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拉回 1969 年,本田推出了 CB750 Four。别小看这台车,它可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直列四缸引擎摩托车。在当时,这绝对是技术上的大突破,就像给摩托车行业投下了一颗小石子,激起了不小的涟漪。而 CB1000R,正是从这样的经典血脉里走出来的。
到了 2019 年 6 月 14 日,本田推出了一款纪念版 CB1000R,在欧洲市场只卖 350 台。你想想,限量发售还这么抢手,这不正说明大家对这个系列的认可吗?这就像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经过岁月打磨,反而更显珍贵。
再说说它的欧洲基因进化。之前的 CBF1000 在欧洲市场可是攒下了 “CB 之王” 的好口碑。而真正让 CB1000R 在性能上更上一层楼的,是 2008 年推出的 R 版,也就是 SC60 型。从那时候起,它就朝着运动强化的路线一路狂奔,才有了现在看到的样子。
聊完了历史,就得说说它那些颠覆性的创新设计了。先看动力,125 匹马力的峰值输出,听起来就很带劲吧?但它可不是一味追求猛劲,而是把 F 系和 RR 系的优点融合在了一起。这就好比一个大力士,不光有劲儿,还特别灵活,在街道上跑起来,既有力道又不失控制。
车架也很有讲究,用的是源自 CB600F HORNET 的铝合金骨架。这种设计可不是随便来的,是为了优化刚性和重量的比例。你可以理解成,用更少的材料,达到了更好的支撑效果,让车子跑起来更轻快,操控也更顺手。
最让人觉得特别的,还是它的悬挂系统。一般的摩托车悬挂会用连杆结构,但 CB1000R 偏不,它用了直接安装的方式。为啥要这么做呢?
原来啊,主流的连杆结构在低位行程时,容易出现偏差,就像走路时鞋子不合脚,总有点别扭。而无连杆方案就不一样了,在城市路面上,那些细微的颠簸它都能过滤掉,而且转向还特别精准。这就好比走路,脚下的路再不平,也能走得稳稳当当,方向感还特别好。
本田之这么设计,就是特意舍弃了一些赛道性能,来换取更好的街道反馈。毕竟,大多数人骑它还是在城市里转悠,舒服好开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 “CB” 这个名字,你可能会想起本田其他的 CB 车型。而 “HORNET” 也是本田另一系列的名字。CB1000R 坚持用 “CB” 命名,其实是想把这个经典序列往高端上带,就像给老字号换新装,既保留了老味道,又有了新格调。
再看它的样子,手里剑轮毂和单摇臂,不光好看,还有实际作用。手里剑轮毂的设计,在力学上更合理,能减少风阻;单摇臂呢,既轻便又坚固,还让后轮的维护更方便。这就像一个人,不光长得精神,干活还特别利落。
这款车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也挺不错。在日本,它被看作是高级街车的代表;在欧洲,2010 到 2015 年的市占率一路走高,成了很多城市骑士的首选。
为啥大家这么爱它?来看看实际骑起来的感受。平时通勤,中低转速时发动机特别平顺,就像在平路上骑自行车,不用费多大劲,启停都很自如。要是想出去撒撒欢,跑个山路,它的径向制动钳和 ABS 系统配合得特别好,高速过弯时也很稳定,就像在轨道上行驶一样。
喜欢骑它的人,大多是 “理性激情派”。就是说,既想要骑行的乐趣和激情,又不会盲目追求极端性能,更看重在日常生活中能带来的便利和享受。
其实,CB1000R 的设计,藏着一个平衡点的秘密。125 匹的运动性能和悬挂带来的舒适感,就像天平的两端,在街道这个场景里,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这可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得经过无数次的调试和计算。
它的反主流创新,比如舍弃连杆结构,其实是需要勇气的。就像大家都习惯了用右手写字,突然有人说左手写字更好,还真得花点功夫去证明。但 CB1000R 做到了,这也给工业设计提了个醒:有时候,打破惯性思维,反而能有新突破。
在现在这个电控越来越发达的时代,CB1000R 还能保留这么好的机械反馈,挺难得的。它就像在告诉我们,技术在进步,但最原始、最直接的驾驶感受,依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田 CB1000R 就像一个懂生活的伙伴,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创新的活力,在街道上总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骑行体验。你对这样一款车有什么看法呢?不妨来说说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