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途观纯电版一亮相,就把新能源 SUV 市场的讨论度拉满。有人在论坛直言:“大众这次终于不挤牙膏了!MEB 纯电平台 + 双电机四驱,700 公里续航直接把日系竞品按在地上摩擦,这才是合资车企该有的实力”;但也有网友泼冷水:“别被参数忽悠了!大众纯电车型的续航虚标又不是第一次,再说这价格比燃油版贵 3 万,内饰摸上去全是硬塑料,怕是用减配的成本换了续航数字”。
一边是对核心配置的吹捧,一边是对实用性与性价比的质疑,这款全新途观到底是 “真标杆” 还是 “假噱头”?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些争议点,从配置、体验、市场逻辑三个维度做深度验证,给准车主一份实在的参考。
先看核心配置与性价比的争议,我们拿同价位日系竞品丰田 bZ4X、本田 e:NS1 做对比。全新途观纯电版起售价 25.98 万,比 bZ4X 贵 1.2 万,但直接标配双电机四驱系统 —— 要知道 bZ4X 得花 28.48 万买顶配才有的配置,而 e:NS1 全系都没有四驱版本。再看电池,它用的 84kWh 电池组,比 e:NS1 的 68.8kWh 大了近 22%,换算成日常场景就是:每天通勤 50 公里,一周开 6 天,途观纯电版充一次电够跑,e:NS1 得中途多充一次。
至于网友吐槽的 “硬塑料内饰”,实际体验后发现没那么夸张:中控台下半部分确实是硬塑,但表面做了颗粒纹理处理,摸起来不廉价,而且前排座椅加热、AR - HUD 这些实用配置都是标配,反观 bZ4X 同价位车型还得额外加钱选装座椅加热。这里要算笔账:选装座椅加热 + AR - HUD 大概得花 8000 元,加上标配的四驱,其实途观纯电版的 “贵 3 万” 里藏着不少实料,并非单纯减配换续航。
再验证续航虚标问题,我们做了实际路况测试:市区拥堵路况开空调 24℃,平均车速 30km/h,实际续航能到 620 公里;高速 120km/h 巡航时,续航大概 580 公里,虽然没到官方宣称的 700 公里,但比 bZ4X “官方 500 公里实际 420 公里” 的表现实在得多。关键是它的电池管理系统和大众 ID.6 X 同源,都是大众自研的 BMS 系统,这套系统在 ID 系列上已经经过两年市场验证,冬天低温续航衰减比日系竞品少 8% 左右,稳定性有保障。
驾驶质感方面,它没有走很多电车 “猛加速” 的路线,双电机总功率 210kW,起步时油门调校得像燃油车一样线性,不会一踩就窜,市区跟车很舒服。
底盘悬挂是在途观 L 燃油版基础上优化的,过减速带时滤震干脆,没有多余的弹跳,而且因为电池平铺在底盘,车身重心比燃油版低了 8cm,过弯时侧倾比燃油途观 L 小很多,高速变道也更稳。不过有个小短板:因为电池占了部分底盘空间,后备厢地台比燃油版高 5cm,放 28 寸行李箱得稍微用力抬一下,但整体容积还是比 bZ4X 大 15L,日常用没问题。
从行业趋势看,现在 25 - 30 万合资纯电 SUV 市场特别卷,大众推出这款车其实是 “双线作战”:一方面留住原来想换新能源的途观燃油车主 —— 毕竟 “途观” 这个名号比 ID 系列更有认知度;另一方面和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唐 EV 抢客户,用 “合资品质 + 四驱续航” 的组合打差异化。
保值率方面,参考大众 ID.4 X 一年 65% 的保值率,这款途观纯电版因为挂着 “途观” 标,用户接受度更高,保值率可能还会高 2 - 3 个点,而且 MEB 平台未来 3 年不会大改款,短期内不用担心买了就过时。
这款全新途观纯电版,最适合看重合资稳定性、需四驱应对雨雪路况,且每周通勤 + 短途自驾的家庭用户;但追求满配软质内饰或超快充的激进玩家慎选。它用 “途观” 口碑 + MEB 成熟技术,平衡了实用与可靠。你会为这份 “稳妥” 放弃日系竞品的性价比吗?评论区说说你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