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到青岛莱西,老212汽车,见证中国工业沧桑巨变

在中国,要说哪款车能算得上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活化石,北京212这个名字,恐怕是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答案。

它不只是一串数字或一个型号,它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它的变化,就像一面镜子,清清楚楚地照出了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工业走过的路。

要讲明白这个故事,我们得从两个相隔五百多公里的地方说起:一个在北京,叫丰台机务段;一个在山东青岛,叫莱西新基地。

北京丰台到青岛莱西,老212汽车,见证中国工业沧桑巨变-有驾

咱们先说说北京南城的丰台机务段。

这个地方历史可悠久了,1892年就建成了,算起来一百三十多年了,可以说它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最早冒着黑烟的蒸汽机车,一步步发展到今天风驰电掣的高速铁路。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是中国铁路网一个极其重要的枢纽。

当时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能源,山西盛产的煤炭,很多都要通过这里,再转运到全国各地。

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工业技术还不算发达,为了提升运输效率,就从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引进了当时很先进的内燃机车。

法国厂家为了保证这些金贵的设备能正常运转,还专门派了技术专家常驻北京,每天就在机务段的修理车间里待着,现场指导我们的工人师傅如何操作和维修。

那时候,给这些远道而来的法国专家安排什么样的通勤车辆,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段里拿出了当时能找到的、级别最高的车——北京212。

这车在当年可是个稀罕物,方方正正的造型,一身军绿色的涂装,劲儿大能跑烂路,一般都是干部或者特殊单位才能用上,普通老百姓平时很难见到。

北京丰台到青岛莱西,老212汽车,见证中国工业沧桑巨变-有驾

于是,段里的司机每天就开着这辆在当时看来很体面的吉普车,去友谊宾馆接送两位法国专家。

可没想到,这番好意却引发了一场小小的尴尬。

当司机把车门打开,请专家上车时,两位法国人看了一眼车子内部,连连摆手,表情很为难,就是不肯上车。

这让在场的中方人员一头雾水,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经过一番连说带比划的沟通,才弄清楚了原委。

原来,在北京212这种设计非常简单、内饰几乎没有、乘坐感受比较颠簸的车型,在当时的法国社会里,通常是警方用来押运犯人的。

让人家坐着“囚车”去上班,这在文化和认知上都造成了很大的误会。

这件事虽然是个小插曲,但背后反映出的,是当时我们在民用工业设计、制造工艺以及对乘坐舒适性的理解上,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后来,段里赶紧换了一辆上海牌的小轿车,这个问题才算圆满解决。

北京丰台到青岛莱西,老212汽车,见证中国工业沧桑巨变-有驾

那么,当年的北京212开起来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经历过的老司机们都深有体会。

夏天的时候,车子没有空调,铁皮车身在太阳下暴晒,车厢里就像一个移动的桑拿房,司机们常常要在车里放一个水桶和一条毛巾,热得满头大汗了,就用湿毛巾擦把脸降降温。

到了冬天,挑战就更大了。

早晨发动汽车是个体力活,得先用一根粗长的摇把,插进车头的孔里,使出全身力气去摇动发动机才能点火。

而且车上的零部件也时常出些小毛病,比如点火系统里的一个叫做“白金”的触点,特别容易被烧蚀损坏,所以有经验的司机都会在工具箱里备上几个,随时准备更换。

从性能上看,老款212的发动机功率只有六十多千瓦,这个数据在今天看来,甚至不如一些小排量的家用轿车。

变速箱也只有三个前进挡,在路上跑起来,经常是发动机转速很高,声音很大,但车速却提不上去。

它的轴距只有2.3米,车身很短,但因为空间利用得比较“极致”,常常能硬塞下七八个人。

北京丰台到青岛莱西,老212汽车,见证中国工业沧桑巨变-有驾

尽管有这么多在今天看来是缺点的地方,但它有一个核心优势是无人能及的,那就是强大的越野能力。

在那个大部分道路还是土路、砂石路的年代,北京212凭借其坚固的底盘和简单的结构,几乎可以在任何恶劣的路况下行驶,无论是泥泞的乡间小道还是崎岖的山路,它都能轻松应对。

这正是它存在的价值,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虽然吐槽它的不舒适,却又深深怀念它的原因。

时间快进到今天,我们把视线从北京转向五百公里外的山东青岛莱西市。

在这里,北京汽车制造厂建立了一个占地面积广阔的现代化生产基地。

走进这里的总装车间,你看到的景象会彻底颠覆对汽车制造的传统印象。

这里几乎看不到油污和手持扳手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280台工业机器人,它们挥舞着精准的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焊接、搬运和装配工作。

整个生产线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可以柔性生产,同时在一条线上制造多种不同配置和型号的汽车。

车辆出厂前的检测环节也完全自动化,无数的摄像头和传感器会对每一辆车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和数据分析,确保任何一个微小的质量问题都无处遁形。

北京丰台到青岛莱西,老212汽车,见证中国工业沧桑巨变-有驾

在这个现代化的工厂里,全新的212也迎来了新生。

2024年推出的新款车型,在外观上继承了经典的方盒子造型,但在内在方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搭载了技术成熟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充沛,与之匹配的是先进的8速自动变速箱,换挡平顺且高效。

专业的四驱系统和更坚固的车身结构,让它的越野能力在继承前辈优点的基础上,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车内的变化更是巨大,曾经简陋的铁皮仪表台,被一块12.3英寸的智能中控大屏所取代,集成了导航、娱乐和车辆信息等多种功能。

仪表盘也换成了全液晶显示,可以清晰地展示海拔、气压、车身倾角等专业的越野数据。

座椅不仅舒适,还具备加热功能,自动空调也成了标准配置。

从前那种夏天靠毛巾、冬天靠摇把的艰苦岁月,在新一代212身上,已经彻底成为了历史。

从北京丰台的老机务段,到青岛莱西的智能新工厂;从被法国专家误认为是“囚车”的老吉普,到今天装备精良的硬派越野车。

这两个地点、两款车,跨越了时空,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壮丽画卷。

一个身上带着计划经济时代,一切以实用和解决有无问题为先的烙印;另一个则浑身散发着市场经济环境下,追求技术、品质和用户体验的活力。

这种对比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工业体系和社会发展,究竟取得了多么巨大的进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