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客车也上云辇-A,是不是觉得有点“离谱”?以前我们一聊比亚迪云辇,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轿车、SUV里头的高科技,现在好了,直接开进大巴车了。有必要吗?大巴车至于这么折腾吗?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每天上下班挤的公交,将来会不会悄悄地变成一辆有“黑科技”的比亚迪?
咱们想想,大巴车平时最让人烦的是什么?凳子硬?晃来晃去像坐船?司机紧急刹车,脑袋差点撞到前座?还是觉得汽油味熏的没人样?这些事,有一天真能靠技术解决吗?
比亚迪这次不是闹着玩。e-Bus 3.0平台发布,说白了,就是在大巴底盘、电池、整车控制这些地方琢磨出花来了。把你车上能想到的所有“高压系统”,直接拉到1000V。你可能会疑问,这高压有啥用?电池充得更快、能量管理更高效,冷天还能多跑几十公里,这不就直接让公交迟到概率小了个档次。下雪下雨天大巴趴窝,大家还记得吗?以后有科技护身,这种事是不是能少点?
再仔细琢磨,CTC一体化底盘电池这事儿。正常人可能懒得管,但它厉害就厉害在,这电池不是单纯挂底下了,而是直接和整个车架子合成一体了。以前怕电池不结实、怕撞,怕爆。现在出来一个10层防护,随便来辆大卡车碾压都没事,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保险”?这事,谁能不服?你想想看,自己出门坐公交,心里是不是安稳了点?
最逗的其实是那个云辇-A客车版本主动态悬架。坐过长途大巴吗?加速一脚、刹车一点,脑袋晃得直晕。弯道车速一上去,你感觉像要甩出窗户。现在好了,这套玩意可以让大巴“稳如狗”,加速刹车都没啥抬头点头的动作,弯道也不漂。原来轿车上才有的享受,现在大巴给你安排明明白白。
别的不扯,爆胎稳行系统这个词你估计还是头一回听。之前咱看好多客车事故,最常见的就是爆胎失控。司机一脚油,就要出大事。现在人家搞个系统,速度100码爆胎都不会甩。你想说这是“玄学”吗?可架不住人家技术就能做得到。你想想吧,这得救下多少条命?
还有很多小细节,比如失能辅助。司机万一突发身体不适,那全车人要咋办?以前只能听天由命,现在乘客直接一键停车,车自己开启警告,慢慢停靠。比亚迪这是啥?这是在你命和技术之间做了最靠谱的选择。
这一大套系统,不就是在证明一件事吗:商业车其实比家用车更值得搞高科技。上百号人在一辆车上,安全要求、舒适需求、运营效率,其实是成倍放大的。前两年新能源大巴有一阵“绿皮怪”,烧坏,刹不住,司机跟老弱病残似的,“人机一起扛”。那时候我们质疑,新能源客车行不行,撑不撑得住高强度运营?其实比亚迪这波,就是回答了:行,不光行,还能比老汽油车玩的花。
当然我也知道,您可能会说,这都是卖点噱头,公交公司能买账吗?能用得起吗?我们老百姓乘客能体验得到吗?一辆大巴车造价动不动就是几百万,升级这么多黑科技,平民坐得上吗?但仔细想想,现在新能源这些东西真就走到价格下行、大规模推广这个点。“大巴行业的空间,就该用来装更多人、更安全、更省电、更智能。”这句话,换到前几年根本没人信,现在呢?市场上大城市通勤、客运,真有越来越多高科技车上线。深圳站、广州站,以及国外那么多新型客车,不都明晃晃的挂着比亚迪吗?
说这些,还有个特逗的问题:为什么是比亚迪干成这些事?说实话,新能源这块大家都想分蛋糕,但做大巴的公司没几个能顶住研发这一波。柴油、大马力、机械传动这些老底子,是挺好用,但一点都追不上现代城市发展。你就拿电池一体化来说,没有上亿资金烧掉,没几年技术更新,根本不敢推出来让人坐。
话说回来,大家想过没有,一辆科技感满满的大巴,它在公交、通勤、长途、旅游不同场景下的体验会差多少?你在城市里坐公交,是图便宜、图快、图安全。有的外地人或者学生一坐就是几百公里,他们其实需要的是耐用、安全感和空间大。比亚迪C11这辆新车,敢提供六百多公里续航,你开着电动车还充电焦虑呢?大客车能直接把你送出几百公里,电量都不带慌,都属于“政策破局”了。
再说外观内饰这些事,以前大巴哪管什么设计,硬邦邦,能运人就行。现在外观都要和小轿车一样讲究“龙颜美学”,中控配大屏、方向盘调节、座椅舒适、无线充电。还有那什么逃生门宽度、行李舱容量,也直接提升到新高度。这不是噱头,是实打实的升级。
其实我还是想让大家自己想一想——为什么客车电动化、智能化进度这么快?你觉得只是政策逼的吗?我觉得本质上还是市场机制自发的。公司要省钱、司机和乘客想要更安全、体验更好、效率更高、管理更方便。哪个公司会和钱、效率、安全过不去?从深圳第一辆比亚迪电动公交走上路,到现在全球几百个城市都在用,人家靠的可不是“吹牛逼”,而是一步步用数据、口碑打出来的。
最后我还得问一嘴,咱们还会怀念以前那种咣当响、黑烟滚滚、司机老师傅满车汗味的老公交吗?人总是念旧的,但时代在往前走。你可以说电动化、智能化带来新问题,比如维修贵了,失误率难排查,但你得承认——车上乘客的安全感、舒适感,就是用钱买不来的“提升”。
再说句扎心的,咱们老百姓坐着舒服、安全,早上能多睡五分钟、晚上少一点焦虑,其实也是千千万万技术人员通过加班、研发、新思路拼出来的。你在吐槽“这些黑科技用不上、不值钱”时,其实已经在悄悄享受它带来的便利和安全了。
所以,云辇-A上大巴,e-Bus 3.0落地、C11发布,不是给你讲个笑话,是真实推动行业更新换代的一步。别等生活真的变好了才怀念原来的“糙日子”,科技进步这碗饭,是要抓紧趁热吃。不信你几年后再看,坐上有主动悬架、有爆胎稳行、有自动失能救援的公交,再想想以前那一车破铜烂铁、摇啊晃的老大巴,你是不是还能回头去坐呢?答案,其实早就写在每一次变革里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