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的空气里,除了巴伐利亚的啤酒香,今年还飘着一股浓浓的电车“内卷”味儿。
就在这全球车圈的“华山论剑”之地,零跑汽车,这个曾经在泥潭里摸爬滚打的家伙,突然甩出了一张王炸——全新车型Lafa5,并且CEO朱江明当着全世界的面,云淡风轻地宣布,明年要在海外市场“下饺子”。
说实话,当我听到“下饺子”这个词从一个汽车老总嘴里说出来,尤其是在德国人的地盘上,我差点把手里的咖啡喷出来。
这口气,比慕尼黑的风还大。
一个在中国市场杀得血流成河的品牌,凭什么敢在欧洲列强的后花园里这么狂?
这背后藏着的,究竟是孤注一掷的豪赌,还是早已算无遗策的“出海心法”?
让我们先把时间倒回几年。
你还记得零跑的第一台车S01吗?
那台被无数人吐槽、销量惨淡的两门轿跑,几乎成了零跑的“黑历史”。
那时候的零跑,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就想跑酷的愣头青,摔得鼻青脸肿。
紧接着的T03,像个朴实无华的工科男,靠着性价比一点点往回找补,从一年一万台,到四万,再到十一万。
这个过程,朱江明自己都承认,是“量变到质变”,这里面没有奇迹,全是硬扛。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
所以,当你理解了这段在泥潭里挣扎的历史,再回头看慕尼黑发布会上那个沉稳、甚至有些不善言辞的朱江明,你就会明白,他说的每一句话,背后都垫着厚厚的学费。
他说,做好海外市场,就两件事:产品,销售。
听起来像一句正确的废话,但魔鬼恰恰就藏在这句废话里。
先说产品。
把车卖到欧洲,可不是请客吃饭。
光一个欧盟认证就能把人“搞半天”,这还是朱总的原话。
零跑花了整整三年,一边吭哧吭哧地做认证,一边做本地化的“魔改”。
比如,曹力(零跑高级副总裁)举的一个例子差点让我笑出声:欧洲人,特别是中老年用户,可能就因为你没有织物座椅版本,扭头就走。
这在国内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恨不得把“真皮大沙发”焊在车里。
这就是文化差异,是你看再多报告也感受不到的真实市场。
零跑的Lafa5,为了迎合欧洲人对驾驶感的偏执,底盘调得更硬,电门曲线也完全是另一套逻辑。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出口”,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
但真正让我感到脊背发凉的,是销售这盘大棋。
当朱江明轻描淡写地说出“零跑汽车在海外已经有了1700家网点”时,我敢打赌,在场一半的记者都没反应过来这个数字的恐怖。
1700家!
要知道,零跑在国内苦心经营这么多年,网点数还没破千。
这算什么?
开挂了?
没错,他们就是开挂了,外挂的名字叫Stellantis集团。
这笔交易在当时看来,很多人觉得零跑是“卖身求荣”,让出了海外合资公司51%的控股权。
但现在看来,这简直是神来之笔。
Stellantis是谁?
是拥有菲亚特、克莱斯勒、标致、雪铁龙、欧宝等一众百年老店的汽车巨无霸。
零跑靠自己,十年也铺不出1700家店,但Stellantis一出手,直接把欧宝在德国的渠道共享了出来。
这就好比你还在辛辛苦苦地挖地基,人家直接拎包入住了一栋现成的摩天大楼。
物流?
Stellantis全球的供应链体系直接用。
渠道?
现成的。
这已经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简直是骑在了巨人的脖子上。
所以,你看懂了吗?
零跑的出海,根本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打独斗,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借壳上市”。
他们用技术和产品入股,换来了Stellantis用真金白银和百年基业铺就的康庄大道。
这背后是一种极其清醒的认知:在别人的主场,就要用别人的规则,甚至用别人的人来打。
朱江明说,零跑不做贸易型,要真正落地做品牌。
怎么落地?
让Stellantis这个“地头蛇”帮你落,比什么都快。
聊回这次的主角Lafa5。
这台车也很有意思。
它被定位为“走量”的“个性”车型,这本身就有点矛盾。
但仔细琢磨,这恰恰是零跑刀法精准的地方。
在欧洲,尤其是在德国,两厢车和运动车是“土著”们的天下,大众高尔夫这样的神车屹立不倒。
Lafa5想虎口夺食,靠什么?
