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江湖,变了天

平民豪车,江山易主

文丨王俊俊

传统平民豪车正在成为历史。

近期,奔驰A级确认停产的消息冲上了热搜,传统豪车厂商正经历“至暗时刻。”

但“骨折价”依旧卖不动、关店潮流、裁员等举措,似乎依旧无法令他们重回昔日辉煌。

豪车时代的典型代表,正在丧失话语权

“平民豪车”通常指价格相对亲民但具备豪华品牌基因或接近豪华车体验的车型,主力售价区间为15万-25万元。通常依托豪华品牌光环,或通过越级配置、空间和智能化实现“类豪华”体验。燃油车时代以合资高端车型为主,新能源时代则以自主品牌逐渐崛起为代表。

BBA是国民记忆中豪车的典型代表。“宁愿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的网络热梗,不仅情绪价值拉满,更是直接赋予BBA封神地位。但如今,“再不努力就只能开奔驰宝马。”

奔驰A级曾是梅赛德斯-奔驰最便宜的车型,国产后价格调整至19万元左右,配备星辉格栅、双联屏内饰和加长车身,主打年轻市场。

豪车江湖,变了天-有驾

但因销量不佳,官方近期已宣布奔驰A级已停产,由CLA接替入门地位。现款A级掀背车是最后一款,后续不再推出换代车型。奔驰计划2026年推出下一代CLA车型,基于全新电动平台MMA,提供混动和纯电版本。

另一款行业代表宝马1系起售价15万元左右,保留家族式双肾格栅和运动操控基因,1.5T/2.0T动力满足日常需求,但空间和配置较为基础。这款车系操控感虽不如高端车型,但性价比在豪华品牌中突出。这款车型2017年上市,主打“最便宜宝马”标签,随着最后一辆国产宝马1系三厢版在沈阳铁西工厂下线,标志着该车型正式停产。

奥迪A3则售价约15万元,配置蜂窝状格栅、闪电造型车灯和全液晶仪表盘提升科技感,1.4T动力匹配干式双离合变速箱,适合城市通勤。但多年未换代,配置更新滞后于新能源车型。

目前,奥迪A3是BBA中唯一未停产的同类车型,奥迪已确认停产A1和Q2等入门燃油车型,但保留A3作为向电动化过渡的关键产品。奥迪官方表示,下一代A3将转型为纯电车型,定位为入门级纯电动车,预计2026年量产,可能命名为“A3 e-tron”,尺寸与现款燃油版A3相当。

豪车江湖,变了天-有驾

虽然奔驰A级、宝马1系等车型价格下探,但在实际配置和用料常被诟病“减配”,如奔驰A级内饰塑料感强,宝马1系动力较弱。

BBA之外,合资品牌高端车型则通过配置越级的“隐形豪华”入局。

指导价18.49万起的大众帕萨特,由MQB平台打造,轴距2871mm,空间宽裕;内饰采用环抱式设计,科技感与实用性平衡,终端优惠后性价比显著。凭借大众品牌认知度及商务属性,成为“低调豪华”的代表。

售价20.88万起的丰田亚洲龙,基于TNGA-K平台,混动版油耗低至4.3L/100km,轴距2870mm,接近雷克萨斯ES的尺寸和舒适性。以“越级竞争”抢占B级车市场,虽然其设计争议和加价问题影响口碑。

车身超5米的别克君越,轴距2905mm,内饰采用木纹饰板和软性材质,配置丰富(座椅通风、HUD抬头显示等),终端优惠后性价比突出。虽然存在油耗较高(市区约11L/100km),车长影响操控灵活性的疑问。

广汽丰田铂智3X作为纯电SUV,则主打智能化与性价比,售价10.98万起,搭载8155芯片和端到端智驾系统,续航最高610km,上市首日订单破万。彰显了合资品牌首次以国产化思维打造新能源车型,重塑15万级市场格局。

不过,这些车型虽配置越级,但品牌溢价能力有限,一定程度上仍难以与BBA直接竞争。

豪车江湖,变了天-有驾

自主品牌则是通过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新豪华”打造高端化车型。如哈弗枭龙MAX的二代车型设计对标奔驰,搭载Hi4四驱技术,综合功率238kW,智能化配置(城市NOA、融合泊车)超越同级合资车。

平民豪车似乎已经变成“伪命题”。传统豪车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黄金时代”正在经历显著变革,但其是否完全已成为“过去式”仍需辩证看待,豪车们的好日子是如何一去不复返的呢?

