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吉利也未能免俗,宣布了对全系车型的价格调整。在智驾系统普及的基础上,尤其是入门级方案价格下探至10万元区间,如银河E5限时价起至10.78万元。外界可能认为此举是受竞争对手年初降价的影响,但我认为应将其置于整体战略中考察。
整合银河品牌,借助AI的快速发展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强化,再配合价格调整,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策略组合。
首先,此举将进一步提升银河品牌的规模。预计2024年,吉利银河的销量将增至49.4万辆,同比增长80%。在新年伊始,其热销势头持续,新鲜血液的注入不仅扩大了规模,而且销量的增长不仅是为了单纯的市场占有率,更是为了智能化数据采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量是智能驾驶的核心基石。吉利已累计销售车辆逾1500万辆,搭载L2及以上辅助驾驶的车辆也超过750万辆,智能驾驶里程更是突破100亿公里。近期,吉利的降价策略也吸引了更多消费者选择银河系列的产品,形成了完整的闭环,为后续智能化产品的规模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之所以将智能驾驶作为重点,是因为它目前是最能展现AI潜力的智能配置。在竞争对手纷纷布局智能驾驶,形成竞争态势之时,吉利将自身定位为先行者,积极投入战斗,力争在2025全民智驾元年取得突破。#AI引领,智驾先行#
从今年伊始,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智能驾驶的普及元年。长安深蓝率先行动,推出三套智能驾驶方案,覆盖不同价位市场,强调普及理念。比亚迪也紧跟其后,其“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更是将高阶智能驾驶推向7万级市场。今年,比亚迪计划普及高速NOA,明年更是瞄准城区NOA的普及目标。
原以为智能驾驶是未来智能化竞争的独特优势,但全民智驾在短短一个月内已使行业门槛迅速提升。不可否认,任何技术都需要实现普及和平等才能获得广大消费者的真正认可。但当普及成为主流,车企如何在差异化上更进一步呢?
吉利集团提出了一项策略:不仅要普及全民智驾,更要结合AI技术打造差异化优势。此次发布会通过一段视频展现了智驾与AI的紧密关联,视频主角陈奇,曾是极氪智驾负责人和华为自动驾驶团队核心成员,现已担任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
在视频中,陈奇亲自在夜间进行AEB实验,车速高达120公里每小时。他表示这样的表现得益于AI技术的支持,AI还能为智能驾驶赋予更多能力,提升用户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以AI技术加持,主动选择最优主动安全技术为例。主动安全在车辆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已成为高阶自动驾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突发场景和险情,以前的算法可能无法像人类驾驶员一样灵活应对,但在AI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将人类的思维融入其中。
例如,当前方出现障碍物时,AI系统会在瞬间做出决策,选择刹停或避让。当感知到前方车辆突然急刹,存在追尾风险时,AI不仅考虑前方的障碍,还会评估后方是否有来车,如果同时存在风险,即使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能够刹停车辆,AI也会选择最佳策略来规避风险。
此外,AI还能让智能驾驶覆盖更广泛的场景。借助云端AI基座大模型,通过知识蒸馏等技术,精准提升各种场景的适应性。智能驾驶不再仅限于高速公路场景,还能应对多种复杂车位,甚至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完成车位检测和轨迹规划。通过全融合AI深度检测技术,即使在暗光环境下,仅依靠尾灯和大灯也能实现自动泊车,成功率提升23%,为驾驶者提供更加智能、安全的驾驶体验。
在这个背景下,更强大的AI能力需要更强劲的算力支持。吉利的千里浩瀚系列提供了H1、H3、H5、H7以及H9五个不同层级的智能驾驶方案。其中,最低配置也拥有超过100TOPS的算力,而最高配置的H9则是业内首个具备量产落地能力的L3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吉利的智能驾驶方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算力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驾驶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