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又要放大招了?9月26日,i6即将上市,这次不是“大号L系列”那么简单。但问题来了:当一家靠增程起家、把“家庭奶爸车”做到极致的公司,突然转身杀入纯电赛道,它到底是在开辟新战场,还是在挑战自己的舒适区?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理想这次推i6,与其说是造一辆新车,不如说是在试探一个未来:没有续航焦虑的纯电SUV,能不能也拥有“理想式”的生活感?
先看产品本身。i6定位新形态五座SUV,尺寸和L6差不多,长宽高4950/1935/1655mm,轴距3米,但车身更低趴,风阻更小。这种设计一反传统SUV那种“敦实有力”的形象,反而有点像溜背轿跑SUV。网上争议不小,有人说它“不像SUV”,太扁太长,少了点力量感;但也有人觉得,这才叫现代感,毕竟低重心+大空间才是家用出行的真实需求。
有意思的是,这次i6不再一口价标配四驱。后驱版搭载250千瓦单电机,四驱则是前150千瓦、后250千瓦组合,给了用户更多选择权。要知道,以前理想可是“全员四驱”的代表,如今主动降门槛,明显是冲着价格去的。再加上全系配87.3kWh磷酸铁锂电池,支持5C超充——官方说充电10分钟补能500公里,哪怕打个七折,也是目前第一梯队的快充水平。
续航方面,两驱版有710和720公里两个版本,四驱为660公里。结合预计25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这个账算下来,已经能跟Model Y正面刚了。更别说车顶还顶着激光雷达,辅助驾驶大概率会用上最新的AD Max系统。CEO李想更是放话:“没小订,发布会第二天就交车。”这节奏,哪像是试水,分明是要抢时间窗口。
还有一个细节很多人忽略了:原厂拖挂系统。这意味着露营、拖房车上路、自驾穿越这些场景,i6从出厂就做好了准备。这不是简单的配置堆叠,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预埋。你可以说它是营销噱头,但别忘了,理想从来不是技术驱动型车企,它是“场景洞察型”选手。谁家爸爸没想过周末带娃去湖边搭帐篷?
可话说回来,市场真会买账吗?Model Y早就盘踞在那儿,蔚来ET5T、小鹏G6、还有即将登场的小米YU7也都虎视眈眈。大家拼的不只是参数,更是品牌心智。消费者脑子里,“理想的电车”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比油车聪明一点,又比电车舒服一点的存在?还是必须延续“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标签?
而且,i6选择了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控制是一方面,也可能暗示了对寿命和安全性的侧重。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在高端电动车普遍用三元锂的当下,用户会不会觉得“减配了”?尽管实际体验差距不大,但心理落差可能真实存在。
最耐人寻味的一点是:i6没有小订,直接交付。这背后或许是供应链信心十足,也可能是想避开“期货式营销”的舆论风险。毕竟现在用户对“画饼”越来越敏感,早一天提车,就少一分变数。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理想i6有没有胜算?
短期看,它的定价和快充能力确实戳中了痛点;长期看,真正的考验在于——当“没里程焦虑”不再是护城河,理想还能靠什么让人愿意多掏几万块?
也许答案不在车上,而在车后的那片草地、那个帐篷、那顿不用赶路的晚餐里。
只是这一次,理想要证明的不再是“你能开多远”,而是:“你想去哪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