车走的时候,女孩扭头说了句:“总算抢着了,再晚两天连加钱都没地儿使。”这话听着玄乎,可整个8月最后一周,雅迪、爱玛这些牌子确实都在涨价,一台车涨一两百是常事,有些缺货的款式一天调两回价。你要说这是饥饿营销,可库存确实见底了;你要说是借机涨价,可新车成本摆在那儿,也说不上黑心。
这事儿透着股子古怪劲儿。
往年这个时候,门店巴不得清库存,打折促销连轴转。今年倒好,越是老款越金贵,有些去年摆在角落吃灰的展车,现在都成了香饽饽。你说怪不怪?
限速令下来之后,库存车成了抢手货
新规把车速卡死在25这事儿传开后,懂行的人都往门店跑。那些库存车虽说也标着限速,但控制器多少留了点活口——这话我只点到这儿,剩下的各位自己琢磨。而新批次的车,控制器编号直接入了数据库,想动手脚?系统立马就知道。
有个跑外卖的小哥跟我说实话:“送餐这活儿,慢一分钟就少挣一单钱。你让我骑着25的车跟人抢时间?我还不如回家种地去。”话虽糙,理儿却不糙。
店家心里也有数。旧款车一台能挣六百块,新车因为用了铝镁合金壳子、加了定位模块,成本直接飙了四百多,可售价又不敢涨太狠,到头来利润反而薄了。你说老板推哪个?这账谁都算得明白。
脚蹬子这东西,挂了十几年终于退场了
工信部前两年做过调研,八成多的车主压根没蹬过那对脚蹬子,倒是裤腿卷进链条的事故没少发生。我一个朋友去年就栽这上头,牛仔裤硬生生扯开一道口子,膝盖蹭掉一块皮。
现在的新车干脆利索,把那位置改成了隐藏式踏板。穿裙子的姑娘也能侧着坐,不用再担心走光或者挂住衣服。更关键的是,少了脚蹬,车架反而更整了,焊接一次成型,过减速带那个“嘎吱嘎吱”的响声也消停了。
有人调侃说:“以前买车送两只挂肉钩,现在总算像台正经小摩托了。”这话虽俗,倒也贴切。
防火这事儿,现在排第一位
今年用户进门,开口第一句不是问能跑多快,而是问“烧不烧”。以前那些塑料壳子,遇上电池出问题,一分半钟就能烧个通透。天津消防做过实验,同样的电池短路,塑料车88秒就窜起一米多高的火苗,新款铝合金车三分钟都还稳着。
代价当然有——外壳成本从一百八涨到四百六,羊毛最后还是出在羊身上。不过人心思变,市场就跟着变。毕竟命比钱金贵,这道理谁都懂。
续航焦虑,还真不全是电池的锅
石墨烯电池这两年炒得挺热,有人说是噱头,有人说是真材实料。北京理工那边冬天做过测试,零下七度,同样跑一百公里,石墨烯版本还能剩一成多电,普通锂电六十多公里就趴窝了。
台铃那款车直接承诺三年换新,敢这么说的不多。9月头一周,带石墨烯的版本卖出去的占了六成,比普通款贵七百块照样抢手。看来续航焦虑不是空穴来风,掏钱的人最诚实。
定位系统把车锁进“电子围栏”
现在的车标配北斗、基站、UWB三重定位,信号遮挡了还能发短报文,定位精度能控制在一米五之内。上海静安那边试点半个月,新车零失窃,旧车丢了六十多辆。
保险公司也跟着降价,盗抢险费率从1.2%降到0.7%,两年就能省出一百多块。有用户说得实在:“以前车丢了只能认栽,现在手机推送‘异常移动’,拎着锁就能冲下楼,这感觉挺带劲儿。”
电机功率卡死,扭矩却放开了口子
电机功率卡死400瓦,但扭矩放宽到65,低速就能输出峰值。绿源那款车,地下车库15度坡起步载重一百六,照样不减速。同一个骑手,旧电机爬坡八秒多,液冷电机五秒多,而且电机外壳温度只升了十来度。
门店把测试数据做成大海报贴墙上——“限速不限劲”。外卖小哥们看了都懂,这才是真正的刚需。爬坡有劲儿,起步不肉,速度慢点儿也就忍了。
说到底,新老国标的博弈,表面上是速度和规矩的较量,实际上是整个行业在转型阵痛。旧车涨价不过是告别的仪式感,新车虽贵却是未来的方向。至于该选哪个,各位心里大概已经有数了。反正那些连夜往门店跑的人,手里攥的可都是现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