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再次成为全球焦点。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开幕,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整体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新高。
汽车展区历来是进博会人气最旺的展区。今年,12家全球知名外资车企齐聚,包括特斯拉、大众、丰田、宝马、奔驰等巨头,纷纷带来压轴技术。特斯拉Cybercab无人驾驶车亚太首秀、大众本土研发芯片、现代氢燃料重卡等创新成果集体亮相,展现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01 展会盛况:汽车展区成技术竞技场
走进汽车展区,未来感扑面而来。今年展区以“出行,无限可能”为主题,首次构建“三位一体”汽车产业生态全景,整合汽车工业、汽车未来及汽车文化三大维度。
特斯拉的Cybercab成为全场焦点。这款全自动驾驶汽车没有方向盘、踏板和后视镜,采用两座设计,基于Tesla Vision视觉处理系统+端到端神经网络的自动驾驶方案。特斯拉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了解到美国市场92%的出行场景为1至2人的需求。”这款车计划在2026年第二季度启动量产,将服务于特斯拉Robotaxi无人驾驶网约车车队。
大众汽车集团作为“八届全勤生”,此次展示8款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与经典车型。大众宣布将研发系统级芯片,通过CARIAD与地平线合资企业开发,首批芯片将应用于配备L3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中国车型。
02 本土化战略:从“在中国”到“为中国”
本届进博会上,“在中国,为中国”成为跨国车企的共同宣言。本土化不再仅仅是产品的适应性开发,而是将研发、生产、创新的全链条深度融入中国市场。
丰田汽车在上海独资建厂的消息引发关注。新设公司以沙盘形式在进博会上首次展示全貌,预计于2027年投产。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晖表示:“这标志着丰田对中国市场前景的看好,以及长期投入的决心。”
奥迪品牌则加速在华电动化转型。奥迪全球CEO高德诺指出:“中国尤其是上海,在创新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生态,以及强劲的‘中国速度’。”奥迪已在中国市场推出多款新车型,正推进品牌史上最大规模产品布局。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认为:“进博会不仅展示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果,更为全球企业与中国在创新合作、产业融合和共享机遇方面提供了重要平台。”
03 技术多元化:电动化不是唯一路径
除了纯电动技术,氢能源等多元技术路径也在进博会上大放异彩。
现代汽车集团展出了与PlusAI联合打造的自动驾驶XCIENT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量产的氢动力重型卡车。该车配备Plus AI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实现零排放运营,为长途货运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丰田汽车则展示了多路径新能源技术解决方案,除了纯电动车型bZ5外,还带来与中国重汽联合打造的氢能重卡。这款车采用300KW级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具有零碳排、长续航等特点,目前首批车辆已投入运营。
特斯拉别出心裁地打造了一个“未来街区”,全面展示从太阳能发电、家用储能到充电桩的完整能源生态循环。这种全景式展示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绿色出行的完整闭环。
04 产业链升级:中国成为创新策源地
跨国车企的战略转变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全面崛起。中国已从最大销售市场转变为全球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链升级关键支点。
进博会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业内人士指出:“这些车企不再仅仅将中国视为销售市场,而是全球创新的策源地和产业链升级的关键支点。”
宝马集团正与中国领先科技企业合作,深度集成AI大模型能力;与阿里巴巴深度定制AI智能体,打造更懂中国用户的BMW智能个人助理;融合华为鸿蒙生态,拓展车内数字生态场景;携手Momenta共同开发高度适配中国路况的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曾表示:“中国引领智能汽车转型,我们的研发、生产与生态布局必须与中国同频共振。”
八届进博会,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从单纯追求销量到引领技术创新的蜕变。跨国车企不再满足于将全球车型引入中国,而是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产品,甚至将中国创新反哺全球。
随着特斯拉Cybercab等前沿技术在中国首秀,以及大众、丰田等巨头加码本土研发,中国汽车产业正从“市场换技术”向“创新策源地”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重塑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也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先进、更贴合需求的产品。当跨国车企在中国投入“真金白银”时,他们投下的是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的“信任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