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绝唱·机械浪漫!斯巴鲁BRZ硬刚电动化,15%驾驶死忠的终极

老派玩物的倔强反击

深夜的北京五环外,一条鲜有车流的山路上,我把这辆骚蓝色的小跑车逼到了极限。

转速表指针在红区附近来回跳动,方向盘传来清晰的震动,后轮时不时甩出轻微的弧线。

燃油绝唱·机械浪漫!斯巴鲁BRZ硬刚电动化,15%驾驶死忠的终极-有驾

说实话,在这个万物皆可自动驾驶的年代,这种原始的机械快感显得格外奢侈。

眼下这辆斯巴鲁跑车可不简单,它是品牌性能部门操刀的高阶版本,名字长得像日本战国时期大名的全称。

2.4升水平对置引擎,六速手动变速箱,后轮驱动,还有各种强化过的底盘部件。

燃油绝唱·机械浪漫!斯巴鲁BRZ硬刚电动化,15%驾驶死忠的终极-有驾

简单来说,它就是为那些不愿向电子系统低头的老司机准备的限量版玩具。

说来有趣,现在的新车发布会都在比谁的屏幕大、谁的自动驾驶强,仿佛开车这件事本身已经成了需要被解放的负担。

有个做自动驾驶的朋友总爱说,以后人类开车会像现在骑马一样,变成一种体育运动。

燃油绝唱·机械浪漫!斯巴鲁BRZ硬刚电动化,15%驾驶死忠的终极-有驾

这话虽然有点极端,但看看满大街低头看手机的网约车司机,倒也不是全无道理。

可偏偏就有人不信这个邪。

斯巴鲁的工程师们显然属于顽固派,他们在电动车大行其道的当下,硬是捯饬出了这么个机械感爆棚的玩意儿。

燃油绝唱·机械浪漫!斯巴鲁BRZ硬刚电动化,15%驾驶死忠的终极-有驾

打开机盖看不见密密麻麻的电路板,反倒是各种金属连杆和液压管路赤裸裸地暴露在外,活像解剖课上的肌肉标本。

这车开起来是什么感觉?

这么说吧,就像用钢笔写信——慢是慢了点,但每一笔每一画都带着温度。

离合器的结合点清晰得像刀切豆腐,油门响应直接得让人怀疑是不是少装了几个传感器。

燃油绝唱·机械浪漫!斯巴鲁BRZ硬刚电动化,15%驾驶死忠的终极-有驾

最绝的是那个变速箱,换挡时的机械咬合感,会让人忍不住想多挂几次空挡就为了听那"咔哒"声。

我认识几个玩改装车的朋友,这两年都开始把老车往电动化方向改。问他们为什么,答案出奇一致:现在的性能车电子味太重,开起来像在打游戏。这话虽然偏激,但也不是全无道理。电动车加速是快,可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我想明白了,少的就是那种人车之间的较劲——你得琢磨它的脾气,它也得适应你的脚法。

这辆斯巴鲁最让人惊喜的地方在于,它把这种较劲玩出了新花样。工程师们没偷懒直接塞个电机了事,而是把传统内燃机的潜力又挖深了一层。2.4升排量听着不大,放在1.2吨的小身板上却成了大杀器。特别是中低转速时的扭矩,出弯时给油就蹿,活像被踩了尾巴的猫。

燃油绝唱·机械浪漫!斯巴鲁BRZ硬刚电动化,15%驾驶死忠的终极-有驾

底盘调校更是见功夫。过弯时车身姿态稳得像抹了胶水,但又能让驾驶员清楚感知到极限在哪里。这种分寸感很考验调校功力,就像川菜师傅对麻辣程度的把控——少一分不够味,多一分就过了火候。据说工程师们在赛道上调了整整三个月,就为了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临界点。

安全配置方面倒是与时俱进,装上了驾驶辅助系统。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电子设备都懂得看眼色行事,平时猫着不吱声,真到关键时刻才出手。这种设定很对老司机的胃口——既给了安全保障,又不抢驾驶者的风头。

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这车的座椅用的是种特殊面料,摩擦力刚刚好,既不会让人在激烈驾驶时左摇右晃,又不像某些性能车那样硬得像板凳。设计师说这是为了让驾驶者能更清晰地感知车身动态,说白了就是让屁股也能当个传感器用。这种对驾驶体验的较真劲儿,在当下确实少见。

燃油绝唱·机械浪漫!斯巴鲁BRZ硬刚电动化,15%驾驶死忠的终极-有驾

试完车后我顺道去了趟电动车体验店。坐进那些充满未来感的驾驶舱,突然有种错位感——这里的车都在想方设法减轻人的负担,而那辆斯巴鲁却在变着法子让人参与更多。两种思路说不上谁对谁错,就像有人喜欢全自动咖啡机,有人坚持手冲,本质上是生活态度的差异。

销售小哥看我心不在焉,热情地介绍他们最新款的自动驾驶功能:"堵车时完全不用管,系统自己就能跟车。"我笑着问他:"那要是有人就喜欢自己开呢?"他愣了一下,显然没准备过这个问题的答案。

回程时我特意绕了段远路。摇下车窗,让引擎声和风声混在一起。导航显示这条路线要比走高速多花二十分钟,但有什么关系呢?在人人都在追求更快更高效的时代,有时候慢下来反而成了真正的奢侈。

燃油绝唱·机械浪漫!斯巴鲁BRZ硬刚电动化,15%驾驶死忠的终极-有驾

那些固执地守着驾驶乐趣的人,大概就像坚持用毛笔写春联的老先生——旁人看来费力不讨好,他们自己却乐在其中。市场数据显示,这类纯粹驾驶机器的销量确实在萎缩,但有趣的是,买它们的人忠诚度高得离谱。有个经销商跟我说,来买这种车的八成都是回头客,很多人家里明明有更贵的豪车,周末却偏要开着这小跑出来溜达。

电动车当然是未来,这点毋庸置疑。但就像电子书取代不了纸质书的触感,自动驾驶恐怕也终结不了人们对机械操控的迷恋。有工程师朋友跟我说,他们做过调研,真正酷爱驾驶的人约占车主总数的15%。这个比例看着不大,乘以中国市场的基数可就了不得了。

所以你看,像斯巴鲁这样的厂商其实挺聪明。他们知道主流市场争不过那些科技巨头,干脆转身服务好这群"顽固分子"。这群人要的不多,就是方向盘后的那份纯粹快乐。给对了东西,他们比谁都舍得掏腰包。

那天夜里开完那辆斯巴鲁,我在停车场发了会儿呆。手机突然弹出消息,是试驾过的某款电动车的促销信息。我看了看屏幕上流光溢彩的智能座舱,又看了眼身旁这辆机械感十足的蓝色小跑,突然觉得汽车市场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科技可以不断进步,但对驾驶的激情永远有人买单。

汽车终究不只是A到B的工具,对某些人来说,它永远是那个能带来最原始快乐的金属玩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