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开炮的原因找到了。
前几天在深圳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一向沉稳的余承东突然“激情开麦”,话里有话地吐槽行业乱象,甚至暗讽某些品牌“拖后腿”,让整个汽车圈都吃了一惊。老余这是怎么了?
我琢磨了一下,再结合最近公布的5月销量数据,答案其实就藏在那两个月“消失”的销量数字里——3月和4月,鸿蒙智行没公布任何交付量。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要知道,1月他们可是以近3.5万台的成绩,首次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风光无限。
可到了2月,交付量直接环比下滑38.5%,跌到2.15万台,排名掉到第四。更蹊跷的是,从3月开始,官方干脆不发数据了。坊间猜测纷纷,有人说“卖不动了”,有人说是“内部动荡”。但作为长期关注智能车的试驾老炮儿,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产品密集升级,产能在“换挡”
我跑过不少工厂,知道一个规律:新车换代前,老款清库存,新款爬产线,销量必然波动。
鸿蒙智行那两个月在干嘛?3月,问界M9改款上市;新M7上了新配色;M5 Ultra开启预订;最重磅的——问界M8,从3月小订开始就火爆异常,4月上市前订单据说突破15万!
可问题是,订单多≠交付快。我4月底去重庆试驾中心蹲点时就发现,M8的展车都还没铺开。汽车之家数据显示,M8首个完整交付周只交了498辆,第二周才刚破1300辆。同期M9都快4000辆了。
为啥这么慢?产线在调整啊!M9、M7、M5、M8四款主力同时在产,工厂得重新排班、调物料、培训工人。这就像你家厨房同时要做四道硬菜,再厉害的厨师也得先理清顺序,不然糊锅。
所以那两个月不发销量,不是“心虚”,而是避免市场因短期波动过度解读。毕竟,谁也不想刚冲着M8下单,回头一看“鸿蒙智行销量暴跌”,心里打鼓吧?
智能化被“泼冷水”,老余憋屈
但产能问题只是其一。更让余承东上火的,恐怕是那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
就在3、4月,某新势力因智能驾驶宣传过度被推上风口浪尖,整个行业开始对“高阶智驾”踩刹车。工信部、中汽协接连发声,强调要规范“智能辅助驾驶”宣传,不能把L2说成L4。
这下可坑了鸿蒙智行。毕竟,余承东几乎是凭一己之力,把“智驾”变成了鸿蒙智行的核心卖点。ADS 3.0、无图方案、城市NCA……这些技术让M7、M9在高速和城区都能“自己开”,用户体验确实领先半个身位。
结果呢?别人一出事,全行业被整顿。就像全班都在认真学习,突然一个同学作弊被抓,老师一怒之下收了全班的参考书。你说老余冤不冤?
所以他才在车展上含沙射影:“不能用行业最差学生的能力来限制行业标准。”这话听着刺耳,但细想也合理——技术进步不该因个别企业的冒进而被拖慢。
5月爆发,数据说话
憋了两个月,5月终于迎来转机。
鸿蒙智行全系交付44454辆,重返新势力第二!其中问界品牌交付3.66万台,M8和M9两款就占了全系销量的62%。M8单周交付已冲到5316辆,产能爬坡明显。
不止M8,其他“几界”也火力全开:
尊界S800:上市72小时大定破2600台,豪华市场杀出黑马;
智界R7:5月交付5124台,累计近3.9万台,轿跑SUV稳了;
享界S9:增程版交付超2000台,切入50万级商务市场。
这说明啥?产品力+智能化+渠道扩张,三者一旦协同,爆发力惊人。
竞品对比:谁在领跑?
咱们拉几款车对比下,更清楚。
问界M9 vs 理想MEGA:
M9靠的是华为ADS 3.0和鸿蒙座舱,城区智驾体验更成熟;
MEGA主打800V快充和家庭场景,但智驾还在迭代;
5月M9销量超M8,说明用户更买“全能旗舰”的账。
问界M7 vs 小鹏G9:
M7智驾强,座舱丝滑,适合“懒人开车”;
G9操控好,底盘扎实,适合“喜欢开车的人”;
但M7价格下探后,性价比更突出,5月交付稳在万台以上。
问界M5 vs 比亚迪唐:
M5操控灵活,增程无焦虑,适合城市通勤+偶尔远行;
唐胜在性价比和品牌认知,但智驾和车机体验差一截;
年轻用户越来越倾向“智能化”,M5的年轻化设计更吃香。
用户怎么说?
我认识一位深圳的网约车司机老李,去年换了问界M7。他说:“以前开燃油车,一天油钱300多,现在电费加充电时间,不到100块。最爽的是堵车时,车子自己跟车、变道,脚不用一直踩着,下班不那么累了。”
还有一位宝妈王姐,买了M9:“孩子坐后排看动画片,我用小艺语音调空调、放音乐,手不用离开方向盘,安全多了。而且自动泊车,窄车位一把进,女司机福音。”
这些真实反馈说明,智能化不是噱头,是实实在在减轻驾驶负担。
未来怎么看?
鸿蒙智行这波操作,其实挺聪明:
短期:控制信息节奏,避免被误读;
中期:打磨产品,确保交付质量;
长期:坚持智能化路线,不被短期风波动摇。
但挑战也不小:
产能还得再提速,M8订单 backlog 还很长;
竞品追得猛,理想L系列焕新、小鹏MONA M03爆款在即;
用户期待值拉太高,一旦交付延迟或软件出bug,口碑容易反噬。
写在最后
所以,余承东开炮,不是情绪失控,而是对行业乱象的 frustration,对自家技术被误伤的不甘。
他憋了两个月,终于用5月的4.4万台交付,给了所有人一个响亮的回答。
但汽车江湖,没有永远的赢家。销量可以暂时藏,但产品力藏不住;舆论可以短期影响,但用户体验才是最终裁判。
接下来,尊界、享界、智界还会陆续发力,鸿蒙智行的“四界”拼图能否完全成型?智能化的边界到底在哪?我们拭目以待。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未来三年,谁能真正把“智能驾驶”变成标配?评论区聊聊。
(暂无相关数据:鸿蒙智行各车型具体分月销量明细;M8订单转化率;ADS 3.0用户使用频率统计)
我是试驾老炮儿,关注我,带你避开买车大坑,开上真正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