曹力说,靠的是“降维打击”——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优势。
当德国人还在为一台两厢车的机械素质津津乐道时,零跑直接把智能座舱、高级驾驶辅助(虽然海外先上基础L2)这些“新物种”体验塞了进去。
更绝的是,它还有着比凯美瑞还大的内部空间。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不跟你比拳脚,直接掏出了激光枪。
但零跑又很克制。
Lafa5的Ultra版,并没有疯狂堆料去追求零百加速。
曹力说得很实在,“日常使用没有必要在小车里塞两个电机”,稍微强化一下运动感就够了。
这种务实,反而让我觉得可怕。
他们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要的用户是谁。
在欧洲,Lafa5的目标用户可能是40-50岁的中年人,他们需要一台精致、实用、有点驾驶乐趣但又不必过分张扬的代步工具。
而在国内,它又可以摇身一变,成为25岁年轻人的第一台“个性潮玩”。
一款车,两种解读,背后是产品定义上的高度灵活和对市场的深刻洞察。
当然,蓝图画得再美,现实的骨感也得认。
朱江明坦言,全球化对中国车企是巨大挑战,贸易壁垒是绕不过去的坎。
而且,国内市场的“卷”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竞品“像牛毛一样多”。
他自己也承认,2025年实现月销10万很难,可能要到2026年。
这个目标,意味着零跑不仅要在海外站稳脚跟,国内的基本盘也绝不能丢。
最终,零跑的野心是什么?
朱江明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四百万辆。
这是一个传统燃油车巨头的门槛。
他希望,未来零跑的销量是国内海外各占一半,甚至海外要大于国内。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车企目标,这是一种文明级别的产业输出的野望。
慕尼黑的发布会结束了,但零跑的“饺子”才刚刚开始下锅。
这锅饺子,馅儿是零跑的全域自研技术,皮儿是Stellantis的全球网络,烧火的,是朱江明那颗在泥潭里磨砺出来的、无比坚韧又异常清醒的大脑。
这盘棋下得很大,也很险。
但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原地踏步才是最大的风险。
看着那台在展台上静静旋转的Lafa5,我仿佛看到了一艘已经升起风帆、即将驶入未知深海的战舰。
前路是星辰大海,还是惊涛骇浪?
谁也说不准。
但这本身,不就是这个时代最迷人的地方吗?
老实说,慕尼黑车展上最让我提神醒脑的,不是哪台帅到掉渣的新车,也不是德国老牌劲旅的肌肉秀,而是零跑CEO朱江明嘴里那句轻飘飘的“下饺子”。
他说,明年要在海外市场哗啦啦地扔下去六七款新车。
我当时就寻思,哥们儿,你这是把欧洲市场当成你家后院的池塘了?
这事儿魔幻在哪?
就在于零跑在国内的店,还没开到一千家,可一转眼,人家在海外的销售网点已经铺了1700个。
你听听,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好比一个选手,在自家省队还没混成绝对主力,扭头就去奥运会拿了块金牌。
这不符合常理,甚至有点违背商业世界的牛顿第一定律。
这背后要是没点“盘外招”,我把键盘吃了。
这个“盘外招”,就是那个叫Stellantis的庞然大物。
当初零跑把海外业务的控股权(51%)交出去的时候,多少人等着看笑话,觉得这是“引狼入室”。
现在看来,这哪是引狼入室,这分明是直接骑在了狼背上抄近道。
你看隔壁的蔚来、小鹏,出海走的是什么路子?
在欧洲最繁华的地段开高大上的NIO House,搞用户社区,一步一个脚印,烧着大把的真金白银,去啃品牌认知这块硬骨头。
这是一场堂堂正正的阵地战,值得尊敬,但也无比惨烈。
零跑呢?
朱江明这个搞技术出身的老实人,玩了个最不“老实”的战术。
他直接跟地头蛇拜了把子,Stellantis旗下的欧宝、标致在欧洲卖了几十年车,那渠道就跟毛细血管一样密。
零跑的车,直接就灌进了这些现成的血管里。
这玩法,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当别人还在苦哈哈地挖战壕时,零跑直接空降到了对方的指挥部。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慕尼黑首发的那台Lafa5,你就能品出不一样的味道。
这车本身,就是这场“交易”的第一个样品。
它身上充满了对欧洲市场的刻意讨好。
比如,咱们国内用户避之不及的织物座椅,在Lafa5的欧洲版上成了必备选项,因为很多欧洲大叔就认这个。
再比如,底盘调校得更硬朗,更“德味儿”,完全不是国内那种一味求软的“沙发感”。
这说明什么?
说明零跑拿到了一本“欧洲市场通关秘籍”,而这本秘籍,八成就是Stellantis给的。
这台车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定位:一台“走量”的“个性车”。
这俩词放一块,本身就挺拧巴。
但在欧洲这个两厢车横行的市场,一台拥有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内部空间还敢跟凯美瑞叫板的电动小钢炮,确实是个新物种。
它就像一个精通数理化的学霸,突然跑去参加了艺术特长生考试,不按套路出牌,反而可能杀出一条血路。
尤其是在性能上,零跑还特别克制,高配版也没给你整一个能把人按在座椅上动弹不得的狂暴加速。
这种“够用就好”的务实,恰恰说明他们想明白了,车终究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吹牛的。
当然,骑在狼背上,风景虽好,风险也大。
控股权旁落,意味着在海外市场的很多关键决策上,零跑说了不算。
今天Stellantis能把你捧上天,明天市场风向一变,也能让你摔得很难看。
这种合作,本质上是一场动态博弈。
而且,“下饺子”这个说法听着过瘾,实际操作起来,每一款车型的引进、本地化、营销,都是一个巨大的坑。
饺子下得太快,万一水没开,煮成一锅片儿汤,那就尴尬了。
更何况,国内这个基本盘,现在已经卷成了麻花。
当朱江明在慕尼黑畅想“海外销量要占一半”的时候,他身后的比亚迪、吉利、长安们,正磨刀霍霍,准备把他国内的市场份额再啃掉一块。
这才是真正的考验,你既要在陌生的海域乘风破浪,还得确保自家的根据地不被偷了塔。
所以,零跑这场出海大戏,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次雄心勃勃的扩张,不如说是一次被逼上梁山的绝地求生。
在国内市场,价格战已经杀红了眼,利润比纸还薄,不出海,可能就真的要窒息了。
朱江明用一种近乎赌博的方式,为零跑找到了一扇可能通往罗马的窗户。
这扇窗外面,有Stellantis铺好的路,但也同样有贸易壁垒的惊涛骇浪。
这盘棋,远没到终局,甚至可以说,最惊险的部分才刚刚开始。
怎么跟你说呢,这事儿听着就跟段子似的。
中国有家车企,叫零跑,在国内吭哧瘪肚地忙活,目标是把店开到一千家。
听着挺正常是吧?
