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手头有了点闲钱,买辆车改善一下生活品质,成了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
可是,车这个东西,买起来门道可多了。
特别是现在,很多人觉得,车不仅仅是个代步工具,更是身份和面子的象征。
于是乎,就出现了一种现象:不少年轻人,明明月收入不算太高,却非要咬着牙、背上沉重的贷款,去买一台豪华品牌的入门级车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BA,奔驰、宝马、奥迪。
他们觉得,开上这样的车,在亲戚朋友面前就有面子,自己也算是挤进了所谓的“上流社会”。
然而,这种为了面子而超前消费的行为,往往会在日后的生活中,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咱们就拿一个很常见的情况来说。
一个年轻人,每个月工资八千块,这在很多城市里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他看上了一款宝马3系的最低配版本,车价加上各种税费保险,落地差不多要32万。
他自己手里的存款不多,就贷了25万的款。
提车那天,他兴奋地发了个朋友圈,收获了一大堆点赞和羡慕的评论,亲戚们也夸他有出息,这种满足感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这份虚荣心带来的快乐,很快就被现实的骨感所取代。
首先就是油耗问题,这台豪华品牌的车,在市区里走走停停,百公里油耗轻松就上到将近10升,而且还得加价格更高的95号汽油。
现在油价这么贵,加满一箱油就得花掉六百多块,这差不多是他三天的工资。
每次去加油站,看着加油机上飞速跳动的数字,心里就像刀割一样疼。
这还只是开始,豪华品牌的保养维修费用更是高得吓人。
随便进一趟4S店,做一次最基础的小保养,换个机油和滤芯,一千五百块钱就没了。
要是赶上需要更换零件的大保养,三五千块钱都是常事。
每次销售人员拿着账单过来,那手都可能会有点发抖,这哪里是保养车,简直就是在烧钱。
更让人心里不平衡的是,花了三十多万买的车,配置却低得可怜。
很多这个价位的国产车或者普通合资车上已经是标配的功能,在这台低配的豪华车上,全都没有。
比如无钥匙进入,每次上车还得从兜里掏出钥匙按一下,显得很狼狈;到了冬天,座椅没有加热功能,坐上去冰冷刺骨,跟坐在冰块上没两样;倒车影像也没有,对于新手来说,停车就成了一件提心吊胆的事。
如果想加装这些配置,4S店的报价又是一个天文数字。
有一次,这位车主在加油时,旁边一辆十万块的国产吉利星瑞的车主跟他聊天,问他这宝马一箱油能跑多久。
他当时就沉默了,因为他知道,人家那台国产车的油耗只有他的一半多,配置却比他的高出一大截。
那一刻,所谓的“面子”在巨大的用车成本和寒酸的配置面前,被击得粉碎。
花了三十多万,实际上只是买了一个车标,而为了维持这个车标的光鲜,自己却要节衣缩食,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这笔账怎么算都觉得亏。
其实,懂车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买车最重要的是要量力而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只看品牌。
如果咱们把眼光放开阔一些,就会发现,在不同的价格区间,有很多性价比极高的燃油车,它们才是真正能提升我们生活幸福感的“好伙伴”。
比如说,如果你的预算在8到10万块钱,主要是为了上下班代步,那么像吉利帝豪、长安逸动这些国产轿车,就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它们现在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质量可靠,百公里油耗也就五六升,一年下来油费开销很低,养车压力非常小。
而且,现在的国产车在安全配置上一点也不含糊,多个安全气囊、车身稳定系统都是全系标配,有的甚至还带手机远程控制功能,夏天能提前打开空调,冬天能提前预热车辆,这种体验感,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如果你的预算能提高到10万到15万这个区间,那选择就更多了,这个价位可以说是家用车的“黄金地带”。
无论是追求操控和动力的本田思域,还是主打空间和配置的吉利星瑞,都是闭着眼睛买都不会错的车型。
它们不仅空间宽敞,能满足一家人的出行需求,而且很多车型都配备了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
在跑高速的时候,车辆可以自动跟车、保持车道,能大大减轻驾驶的疲劳感。
车内的娱乐系统、音响效果也做得越来越好,长途旅行也不会觉得无聊。
在这个价位,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换来实实在在的舒适和便利,这才是聪明的消费。
再往上,如果预算到了15万到20万,并且你大部分时间是在城市里开车,那么混合动力车型就非常值得考虑了。
像丰田的卡罗拉双擎,本田的凌派混动,它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省油。
在拥堵的城市路况下,它们的百公里油耗甚至能低到4升左右,比一些摩托车还省。
而且因为有电机的辅助,车辆在起步和低速行驶时非常安静平顺,乘坐舒适性也比同级别的纯燃油车要好。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北方的冬天,低温会影响电池的效率,油耗会比平时高一些,这也是需要提前了解的。
说到底,买车这件事,除了看新车价格,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隐性成本需要我们考虑,那就是保值率和长期的养车费用。
保值率,通俗点说,就是你的车开几年之后还能卖多少钱。
一般来说,日系车的保值率是最高的,像丰田卡罗拉,开个五年还能卖出原价的百分之六十多。
而那些入门级的豪华品牌车型,因为新车优惠大,品牌溢价高,所以保值率反而不高,五年下来可能连一半的钱都剩不下了。
这一里一外,差出来的就是好几万块钱。
再算上每年多出来的油费和保养费,五年下来,选择一台经济实用的家用车,比选择一台低配的豪华车,里里外外可能省下五六万块钱,这笔钱都能再买一辆不错的小车了。
所以,我们在买车之前,一定要先给自己算一笔账,明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
安全配置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是舒适性和实用性,最后才应该考虑所谓的“面子”。
一个真正成熟理智的消费者,会明白汽车只是一个改善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用来炫耀的奢侈品。
为了一个车标,让自己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每天为还贷、油费、保养费而发愁,从而降低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质,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
月薪一万,买一台十五万左右的车,游刃有余,生活幸福,这才是人间清醒;而月薪一万,非要去够一台三十万的车,过着吃泡面还车贷的日子,那只能算是“精致的贫穷”。
希望大家都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让汽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而不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