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历程全回顾!从YU7发布到万亿市值狂飙之路

小米造车历程全回顾!从YU7发布到万亿市值狂飙之路-有驾

5 月 22 日小米 15 周年战略发布会上,雷军带着小米汽车首款 SUV——YU7(中文名 “御 7”)压轴登场!这台定位 “豪华高性能 SUV” 的重磅车型,直接把科技圈炸上热搜!

小米造车历程全回顾!从YU7发布到万亿市值狂飙之路-有驾

来源:羽扇纶经

🚀 最新突破:2025 年 5 月 22 日 小米 YU7 全球首发

作为小米汽车首款 SUV,YU7 以「豪华高性能」定位震撼登场:
技术亮点:全系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CLTC 续航最高 835km,支持 5.2C 超充(10%-80% 仅需 18 分钟)
智能配置:1 颗激光雷达 + 12 颗超声波雷达,全栈自研智能驾驶系统,支持城市 NOA(2025 年 Q3 推送)
豪华体验:双零重力座椅带 10 点按摩、天际屏全景显示、UWB 无感开锁,重新定义智能座舱
上市计划:2025 年 7 月正式交付,目标剑指特斯拉 Model Y

📈 资本神话:2025 年 3 月 19 日 2024 年财报超预期

小米汽车业务收入达328 亿元,带动集团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突破 1.07 万亿港元,超越比亚迪成全球第三大车企。SU7 连续 5 个月单月交付超 2 万辆,全年累计交付 13.5 万辆,稳坐 20 万 + 纯电轿车销冠。

🚦 性能巅峰:2025 年 2 月 27 日 小米 SU7 Ultra 上市

售价 52.99 万元起的旗舰车型,搭载1548 马力三电机系统,零百加速 1.98 秒,纽北赛道性能对标保时捷 Taycan。首日订单破万,并宣布将征战纽北赛道,竞速套装与纽北限量版同步开启预定。

🚗 现象级爆款:2024 年 3 月 28 日 小米 SU7 正式交付

首台量产车 21.59 万元起售,24 小时大定突破88898 台,首年交付 13.5 万辆,创新势力品牌最快交付纪录。800V 高压平台、700km 续航、2.78 秒破百,重新定义 20 万级纯电轿车标杆。

🔧 技术攻坚:2023 年 12 月 28 日 五大核心技术发布

小米汽车首次对外公布全栈自研成果:
超级电机:V6s 转速 21000 转,V8s 突破 27200 转,功率密度全球领先
CTB 电池:体积效率 77.8%,充电 15 分钟续航 510km
9100 吨大压铸:自研泰坦合金,车身零件减少 70%,强度提升 30%
智能驾驶BEV+Transformer 算法,端到端大模型上车

🛠️ 研发突破:2023 年 3 月 6 日 冬季测试完成

在 - 30℃极寒环境下,SU7 续航达成率 81.5%,充电速度提升 20%。研发团队扩至 2300 人,测试里程超 1000 万公里,雷军亲自试驾 170 + 辆车整理 20 万字笔记。

💡 战略布局:2022 年 8 月 11 日 自动驾驶全栈自研

首期投入 33 亿元(后追加至 47 亿),组建超千人团队,目标 2024 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测试车规模达 140 辆,覆盖全国复杂路况。

🏭 产能奠基:2021 年 9 月 1 日 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总部落户北京经开区,分两期建设年产能 30 万辆工厂。首期工厂 2023 年 6 月竣工,二期 2025 年完工。同年 8 月,以 7737 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公司 Deepmotion,补足技术短板。

🚀 破局时刻:2021 年 3 月 30 日 雷军官宣造车

雷军宣布「All in 造车」,首期投入 100 亿元,未来十年累计投资 100 亿美元。他直言:「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押上全部声誉」。

🌟 幕后布局:2011-2020 年 十年蛰伏

早在 2011 年,顺为资本已布局蔚来、小鹏等车企;2013 年雷军拜访马斯克,成为特斯拉早期车主;2018 年申请「米车」商标,2020 年与比亚迪共建联合实验室,构建车家生态雏形。

----(数据来源:小米官方发布会、工信部公告、汽车之家、新浪财经等权威媒体)

小米造车历程全回顾!从YU7发布到万亿市值狂飙之路-有驾

来源:36氪、雪球、腾讯

📊 数据见证:从 0 到 1 的奇迹

研发投入

:累计超 300 亿元,专利申请量超 2000 件

交付速度

:SU7 从发布到交付仅 3 个月,首年销量 13.5 万辆,超越特斯拉 Model 3

生态闭环

:小米澎湃 OS 上车,连接 5000 + 第三方开发者,构建万亿级 Car IoT 生态

🚀 未来已来:小米的星辰大海

2025 年,小米汽车将开启「SUV + 轿车」双产品线,YU7 7 月上市,2026 年推出 MPV,2027 年进军欧洲市场。雷军目标:「15-20 年做到全球前五,让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舞台拥有话语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