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车展聚焦,日系车转型,多路径方案浮现

东京车展,这次换了个新名字叫“日本移动出行展”,乍一看挺高大上,说是要从原来的单纯汽车展,变成一个智慧出行的平台。

那问题来了,展的到底是车,还是智慧呢?

其实,说白了还是车,还是那些大家熟悉的丰田、日产、雷克萨斯这些日系老牌车企,当然也有我们熟悉的国产“迪王”比亚迪这一面新旗帜。

这届车展看下来,感觉是日系车企“集体亮底牌”,各种新概念、新技术全端出来了。

但你仔细想,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心思?

他们是在自信满满地炫技,还是有点慌了,要拿出点新东西来重新找存在感?

东京车展聚焦,日系车转型,多路径方案浮现-有驾

先说说RAV4荣放。

这车在中国市场上真是老熟人了,销量一直都不错,属实是丰田的“顶梁柱”。

但是你看,这几年国内的新能源车风头这么猛,合资车一个个都在被按着摩擦,丰田也不可能不紧张。

六年没换代的RAV4这次总算有了新款,一下子来了三个版本,各种设计风格,硬朗的、越野的、都市的,外观上也有点“狠劲”,明显是在做差异化。

问题是,能靠外观和三种动力选项就稳住中国市场吗?

中国消费者现在看车早不是只看“铁皮厚不厚,省油不省油”,大家都看智能化、看电动化、看性价比。

你说新款RAV4能不能抓住现在的中国用户?

我觉得就算引进中国,想再复制过去的神话也挺难的。

毕竟,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已是趋势,谁不跟上就是落伍。

再来看看那个“越野小霸王”FJ酷路泽。

这车其实在不少硬核玩家里口碑不错,方盒子造型加上粗犷的设计,有点“硬汉气息”。

东京车展聚焦,日系车转型,多路径方案浮现-有驾

可惜就是技术老,动力大但油耗高,空间又小,结果就是被市场淘汰。

这次车展上又把它搬出来,还是坚持原来的越野定位,用的依旧是燃油机,没有电动化版本。

说实话,放在中国这种“家用为主”的消费环境里,能火吗?

我看悬。

国内玩家要么喜欢能家用又能玩的,要么直接看纯硬派越野,FJ这种“半老不老”的产品,估计还是原来那些小众粉丝买单,至于大卖就别想了。

说到“马路霸主”卡罗拉,你肯定不陌生。

以前卡罗拉啥卖点?

省油!

皮实!

便宜!

但现在你回头看,电车都能做到更低的用车成本了,卡罗拉的神话也就到了头。

这次新概念车,外观设计一下子变年轻了,还玩起封闭式前脸、贯穿灯带那些新能源车的标配。

东京车展聚焦,日系车转型,多路径方案浮现-有驾

明显就是要往新能源、智能化方向靠。

但你琢磨琢磨,丰田能不能真做出有竞争力的插混、纯电?

过去卡罗拉靠的是口碑,现在电动化时代拼的是技术和诚意。

中国市场现在的“卷”法,卡罗拉再不放下身段,真得靠“情怀”活了。

或者说说雷克萨斯LS,那辆六轮的概念车,外观未来感拉满,看着像科幻片里的交通工具。

这种车出来,问题就来了:这真要量产吗?

六轮布局固然新鲜,但真放到马路上跑实用吗?

还是说只是秀肌肉,刷存在?

我觉得丰田和雷克萨斯就是用这类概念车告诉大家:“我们还在想象未来”,但距离真正落地还有多远呢?

中国现在的MPV市场的确火,腾势D9、岚图梦想家这些国产车都卖得很好。

雷克萨斯如果真想分蛋糕,必须拿出点实际的技术和性价比,不然就算六轮也不过是噱头。

东京车展聚焦,日系车转型,多路径方案浮现-有驾

说到“豪车的天花板”,那就是丰田世极了。

这个品牌定位比雷克萨斯还高,直接对标劳斯莱斯、宾利,卖到两百万一辆。

你说在中国,谁会买这车?

真有钱的人,愿意花两百万买个丰田?

再说了,现在的世极还是插混,未来可能搞固态电池,续航800公里这种数据确实吓人。

但你想想,中国的高端用户认不认丰田这个豪华品牌?

大概率还是买奔驰、宝马、劳斯莱斯去吧,丰田世极就算技术做得好,品牌认知度在中国还是硬伤。

这一盘棋,丰田下得挺大,但真能下赢吗?

先把品牌打出来再说吧。

聊聊日产,这家老牌合资在中国其实日子不好过,轩逸一个人在扛销量,其他车型都不温不火。

这次东京车展,日产终于亮出了Elgrand MPV,外观挺商务,动力也升级到第三代增程,打算推出纯电和固态电池两种版本。

你说日产这是要跟腾势D9、传祺M8抢饭碗吗?