邪门儿的在后头:一扭脸,人家在欧洲的销售网点,不多不少,一千七百家。
你没听错,比国内还多七百家。
这账是怎么算的?
自家门口的地还没扫干净,就跑别人家院子里去开连锁超市了,而且开得比自家还大。
这波操作,但凡喝两粒花生米都想不出来。
所以当零跑CEO朱江明,一个看起来特老实巴交的工程师,在慕尼黑车展上慢悠悠地说出“明年要在海外下饺子”的时候,我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这哥们儿的背后,肯定藏着一本武林秘籍,还是带作弊码的那种。
这本秘籍,就是Stellantis集团。
你可能对这名字不熟,但标致、雪铁龙、Jeep、玛莎拉蒂……这些牌子你总听过吧?
全是他家的。
零跑干了件啥事呢?
他们把海外业务51%的控股权,直接给了Stellantis。
当时一堆人喊“卖身求荣”,现在回头看,这哪是卖身,这简直是直接魂穿了版本之子,开了天眼。
不信你看看别家是怎么出海的。
蔚来、小鹏,那叫一个讲究。
西装革履,在欧洲市中心最贵的地段,开金碧辉煌的NIO House,请用户喝咖啡,聊人生。
这是正规军打法,一板一眼,稳扎稳打。
可问题是,烧钱啊!
烧得心肝脾肺肾都疼。
零跑这路子就野多了。
朱江明压根没想过去跟欧洲那帮百年老店硬碰硬地拼刺刀。
他选择了直接“策反”——拉着Stellantis这个地头蛇一起玩。
这就好比打游戏,别人还在新手村辛辛苦苦砍木头,零跑直接找了个满级大佬带副本,装备、地图全开。
Stellantis在欧洲织了几十年的销售网,跟蜘蛛网似的,零跑的车,就顺着这张网,一夜之间铺满了整个欧洲大陆。
这效率,什么互联网思维都得靠边站。
有了这层关系,你再看他们在慕尼黑发布的那台新车Lafa5,就全明白了。
那车简直就是写给欧洲市场的一封“情书”。
比如,那朴素到在国内会被嫌弃的织物座椅,却是欧洲人的心头好。
再比如,那硬邦邦的底盘调校,完全是在模仿“德味儿”。
这些细节,你要说全是零跑自己琢磨出来的,我是不信的。
这背后,处处都是Stellantis这个“老欧洲”的影子。
这台Lafa5,本身也挺有意思。
在国内市场,一台车要是敢说自己“个性”,那基本就等于跟“销量”俩字说拜拜了。
可零跑偏不,他们说Lafa5既要个性,也要走量。
这底气哪来的?
就是把咱们这边玩剩下的“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这些新花样,拿到欧洲去搞降维打击。
当欧洲人还在为一台两厢车的操控津津乐道时,零跑直接把一块能刷短视频的大屏怼到他脸上。
更绝的是,这小车里头的空间,居然敢说比凯美瑞还好。
当然了,骑在大佬的背上是爽,但也得看大佬的心情。
今天人家能带你飞,明天就能把你扔下来。
控股权毕竟在人家手里。
而且,朱江明嘴里的“下饺子”,听着豪迈,真操作起来,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的风险大得很。
饺子下锅,煮熟了是盛宴,煮破了可就是一锅黏糊糊的烂摊子。
说到底,零跑这趟轰轰烈烈的出海之旅,与其说是雄图霸业,不如说是一次被逼到墙角的自救。
为啥非得出去?
因为家里待不下去了啊!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现在已经不是红海了,是血海。
今天你降八千,明天我送大礼包,车企的利润比刀片还薄。
再这么卷下去,大家就只能抱着一起死了。
所以,出海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
朱江明这一步棋,走得险,也走得绝。
他没选最难走的路,也没选最好走的路,而是选了一条最快的“近路”。
这条近路能不能通到罗马,现在谁也说不好。
但这盘棋至少让我们看明白了:在这个时代,有时候,你怎么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活下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