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那天,我正喝着咖啡刷新闻,一口差点没喷屏幕上。
阿维塔,对,就是那个总感觉憋着一口气上不来的“新势力”,扔出来一个叫VISION XPECTRA的玩意儿。
重点不是名字有多拗口,而是那串数字:5843mm。
将近六米。
我脑子里瞬间闪过的不是什么未来科技,而是北京胡同里那些掉头急得直挠墙的老师傅。
这帮人到底想干嘛?
造车还是造潜水艇?
说真的,现在的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不是“红海”了,简直就是个“血池”。
大家都在里面扑腾,谁都想冒个头喘口气。
可怎么冒头?
有人靠降价,有人靠堆料,而阿维塔这哥们儿,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一种——直接在体格上碾压你。
这台全新的概念车,就是它甩在桌上的一张牌,上面用烫金大字写着:都给我闪开,我要开始“装”了。
但这事儿吧,你得往回倒腾一下才看得明白。
阿维塔的身世,那叫一个显赫。
长安、华为、宁德时代,随便拎出一个都是跺跺脚行业抖三抖的主儿。
按理说,这种“天龙人”开局,本该是一路平推。
可现实呢?
从阿维塔11到12,车是好车,设计也够扎眼,但销量总像是被什么东西给“封印”了,不温不火。
这就尴尬了。
就像你一身神装,结果出门打个小怪还费半天劲。
所以,这台快六米的大家伙,你现在再看,是不是就品出点别的味儿了?
它不是造出来卖的,它是造出来“治病”的,治阿维塔自己的“心病”。
让我们凑近点,瞧瞧这“药方”里都有些啥。
这外观,设计师估计是把《银翼杀手》和《星际迷航》当晚饭吃了。
整个车身就没几条直线,滑溜得跟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可那对L型大灯,又凶得像两把要撕开黑夜的“光刃”,直接从车头拉到前门。
这感觉,就像一个穿着丝绸睡袍的肌肉壮汉,透着一股子“文明的野蛮”。
德国人估计看着都得犯嘀咕:这帮东方来的,是真不按套路出牌啊。
最骚的操作是那个透明的机盖后半段,直接把里面的零件当艺术品给展览了。
虽然咱都知道电动车那机舱里没啥惊天动地的大家伙,但这种姿态,就是赤裸裸地告诉你:爷玩儿的就是个格调。
当然,最值得说道的还是那个尺寸。
5米8的车长,3米45的轴距。
你开这车去三里屯,保安大哥看你的眼神,估计跟看哥斯拉进城差不多。
地库里那些直角弯,对它来说就是“极限挑战”。
这车设计的初衷,可能压根就没考虑过“停车”这种凡尘俗事。
它的战场,是在发布会的聚光灯下,是在汽车杂志的封面上,是在所有对手的PPT里。
车里头就更有意思了,整个一“玻璃盒子”。
全景天幕,透明头枕,水晶质感的控制台,坐进去,感觉自己不是去开车,是准备被发射到外太空。
这种极简到几乎“反人类”的设计,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野心,这个野心的名字,叫华为。
别忘了,阿维塔的灵魂里,姓“华”的那部分才是核心。
什么“昆仑智慧增程”、“太行智控底盘”,这些听着像修仙功法的名字,本质上都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肌肉秀”。
这台车,就是华为给未来汽车画的一个样板间:以后车就该是这样,一个会跑的、超级聪明的“鸿蒙终端”。
所以,这台VISION XPECTRA,与其说是阿维塔的概念车,不如说是华为的“宣言书”。
它在向全世界宣告,在智能汽车这条路上,它不仅要提供“大脑”和“神经”,它还要定义“骨骼”和“皮囊”。
话说到这,咱们也该冷静下来了。
概念车这东西,就像男人的承诺,听听就好,别太当真。
从这台车到真正能上路的量产车,中间隔着十万八千个成本控制和法规限制。
那个酷炫的对开门,碰撞测试能过吗?
那个全玻璃的车顶,夏天在海南会不会把人晒成肉干?
阿维塔画的这张饼,又大又圆又亮,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但这终究是一张画出来的饼。
对于咱们这些真金白银掏钱买车的普通人来说,更关心的或许是,啥时候能把车价再降点?
充电桩能再多点?
续航能再扎实点?
所以啊,这艘“陆地飞船”就让它先在天上飞一会儿吧。
我们呢,搬个小板凳,吃着瓜,看着这些神仙打架。
毕竟,他们打得越热闹,我们最后能买到的车,才会越便宜、越好用。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评论区等你开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