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A07掀桌子:续航730公里,同行这牌还怎么打?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就几年前,哥们儿提了台电车,续航三百多公里,那宝贝得跟什么似的。

全家出门旅个游,就跟唐僧西天取经一样,得提前规划好九九八十一难,哪个服务区有充电桩,哪个桩是好的,哪个桩不用排队,算得比高考数学最后一道大题还复杂。

那时候,里程焦虑这玩意儿,是刻在每个电车车主DNA里的恐惧。

然后,就在昨天,我看到了长安启源A07的新数据。

增程版纯电续航三百一十公里,纯电的直接干到七百三十公里。

我盯着屏幕看了半天,第一反应是这单位是不是写错了,难道是“米”?

这数字,已经不是往车圈扔了个炸弹,这简直是把整个牌桌都给掀了。

它让过去所有关于续航的讨论,都显得有点……古典。

当然,作为一个在圈里混了些年头的老油条,看到这种“逆天”数据,兴奋劲儿过去之后,脊髓反射一般地就会蹦出两个字:工况。

果不其然,CLTC。

行吧,就是那个传说中在真空无重力环境里测出来的“欢乐表”。

长安A07掀桌子:续航730公里,同行这牌还怎么打?-有驾

这玩意儿大家都懂,实际开起来先打个八折,冬天再来个对半砍,基本就是它的真实水平。

所以说,这七百三十公里,可能更像是一种宣言,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能让你随便浪的承诺。

可有意思的就在这儿。

你先别急着吐槽这数字水不水,咱们聊点别的。

你知道这次改款,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什么吗?

是门把手。

对,你没听错,就是那个不起眼的门把手。

从之前那个酷炫到没朋友,但冬天能把你急哭的全隐藏式,改成了现在这个能用手指头抠开的半隐藏式。

这个改动,简直太妙了。

它说明长安内部,有人想明白了。

车这东西,终究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秀的。

长安A07掀桌子:续航730公里,同行这牌还怎么打?-有驾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天天在朋友圈里晒米其林餐厅的朋友,突然有一天给你发了张他在路边摊吃烤串的照片,配文:“这玩意儿才叫生活。”

你瞬间就觉得,这哥们儿活明白了,接地气了。

顺着这个思路,你再去看它的内饰。

之前的A07,内饰总有点“网约车精装修”的感觉,该有的都有,但就是没啥温度。

这次呢?

给你换上了带点纹理的木饰板,充电面板铺上了绒面,座椅和门板上还走了几道缝线。

这些东西花不了多少钱,但一下子就把车里的那股子“塑料味儿”给压下去了,多了几分“家”的感觉。

你看,从门把手到内饰,长安的战术思路其实特别清晰。

它在用各种细节告诉你:“兄弟,别焦虑,放轻松。”

它先用一个更实用的设计让你安心,再用一个更温馨的内饰让你舒心,最后,再给你端上一盘“续航管够”的大餐,让你彻底放心。

这是一套组合拳,一套专门针对消费者心理的“精神按摩”。

这套打法,在当下这个已经杀红了眼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可以说是相当刁钻。

长安A07掀桌子:续航730公里,同行这牌还怎么打?-有驾

现在大家都在卷什么?

卷冰箱,卷彩电,卷沙发,恨不得把整个精装房都给你塞车里。

要不就是卷智能驾驶,今天我能自己找车位,明天他就敢自己上下班。

可长安偏不,它就抓住“续航”这个最原始、最根本的痛点,然后往死里打。

这就好比在一场武林大会上,所有人都亮出了自己的独门兵器,什么软剑、金蛇鞭、暴雨梨花针,花里胡哨的。

结果长安慢悠悠地从身后掏出了一块板砖,二话不说直接往对手脑门上拍。

不讲道理,但极其有效。

因为它知道,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你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可能一年都用不了几次,但续航,那是每天都悬在头顶上的剑。

所以,长安A07这次的升级,本质上是一次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回归。

它剥离了那些华而不实的“科技外衣”,把所有资源都倾注在了提升用户的“基础体验”和“心理安全感”上。

它不再追求成为一个什么都会的“六边形战士”,而是要做一个有一技之长的“偏科天才”。

长安A07掀桌子:续航730公里,同行这牌还怎么打?-有驾

当然,这块“板砖”能不能拍晕对手,还得看它自己够不够硬。

这超长续航的背后,是靠技术突破还是单纯堆电池?

如果是后者,那整车重量和能耗控制就是个大问题。

最终的定价,能不能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这些,都是决定A07最终能走多远的关键。

不过,不管怎么说,长安这一招“大力出奇迹”,确实是把水给搅浑了。

它逼着所有对手都得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市场,消费者到底最需要一辆什么样的电动车?

是会自己开车的“机器人”,还是一个能让你毫无顾虑地开到天涯海角的“可靠伙伴”?

这问题,我没答案。

但长安,已经用A07给出了它的答案。

长安A07掀桌子:续航730公里,同行这牌还怎么打?-有驾

各位,你们怎么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