东京车展聚焦,日系车转型,多路径方案浮现-有驾

但MPV市场虽然火,用户也变了,大家越来越看重智能配置、舒适性和性价比。

日产能不能跟上这些变化?

再看日产的技术和定价策略,不求跟国产车打价格战,至少在技术上不能掉队吧!

要不然又成陪跑。

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就是日产N7。

这车其实就是东风日产和中国供应链一起搞出来的,算半个国产车。

价格也下来了,11.99万起步,纯电续航最高625公里,明显是冲着中国消费者来的。

过去合资品牌造新能源车,死活都不肯放下身价,不敢定低价,结果没人买。

现在市场卷起来了,日产终于醒了,选择跟中国供应链合作,降本增效,连交付量都跟得上了。

你说这种做法是不是很聪明?

其实就是顺应市场,谁能更贴近用户,谁就能活下来。

更有意思的是,这车还要返销日本,把中国模式卖回去,简直是“田忌赛马”现实版。

东京车展聚焦,日系车转型,多路径方案浮现-有驾

还有那些小众玩车的,像日产Z Nismo,跑车定位,动力非常猛,3.0T V6,6速手动变速箱。

这车进中国,肯定是给那些赛道玩家准备的。

你说中国市场有多少人真去赛道里玩?

喜欢赛车的毕竟不是多数,大部分人买车还是图个代步、家用。

这种进口跑车能不能卖得动,估计还得看定价和情怀。

光靠“信仰充值”能卖几台,想大规模铺量基本不现实。

说到真正让日本人“坐不住”的,非比亚迪K-EV BYD RACCO(海獭)莫属了。

日本本土小车市场一直很热,K-Car方盒子造型很受欢迎,像日产樱花这种纯电小车,20kWh电池,续航180km,卖到16万人民币。

比亚迪直接在东京车展上亮出自己的海獭,同样参数,价格肯定不会卖这么贵。

你说日本人怕不怕?

以前是日系车卖到中国,现在中国车要卖到日本,还要打价格战,这种“反攻合资”的气势,真的让人有点热血沸腾。

东京车展聚焦,日系车转型,多路径方案浮现-有驾

你想象一下,比亚迪的这波操作,直接把日本小车市场的价格体系给搅了。

不敢说能“一战成名”,但至少能让日系品牌绷绷神经。

这里就引发一个问题:你觉得日系车企是真的在“转型”,还是被逼着转型?

他们这些年靠燃油车、混动车吃得很香,但现在中国市场卷起来,新能源车一波接一波,技术升级、价格下探,甚至智能化体验也越来越好。

日系车企要想留在中国市场,必须“多路径转型”。

有人搞插混,有人搞纯电,有人玩固态电池,还有的搞智能座舱、秀概念车。

但你发现没有,现在中国用户越来越“不吃这一套”了。

大家要的不是“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和价格诚意。

你说日系车企能不能跟上中国的节奏?

如果还是抱着过去那套“口碑营销、慢半拍”的思路,等着被国产车干翻,恐怕不是危言耸听。

再退一步想,中国车企这几年为啥能突然发力,动不动就搞出让老外惊掉下巴的电池、驱动、智能座舱?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市场倒逼技术”。

东京车展聚焦,日系车转型,多路径方案浮现-有驾

中国市场太大,竞争太激烈,谁不创新谁就死,大家都在“卷”,所以产品进步快、价格还便宜。

日系车企如果在这种环境下还想“慢慢来”,那就是自寻死路。

你看比亚迪、吉利这些国产品牌,早都不是当初“低端组装”的形象了,已经变成了全球技术的领跑者。

日系车企要想不被踢下牌桌,必须放下“优越感”,老老实实跟中国学,甚至和中国供应链合作,否则转型就是“纸上谈兵”。

说到底,车展虽然是一次“炫技”,但更像是一次“亮底牌”。

日系车企这次把能拿出来的东西都端上了台面,说明他们也知道压力有多大。

中国市场已经不是他们过去可以随便收割的“肥肉”,现在是国产车企主导的“新战场”。

谁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做出突破,谁才能在中国活下来。

至于那些还在幻想“靠情怀吃老本”的合资品牌,早点醒醒吧。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要买车,你会选日系?

还是国产新能源?

或者德系豪华?

你在乎的是“老口碑”,还是新技术,还是钱袋子?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买车越来越像是一次“投票”,投给谁,谁就能活得久。

未来的路怎么走,真的就看谁能更懂中国市场,更敢放下身段,更会跟中国技术“深度绑定”了。

东京车展这场“高光时刻”,可能只是日系车企转型的一个起点,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谁能笑到最后,咱们拭目以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