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中午,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的一段陡峭石阶上,一辆银灰色SUV正缓慢向上攀爬。这是奇瑞新车型风云X3L的极限测试现场,目标是征服被称为“天梯”的999级台阶。然而就在爬升途中,固定车辆的安全绳突然松脱,缠绕右轮,导致动力中断。车辆随即失控下滑,撞向护栏,激起一片惊呼。所幸无人受伤,但景区设施受损,测试以失败告终。
次日,奇瑞官方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在风险预估和细节把控上存在疏漏,并承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这场原本旨在展示产品性能的高调测试,最终演变为一场公共安全与企业营销边界的争议事件。
天门山“天梯”并非普通山路。它全长近300米,垂直落差达150米,平均坡度45°,局部超过60°,相当于每前进一米就上升一米。999级台阶宽度仅约30厘米,表面常年湿滑,被形容为“连进口越野车都鲜少挑战”的极端路况。这里不仅是自然奇观,更因2018年路虎成功登顶而成为汽车性能的“试金石”。此后,越来越多车企将征服天门山视为品牌实力的象征。
然而,为何一家主流车企会选择在如此敏感的公共景区进行高风险测试?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缩影。随着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产品同质化严重,传统广告难以打动消费者。车企开始转向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行为营销”——用真实场景代替参数宣传,用极限挑战代替发布会话术。长城魏建军驾驶哈弗穿越沙漠,理想汽车现场撞车测试,岚图CEO蒙眼刹停……这些行为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我们的车,经得起最严苛考验。
这种策略的核心逻辑,在于制造“爆款”话题。在短视频主导的信息环境中,一段汽车攀爬近乎垂直石阶的视频,远比一串百公里加速数据更具传播力。即便失败,也能引发广泛讨论。奇瑞此次测试虽未成功,但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全网播放量破亿。从传播角度看,这或许已达到部分营销目的。但代价是,公共空间的安全底线被置于流量博弈之中。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这类测试是否真的能反映车辆真实性能?专家指出,天门山台阶为人工石砌结构,与日常越野环境差异巨大,且测试路段经过专门清理与加固,不具备普遍参考价值。真正的越野能力应通过专业场地、长期耐久测试来验证,而非一次精心策划的“表演”。将复杂技术简化为“能否爬上天梯”,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简化,迎合了公众对“硬核”的直观想象,却可能掩盖技术本质。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监管层面的反思。天门山作为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其地貌属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车辆失控,不仅威胁游客安全,还可能对喀斯特地貌造成永久破坏。目前我国尚无明确法规禁止在景区开展商业性极限测试,但已有专家呼吁尽快出台管理细则,划定禁区。澎湃评论指出:“将公共安全作为品牌营销的赌注,是一种危险的投机。”真正的技术自信,不应建立在对自然与规则的挑战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奇瑞在事发后反应迅速,主动担责,体现了企业应有的底线意识。主编李哲评价称:“完备的应急预案与稳妥的善后机制,才是企业面对意外时最可靠的‘安全绳’。”这提醒所有车企,无论技术多先进,安全与责任永远是第一道门槛。营销可以创新,但不能越界;流量可以追逐,但不能以公共利益为代价。
展望未来,这场意外或许会成为行业转折点。随着舆论对“表演式营销”的质疑加深,消费者也将更加理性。那些真正把资源投入研发、用长期可靠性赢得口碑的企业,终将获得市场认可。正如业内所言:“征服天梯不如攀登科技高峰。”当车企不再依赖惊险镜头博取关注,而是用扎实的技术积累赢得信任,中国汽车产业的成熟才算真正到来。
天门山的石阶依旧静默矗立,见证着自然的伟力与人类的挑战欲。但下一次,我们更希望看到的,不是车辆在险境中挣扎前行的画面,而是技术在安全与责任框架下稳步突破的脚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