消费观念转变:从“身份象征”到“实用主义”

社会对豪车的崇拜正在逐渐被实用主义取代,更多人也不再认为豪车等同于身份,就像短剧中“霸总标配”的奔驰、劳斯莱斯仍被用于传递阶级感,但现实中的高调消费则更常常被视为“浮夸”“过时”。传统豪车的符号价值正在慢慢弱化。

虽然部分经典燃油豪车(如1993款林肯城市版)因稀缺性成为收藏品,但这一市场仅服务于小众群体,无法支撑行业整体发展。

豪车江湖,变了天-有驾

与此同时,高净值人群的消费转向也在转变。财富阶层不再依赖豪车彰显身份,转而追求低调的生活方式,如教育、旅行投资等。

如今消费者更看重实际体验,年轻一代更是倾向于选择环保、智能化或高性价比的车型。新能源品牌(如特斯拉、理想)正是通过科技感构建着新的文化符号,通过高性价比抢占市场,重构了新的“豪华”定义,使得传统豪车的“车标溢价”逐渐失效。

新能源浪潮的冲击:传统豪车市场被重构

不可否认,新能源与智能化对传统豪车带来了降维打击,电动车正在瓦解燃油豪车的技术壁垒。

传统豪车的核心优势(如零百加速、平顺性、操控性)在电动车时代被轻松超越。

例如,特斯拉Model 3零百加速优于同价位BBA车型;奥迪Q5L降价至24.78万元仍难敌智能化配置缺失的困境;20万元级新能源车的加速性能、静谧性、智能化配置已全面超越同价位燃油豪车;燃油车引以为傲的机械结构(如双离合变速箱、发动机布局)在电动平台面前显得冗余,电动车通过简化设计即可实现更优性能等。

豪车江湖,变了天-有驾

在奥迪A8L的后排娱乐系统被用户吐槽为“20年前的老电视”,奔驰S级的车机导航依赖手机操作,被用户吐槽“落后”的同时,华为鸿蒙智行、小米SU7等新能源车普遍标配多屏互动、语音助手、AI交互、高速NOA等功能,塑造了新豪华标准,用户体验差距显著。杀死BBA的从不是比亚迪,而是那个拒绝跳下油车王座的自己。

豪车的黄昏不是终点,而是数字文明对工业王者的降维审判。这些技术代差都在重构“豪华”定义,使传统豪车品牌被迫面临价格体系崩塌与行业洗牌。

传统豪车的市场应对:降价、转型与符号化坚守

传统豪车为应对竞争不得不通过本土化策略如大幅降价,或者尝试推出中国市场专属车型吸引消费者,但此举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亏损成为常态的同时,更间接损害了品牌价值。

传统豪车品牌还不可避免的通过战略调整自救,聚焦高利润与电动化。如奔驰宣布停产A级车,专注CLA、GLA等高利润车型;福特砍掉福克斯、嘉年华等经典车型,转向电动SUV与越野车市场。但技术积累不足导致转型滞后。

豪车江湖,变了天-有驾

2024年BBA与新能源代表车企核心数据对比;制图:deepseek

可以看出,三家BBA车企全球销量均下滑(-4%~-11.8%),净利润跌幅更显著(-28.4%~-36.9%),中国市场拖累明显。新能源转型上,奔驰、奥迪纯电销量分别下滑23%和8%,仅宝马增长13.5%,但占比仍不足15%。

国产新能源车企比亚迪领跑,以427万辆销量稳居全球第一,推动新能源渗透率达47.6%。极氪销量同比+87%,零跑Q4盈利转正,也在发力。而均价超30万元的小米SU7,登顶高端市场的理想问界M9,更是直接分流了BBA用户。

国产“新豪车”正在崛起

新能源品牌(如小米SU7 Ultra、理想L9)通过高配置、科技感重新定义了豪华。这类车型更注重用户体验(如自动驾驶、舒适性),而非单纯品牌历史。市场反应上,消费者对“智能豪华”表示认可,小米SU7 Ultra售价超50万元仍受追捧。

雪上加霜的是全球范围内对燃油车的限制(如欧洲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中国新能源补贴)也迫使传统豪车品牌不得不转向电动化。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大大落后于新兴品牌的转型速度,导致市场份额被蚕食。问界M9连续6个月登顶50万元以上销量榜、华为鸿蒙智行均价超BBA,本土品牌通过似乎已经通过技术整合和生态优势,突破了高端市场竞争格局。

豪车江湖,变了天-有驾

因此,豪车们低价策略吸引年轻人的营销策略也正在失效,保时捷在华销量暴跌29%、BBA销量被理想和特斯拉超越正是这种营销策略,与当前市场消费观念延伸的直接体现。

未来趋势:分化与共存

汽车工业百年史,本质是权力符号的流动史——从内燃机的轰鸣到算力的静默,掌控时代叙事权的,永远是定义“先进”的人。豪车时代并未终结,而是进入转型期。未来的豪华,不在皮质缝线里,而在代码迭代中。

不可否认,高端定制车型(如劳斯莱斯幻影)仍将服务于小众富豪群体,但其市场占比可能进一步缩小。品牌也只能通过限量版、个性化服务维持其稀缺性。

但整体看来,燃油豪车的市场地位因环保政策、消费观念变化而显著削弱,降价与停产或将成为常态。豪车作为“身份象征”的单一时代已过去,但“豪华”本身正以更复杂的形式延续 —— 从物质炫耀转向技术体验与价值观表达。

豪车时代的转型本质是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的过渡缩影——技术革命与消费文化的双重迭代,正在重塑“豪华”的内涵与外延。

短期内,传统豪车仍通过符号化场景(如短剧)维持影响力;长期看,新能源豪车将逐步占据主流,但两者可能形成差异化市场。

智能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普及后,“豪华”是否将回归服务与体验本质,而非硬件堆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