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几个,桌子拍烂了没?
反正我是拍麻了。
小米YU7,一个月,一万六千五百四十八台。
这串数字,你别当销量看,得当战报读。
一万六千多台中大型SUV,这概念约等于一个刚出新手村的玩家,反手一刀把服务器里所有满级大佬都给秒了,还顺便抢了他们的屠龙宝刀。
这事儿,怎么想怎么玄乎。
咱们是不是都忘了,就在不久前,雷军官宣造车,发布会上眼眶泛红,说要押上人生所有声誉的时候,底下评论区都是啥样?
“雷布斯又画饼了”、“坐等小米汽车变传家宝”、“手机都发烫,车不得自燃?”
……这些冷嘲热讽,估计都能编成一本段子集了。
毕竟汽车这行当,是工业巨兽的狩猎场,不是互联网小清新的后花园。
苹果玩了十年,最后连个响儿都没听见就溜了,尸骨未寒呢。
结果呢?
雷军没跟大家开玩笑。
他直接把当年搞手机那套“唯快不破”的邪门武功,用在了造车上。
当别家新势力还在为每周几百台的产能爬坡急得薅头发时,小米的工厂直接进入“ctrl+c,ctrl+v”模式,24小时三班倒,车子跟下饺子一样往外滚。
这哪是造车,这简直就是把重工业玩成了快消品。
你再瞅瞅那张榜单,简直是公开处刑。
理想L6,曾经多风光,现在被甩开五千多台的身位,这差距,都够再塞下一个二线品牌的全月销量了。
还有宝马X5,那个在咱们父辈眼里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的蓝天白云标,一个月四千多台。
搁以前,这成绩能开香槟了,现在呢?
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杂货铺”出身的毛头小子在自己头顶上跳舞。
这到底是为什么?
真就米粉人傻钱多?
拉倒吧。
能掏出二十多万买车的人,没一个是傻子。
小米这波,玩的是赤裸裸的“心理学”。
它太懂我们了:心里想要一台保时捷,嘴上说着家用就好,兜里却只有三十万不到的预算。
小米YU7就是冲着这个矛盾来的。
它给你一个酷似“帕梅”的壳子,让你在街坊邻居面前倍儿有面子;它用一套丝滑的智能座舱和“人车家”生态,把你从手机上继承过来的科技依赖感安排得明明白白;最后,它再给你一个掀桌子的价格,让你觉得不买都对不起自己研究了半年的竞品参数。
这套组合拳下来,谁顶得住?
当然,肯定有人不服。
说这不就是营销和堆料嘛,根基不稳。
这话没错,小米汽车现在就像一个速成的武林高手,内力深不深厚,还得打几场硬仗才知道。
初期的品控,大规模交付后的服务网络,这些才是真正的考验。
现在全国就一百多个授权服务中心,这点人手,应付现在这几十万车主还勉强,等以后百万车主的时候呢?
到时候一个系统bug,一次不大不小的磕碰,能不能像换手机一样方便解决,那才是决定小米汽车能走多远的关键。
所以,现在就吹“小米王朝”还太早。
雷军只是用一场漂亮的闪电战,撕开了传统汽车市场一个巨大的口子。
但战争才刚刚开始。
那些被他打蒙了的老牌巨头和新势力同行们,现在肯定都在会议室里熬着通宵,研究怎么对付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野蛮人。
不过,对咱们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消费者来说,这绝对是好事。
他们打得越狠,我们能享受到的技术、服务和价格才会越香。
你说对吧?
接下来,就看雷军这把火,能不能把整个行业的油都给点着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