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比亚迪低调举办了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仰望U7的下线仪式。是的大家没看错,就在多数新势力还在宣传打卡50万销量,特斯拉也为Model 3销量突破300万辆沾沾自喜的时候,比亚迪已经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推升到了1300万辆的高度。而且从第1000万辆到1300万辆,只用了8个月。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是214.6万辆,同比增长33%,这已经是比亚迪翻番狂飙的第五个年头。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2020年销量只有41.6万辆的比亚迪,短短几年间,不仅成长为全球第一的新能源公司,还能让不可一世的特斯拉屡屡吃瘪。在各大新能源厂家排各种销量榜时,都默认不排比亚迪,因为太“不讲武德”了。
主流市场的收割,秦、宋、元等爆款车型在10万-20万元的主流市场绝对统治,半年累计销售197.2万辆;然后高端也够猛,仰望、腾势、方程豹三大品牌半年销量14.2万辆,腾势D9坐稳MPV销冠;甚至一个小品类都能在海外大爆,BYD SHARK皮卡半年销量2.6万辆,看得某些国内车企瑟瑟发抖。
大家不理解曾经的“比三万”为什么突然就崛起了,就像他们不理解为什么2008年,比亚迪要推出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F3DM,不理解为什么2014年比亚迪要推出“542战略”、来重构汽车性能标准。有人说比亚迪是吃到了新能源车崛起的红利,属于时势造英雄。这个不可否认,但从另外的角度,没有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坚持,新能源时代真的会到来吗?一定程度上,比亚迪也可以说推动了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在DM-i超级混动出现之前,是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日系混动“绝了”?在e平台3.0出现之前,是不是很多人觉得飞度就是最好的小车,还被吹成50万以内最好的车?如今呢?
有句话说得好,“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很多人只看到了比亚迪连续多年的高增长,却看不到在那个“前途未卜”的年代,只有比亚迪坚定新能源就是未来之路,所有的技术理念都为这个目标服务,所有的资源都为国家战略倾斜。在国标最大放电电流只有250A的年代就布局800V超充技术,在所有车企拼命用三元锂电池骗补的年代坚信磷酸铁锂才是未来。再到现在的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居然还有人觉得比亚迪是“用力过猛”,只能说格局不同。
用户需要什么,比亚迪就造什么
“起得早”只能保证比亚迪成为新能源爆发时代的第一选择,但能持续高增长,而且一直“停不下来”,更大程度还是因为比亚迪够“体贴”,真的时时考虑用户的需求。比如某家燃油车时代的头部车企常年炮轰比亚迪,来来回回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审视一下这家公司的产品就会发现,主流的轿车没有,主流的新能源SUV没有,你都没有合适的产品,谈什么“上桌”?新能源时代,插电、纯电已然占据主流市场,你要跟整个时代抗争吗?
比亚迪是怎么做的呢?2021年是“三箭齐发”,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DM-i同步面世,面对的就是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中型SUV三大最主流的市场。随后海豚和海鸥出现,将一大堆“老头乐”彻底扫清,治好了消费者的选择困难症。然后是面向高端家用车市场的腾势D9,面向越野车市场的方程豹豹5,当然还有今年推出即火的小方盒子钛3。简单来说,除了不造燃油车,所有消费者喜欢的类型,比亚迪都能覆盖。
这样做的好处是,规模化生产可以让单车成本降到行业最低,能不停做“加量不加价”的事。先是提出“油电同价”,后提出“电比油低”。每次市场上传出油车要“复辟”的消息时,比亚迪都是冲在第一线,直到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势不可挡。试想要是没有比亚迪的坚持,新能源车真的会是如今的价格吗?或许有那么两三家企业能从更高的车价中受益,但更多的消费者肯定是要吃亏的。只能说,多亏比亚迪。
独宠消费者,比亚迪的大旗
2025年,比亚迪不再是市场上唯一的焦点。虽然把老对手特斯拉牢牢压在了身后,但也有部分新势力借着新能源车崛起的势头分到了一杯羹。比如最近,鸿蒙智行的高端车型卖爆了,让BBA都非常难受,小米也弄走了不少流量。但个人看来,这些只能算上“风吹草动”,比亚迪一定会是最稳的那一个,因为它总是在做对的事。
当一部分新势力化身“绿化带战神”,将智能辅助驾驶与新手驾驶者的碰撞摆到台前的时候,比亚迪推出了智能泊车无限兜底服务。这一方面当然是技术自信,哪怕是老小区歪歪扭扭的角落,比亚迪智能泊车也能像 “老司机揉库” 一样顺进去。另一方面也是负责任, “天神之眼” 智能辅助驾驶车型的保有量超过100万,比亚迪需要让消费者 “放心用”。
当所有人都默认新能源车就该维修费用更贵、保险费用更高的时候,比亚迪主动跳出来说不。比亚迪做到了180%的零整比,甚至比五菱还低,只有BBA的四分之一,谁还敢说修车贵?没有什么事情是无法解决的,只要足够用心。很多人说,比亚迪就是靠自己的垂直化供应链体系,靠自己的规模效应实现可持续的低成本。别人没有它全面的产业链,没有那么大的销量支撑,做不到它的价格和服务。那我问你,曾几何时,合资品牌的销量高不高?丰田是不是也是全产业链?它降价了吗?卡罗拉原厂修车便宜吗?在腾势D9、方程豹豹5起来之前,埃尔法、普拉多是不是还在加价?哟,那时大明星们花快两百万买个燃油埃尔法,甚至都没有现在一些30万车的配全,就觉得倍儿有面子;而我们普通媒体面对此类车,也是觉得明星的钱来得真容易,普通人为啥买这车?不明觉厉!
与其羡慕比亚迪如今的狂飚突进,不如自己去埋头苦干
很多人说,比亚迪的销量与名气太不匹配了。几千万的用户,“吵架”还不如一些刚造车的新势力。虽然没有将一个抽纸盒罩上“车规级”甚至送上热搜的能力,但是,却处处都在默默地拿车规级做底线。更没有拿着供应商的技术吹自己“字研”的脸皮,但就是这样老老实实的比亚迪,依然在销量飞速增长。这说明在这个汽车圈,“沉默的大多数”依然占据着绝对的话语权,只是他们选择了用脚投票,你是其中的一分子吗?
其实我们天天在网上混了几十年的媒体们,最知道网上那些键盘侠们有多么无聊。你写了文章,他们根本就不看,就是看了标题,自己就“喷”起来了。有人问我:“你难道油车电车都有?”,我说,当然,我长途用油车,市内小电车。心里还说,最近打算把车油车收藏起来,然后,再弄一个插电混动的。你看,这些喷子们其实可能就连一辆车也没有,甚至都不知道新能源路线是国家战略,就是在那里胡乱发泄。但是,网上吵架从没有赢过的比亚迪,却赢了全世界的新能源市场,带动了一批纯电高端品牌,以实力把BBA放在脚下摩擦。
从燃油车到插电、纯电车,世界已经换了日月,汽车已经换了赛道。谁主导的?中国的比亚迪以及他的“在一起”的伙伴儿们。
所以,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埋头去做就是了,一分付出一分回报,羡慕比亚迪如今的狂飚突进吗?那是竹子在土里默默生长了好多年后突破土壤的表现,啥时努力都不晚,赶紧去做吧,不要想太多。何况,比亚迪、特斯拉已经从技术到供应链,把全产业链都带起来了,路都铺好了,只需扬鞭奋蹄就是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